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8,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齐物
真空
沈沦
开明
封建
至情
分野
双清
两心
拜上
同道
开心
载道
轻装
正思
《漢語大詞典》:齐物(齊物)
(1). 春秋 、 战国 时 老庄 学派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 庄子 的《齐物论》中。 晋 刘琨 《答卢谌诗一首并书》:“远慕 老 庄 之齐物,近嘉 阮生 之放旷。” 宋 王安石 《季子》:“昔 庄周 丧其妻,鼓盆而歌; 东门吴 丧其子,比於未有。此弃人齐物之道,吾儒之罪人也。”
(2).使万物生长齐整。汉书·律历志上:“中吕,言微阴始起未成,著於其中旅助姑洗宣气齐物也。”
《國語辭典》:真空  拼音:zhēn kōng
1.完全无任何物质存在的空间。
2.比喻完全没有任何人、事物、权力等的地方或活动停摆的现象。如:「真空地带」、「真空状态」。
3.佛教用语。指一切现象都只是概念所构成,没有实体。《大智度论》卷三一:「复次毕竟空是为真空。」
《漢語大詞典》:沈沦(沈淪)
亦作“沉沦”。
(1).埋没。 汉 刘向 《九叹·愍命》:“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后汉书·孟尝传》:“而沉沦草莽,好爵莫及,廊庙之宝,弃於沟渠。” 宋 司马光 《华星篇》:“ 丰城 古剑沉沦久,匣中夜半双龙吼。”
(2).指埋没不遇的贤士。 唐 李白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之一:“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 宋 曾巩 《赠张济》:“忆初 兰渚 访沉沦,一亩萧然里舍贫。”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不知名》:“忽闻天子访沉沦,万里怀书西入 秦 。” 清 吴伟业 《题徐文在西佘山庄》诗:“始知 萧相 计,留此待沉沦。”
(3).沉没;没入水中。南史·孝义传上·张进之:“ 味之 尝避地堕水沉没, 进之 投水拯救,相与沉沦,久而得免。” 冰心 《春水》诗之二四:“无数的山峰沉沦在海底了。”
(4).指沦陷。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我 中国 四千年来,素号文明古国……降而至今,积弱无能,任人欺侮, 臺湾 、 朝鲜 相继沉沦。”
(5).隐伏。《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战船千艘,俱沉沦於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於波澜。”
(6).陷入(疾病、困苦、厄运等)。晋书·习凿齿传:“今沉沦重疾,性命难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他乡,无復资廕;使汝等沉沦廝役,以为先世之耻。”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姊今超脱污泥之中,高翔青云之上,似妹子沉沦粪土,无有出期,相去不啻天堂地狱之隔,姊今何以救我?” 蒋光慈 《哀中国》诗:“我不相信你永沉沦于浩劫,我不想信你无重兴之一日。”
(7).指陷于困境之人。 唐 裴铏 《传奇·崔炜》:“龙王能施云雨,阴阳莫测,神变由心,行藏在己,必能有道,拯援沉沦。”
(8).沉潜,潜心于某种事物。后汉书·崔駰传论:“ 崔 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萧索庭户,靡事鲜明,沉沦典籍,将絶弔贺。”
(9).用以比喻深深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我在到 长安 以前,日日夜夜都是沉沦在悲哀里面。”
(10).耽悦;沉溺。《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至於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諫臣,眩燿毁誉之实,沉沦近习之言。”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敬:“志苟不固,则贫贱者汲汲於营生,富贵者沉沦於逸乐。”晋书·阎缵传:“臣伏念 遹 生於圣父而至此者,由于长养深宫,沉沦富贵,受饶先帝,父母骄之。”
(11).指死。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臣百疾所钟,气力稍微,輒自舆出,归还里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以报。”
(12).谓堕落于地狱之中不得超升。《敦煌变文集·温室经讲唱押座文》:“生死海中久沉沦,不觉不知业力引,垢障消除今覩佛,光照三千世界中。”《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生前造业,死后入沉沦。” 清 洪升 《长生殿·冥追》:“吾神奉 岳帝 勅旨,解寃结免汝沉沦。”红楼梦第一回:“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諦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沦之苦。”
