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了了
(1).聪慧;通晓事理。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小时了了者,至大亦未能奇也。”宋书·恩倖传·戴法兴:“大将军 彭城王义康 於尚书中觅了了令史,得 法兴 等五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小时了了大时佳,五岁孩童已足夸。” 清 唐孙华 《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了了自小时,长大或恐否。”
(2).明白;清楚。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有发 前汉 时冢者,人犹活……问 汉 时宫中事,説之了了,皆有次序。” 唐 李白 《代美人愁镜》诗:“明明金鹊镜,了了玉臺前。”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藏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 巴金 《关于长生塔》:“朋友来信说,他读这本书,不很了了,拿给孩子读,孩子也说不懂。”
(3).拍打谷物用的一种农具。释名·释用器:“枷……或曰了了,以杖转於头。故以名之也。”按, 毕沅 疏:“了,今本譌作丫。”
《漢語大詞典》:灵异(靈異)
(1).神灵。《文选·谢朓〈游敬亭山〉诗》:“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李周翰 注:“灵异,灵仙也。”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疾寄杨七炯》诗:“兹山栖灵异,朝夕翳云族。” 宋 罗烨 醉翁谈录·赵旭得青童君为妻:“﹝ 赵旭 ﹞因祝曰:‘是何灵异?愿覩仙姿。’” 清 顾炎武 《〈苏山图志〉序》:“凡人之情以罕为贵,则从而夸之,以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
(2).神奇怪异。西京杂记卷一:“ 长安 巧工 丁缓 者……作九层博山香炉,鏤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此乃生前隔别,死后成双,犹自心愿满足,显出这许多灵异来,真乃是情之所钟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当由煢嫠苦节感动幽冥,故示是灵异,以阴为呵护云尔。”
(3).指神奇怪异之事物。 唐 孟郊 《登华严寺楼望终南山赠林校书兄弟》诗:“前山胎元气,灵异生不穷,势吞万象高,秀夺五岳雄。” 清 钱邦芑 《过锡山赠郭夔一》诗:“山海贡灵异,精气潜相通。”
(4).犹灵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一:“百姓为之立庙于其处也,刊石立碑,表述灵异。”《敦煌曲子词·苏莫遮》:“花木芬芳,菩萨多灵异。”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八·九仙灵梦:“湖仙灵异最多,此特知之真者。” 巴金 《利娜·第七信》:“树林里某一棵树下埋着一个灵异的神像。”
(5).贤俊、奇才。《文选·范云〈古意赠王中书〉诗》:“ 岱山 饶灵异, 沂水 富英奇。” 刘良 注:“灵、英,并贤俊。”
(6).指聪慧,不同寻常。 唐 王昌龄 《同王维集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五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天香自然会,灵异识鐘音。” 明 李东阳 《〈篁墩文集〉序》:“吾友 篁墩 程先生 资禀灵异,少时一目数行下。”
《漢語大詞典》:明暗
亦作“ 明闇 ”。
(1).明与暗;明显与隐晦。汉书·刘向传:“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汉 王充 论衡·答佞:“深谋明术,深浅不能并行,明暗不能并知。”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明闇信异姿,静躁亦殊形。”
(2).比喻政治清明与黑暗。汉书·终军传:“夫明闇之徵,上乱飞鸟,下动渊鱼。”
(3).喻指聪慧或愚昧。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下》:“此非听言之难,在听者之明暗也。”
(4).比喻真假;是非。《西游记》第九五回:“﹝后妃等﹞一个个上前拜告道:‘望圣僧救得我真公主来,分了明暗,必当重谢。’”
《漢語大詞典》:了悟
(1).醒悟;领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 羡 ( 陈羡 )使人扶 孝 ( 王灵孝 )以归,其形颇像狐矣。略不与人相应……后十餘日,乃稍稍了悟。”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若按子午,炼成还丹,自能了悟衝举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女笑曰:‘君日读书,妾固谓无益。今即夫妇一章,尚未了悟。’” 巴金 《还魂草》一:“我只有感激地点点头,接连说了三个表示了悟的‘哦’字。”
(2).佛教谓认识内心的佛性,即明心见性。景德传灯录·智威禅师:“师知其了悟,乃付以山门。”《剪灯馀话·芙蓉屏记》:“公遣人説院主曰:‘夫人喜诵佛经,无人作伴,闻 慧圆 了悟,今礼为师,愿勿却也。’”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 武帝 每日退朝,便到閤子中,与 支公 参究禪理,求解了悟。”
(3).聪慧。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你有这等性情了悟,岂是雕虫篆刻之辈。”
《漢語大詞典》:奸黠(姦黠)
亦作“奸黠”。
(1).奸猾。汉书·尹翁归传:“ 翁归 輒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姦黠主名,教使用类推迹盗贼所过抵,类常如 翁归 言,无有遗脱。” 南朝 齐 萧子良 《密启武帝》:“令史奸黠,鲜不容情。” 明 方孝孺 《许劭》:“姦黠之人,譬之虎豹豺狼,明主在上,制之以法,束之以威。” 陈毅 《艺术》诗:“剥削专政多奸黠,把持文艺为御用。”
(2).指奸猾的人。隋书·裴蕴传:“於是引致姦黠,共为朋党,郡县有不能附者,阴中之。” 明 方孝孺 《张文敏画像赞》:“庸邪当破胆而潜遁,姦黠必闻风而惊骇。”明史·解缙传:“地有盛衰,物有盈虚,而商税之征,率皆定额。是使其或盈也,姦点得以侵欺,其歉也,良善困於补纳。”
(3).聪慧。 唐 韩愈 《醉留东野》诗:“ 韩子 稍姦黠,自惭青蒿倚长松。” 宋 柳永 《小镇西》词:“意中有箇人,芳颜二八。天然俏,自来奸黠。”
分類:聪慧奸猾
《漢語大詞典》:韶令
聪慧;美好。宋书·谢庄传:“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及长,韶令美容仪。” 清 王晫 今世说·夙慧:“ 徐电发 蚤岁韶令,天姿英敏。”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崔科 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天然韶令之致。”
分類:聪慧美好
《漢語大詞典》:明悟
(1).聪慧;觉悟。晋书·傅咸传:“ 咸 字 长虞 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尝见佛者 宗杲 重其明悟,使从其徒曰 无著道人 妙总 , 总 亦以其所知许之。” 金 王若虚 《进士彭子升墓志》:“ 子升 幼明悟过人,倜儻有立志,读书为文悉得其妙处。”
(2).美丽聪明。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 萧氏 寡而无子,其容态明悟,国人具闻。”
(3).明白,领悟。《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女儿这一提醒,花王才明悟。”
《漢語大詞典》:晓悟(曉悟)
(1).谓使人领悟。列子·力命:“穷年不相晓悟,自以为才之得也。”《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 佛印 时时把佛理晓悟 东坡 , 东坡 渐渐信心。”
(2).领会。北史·儒林传下·樊深:“每解书,多引 汉 魏 以来诸家义而説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一:“其间忽有晓悟,得其要害,就以立法。”
(3).犹聪慧。《世说新语·赏誉》“了了解人意” 刘孝标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戎 少清明晓悟。”
《漢語大詞典》:颖敏(穎敏)
聪慧。元史·达礼麻识理传:“ 达礼麻识理 幼颖敏,从师授经史,过目輒领解。”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先生自少颖敏,既长,於书无所不读。” 梁启超 《卢梭学案》:“﹝ 卢梭 ﹞家贫窶,幼失母,天资颖敏。”
分類:聪慧
《漢語大詞典》:狷慧
聪慧。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 河东君 柳如是 ……性獧慧,赋诗輒工,尤长近体七言。”
分類:聪慧
《漢語大詞典》:惠黠
聪慧。太平广记卷四五二引 唐 沈既济 《任氏传》:“ 崟 乃悉假帷帐榻席之具,使家僮之惠黠者,随以覘之。”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有监酒使臣 张 者,小女甫六七岁,甚为惠黠, 文肃 之室 魏夫人 怜之,教以诵诗书,颇通解。”
分類:聪慧
《漢語大詞典》:令慧
犹聪慧。晋书·孙放传:“ 放 字 齐庄 ,幼称令慧。年七八岁,在 荆州 ,与父俱从 庾亮 猎, 亮 谓曰:‘君亦来邪?’应声答曰:‘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亮 又问:‘欲齐何庄邪?’ 放 曰:‘欲齐 庄周 。’”
分類:聪慧
《漢語大詞典》:灵气(靈氣)
(1).指人对外物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管子·内业:“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
(2).聪慧或秀美的气质。 晋 傅玄 《鸿雁生塞北行》:“退哀此秋兰,草根絶,隋化扬。灵气一何忧(优)美,万里驰芬芳。”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淮山 桂偃蹇, 蜀郡 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刘学锴 等集解:“灵异之气。” 明 吴承恩 《画松》诗:“风云暗淡藏灵气,月露庄严有异姿。”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实在天地间的灵气,独钟在这些女子身上了。”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惜‘化名’为‘顽石’,灵气之不钟于鼻子若我辈者,竟莫辨其为‘新进作家’抑‘老作家’也。”
(3).仙人的气质。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 燕昭 无灵气, 汉武 非仙才。”
(4).指仙灵之气。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陆吾》:“门明是对,司帝之门,吐纳灵气,□熊魂魂。”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往往神仙幽人游憩其上,奇氛灵气,弥覆其顶。” 巴金 《长生塔》:“在这里面,皇帝不仅可以避免一切人间的诅咒,还可以接触天空的神圣的灵气。”
(5).犹王气。 明 梁有誉 《姑苏怀古》诗:“金虎跡荒灵气灭,水犀军散霸图空。” 明 汤显祖 《黄金台》诗:“ 昭王 灵气久疎芜,今日登臺弔 望诸 。”
(6).指美好的名声。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 箕山 之侧与 潁水 之湄。”
《漢語大詞典》:惠连(惠連)
(1). 柳下惠 、 少连 的并称。皆古节行超逸之士。论语·微子:“ 柳下惠 、 少连 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二:“ 惠 连 非吾屈, 首阳 非吾仁。”
(2).指 南朝 宋 谢惠连 。 惠连 幼聪慧,族兄 灵运 深加爱赏。后诗文中常用为从弟或弟的美称。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羣季俊秀,皆为 惠连 ;吾人咏歌,独惭 康乐 。” 宋 苏轼 《送翟安常赴阙寄子由》诗:“松荒三径思 元亮 ,草合平池忆 惠连 。” 明 袁宗道 《暮春即事》诗:“时闻 惠连 语,苍翠似 江 南。”
《漢語大詞典》:机巧(機巧)
(1).诡诈。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张绰〈杂述〉》:“亹亹玄思清,胸中去机巧。” 宋 陈亮 《类次文中子引》:“ 汉高帝 之宽简,而人纪赖以再立; 魏武 之机巧,而天地为之分裂者十数世。” 清 刘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铭》:“盖先生自童幼读书,常自保其婴儿之性,不敢失坠。及长,而与众酬接,以至居官蒞民,皆出其天怀以相付与,不知人世有机巧之事。”
(2).聪慧灵巧。 三国 魏 曹植 《侍太子坐》诗:“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我这女儿吹弹歌舞,书画琴棋,无不精妙,更是风流旖旎,机巧聪明。”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别录》:“﹝ 邓荫南 ﹞性慷慨,又和易可亲,且机巧,能制炸弹。”
(3).灵巧的机械装置。后汉书·张衡传:“ 衡 善机巧,尤致思於天文、阴阳、歷筭。”隋书·天文志上:“ 吴 时又有 葛衡 ,明达天官,能为机巧。”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浑天球》:“曩於天主堂中,见西洋编簫一,上下三十二层,每层百管,鼓之以气,则风雨波涛,謳吟战鬭,与夫鸡犬禽鸟之声,同时并作,其机巧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