《國語辭典》:开明(開明)  拼音:kāi míng
1.由野蛮进化到文明。
2.思想开通,不顽固守旧。如:「他的父母亲都是思想开明的人。」
《漢語大詞典》:开明兽(開明獸)
传说中的神兽名。山海经·海内西经:“ 昆仑 南渊深三百仞。 开明兽 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嚮立 昆仑 上。” 袁珂 校注:“ 开明兽 即《西次三经》神 陆吾 也。”按,庄子·大宗师称 肩吾 。亦省称“ 开明 ”。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海内西经·开明》:“ 开明 天兽,禀兹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眎 崑山 ,威慑百灵。” 明 刘基 《述志赋》:“ 开明 怒目而电视兮,貔豹吼而山裂。”
分類:神兽
《國語辭典》:封建  拼音:fēng jiàn
1.中国古时天子以爵土分封与人的制度。秦并六国后废其制。西欧以中世(第四世纪起至第十五世纪)为封建时代,当时的社会称为「封建社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唐。柳宗元 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2.比喻守旧沉腐的思想意识。如:「封建社会」、「在现代年轻人身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维已不多见。」
《國語辭典》:至情  拼音:zhì qíng
最深挚的情感。宋。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
《國語辭典》:分野  拼音:fēn yě
1.古代占星家为了藉星象来观察地面州国的吉凶,所以将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其互相对应,即云某星宿为某州国的分野或某地是某星宿的分野。《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承明堂于少阳,昭列显于奎之分野。」《三国演义》第七回:「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
2.分界、界限。如:「黄河的这一段,是陕西、河南两省的分野。」
《漢語大詞典》:分星
与地上分野相对应的星次。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陆德明 释文:“分,扶问反。”汉书·地理志:“而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辩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视吉凶。”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同调相怜》:“且是那 太原 呵,祥光绕,紫气昭,分星耀,个中定有连城寳。”
《國語辭典》:双清(雙清)  拼音:shuāng qīng
乐器名,弹拨乐器。形似秦琴而琴杆更为细长,音箱呈八角形,有四轴、四弦,十三或十四个品位。明、清以来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伴奏。
《國語辭典》:两心(兩心)  拼音:liǎng xīn
1.两人心思。唐。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2.二心、异心。《荀子。解蔽》:「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
《漢語大詞典》:拜上
(1).代人传语致意或托人传语致意的敬词。《水浒传》第二十回:“ 晁头领 哥哥再三拜上大恩人:得蒙救了性命,见今做了 梁山泊 主都头领。”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你拜上你家老爷,説 金老爷 的字是在京师王爷府里品过价钱的:小字是一两一个,大字是十两一个。”
(2).拜上帝。 洪秀全 把基督教教义与农民革命思想结合起来,组织拜上帝会,后来即依靠这些会众举行 太平天囯 起义。 清 张汉 《鄂城纪事诗》:“二十五人同拜上,各归司马各投军。”自注:“拜上者,拜上帝。”
《國語辭典》:同道  拼音:tóng dào
1.思想、观念相同。《孟子。离娄下》:「禹稷、颜回同道。」汉。王充《论衡。齐世》:「帝王治世,百代同道。」
2.志趣相同。唐。张谓 夜同宴用人字诗:「平生颇同道,相见日相亲。」宋。欧阳修〈朋党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
3.同一行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你两家同道中又是对手,正好做一对儿夫妻。」
4.同路。如:「那天我和他同道回家。」
《國語辭典》:开心(開心)  拼音:kāi xīn
1.启发智慧思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2.以诚心待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3.快乐、高兴。《红楼梦》第二三回:「左思右想,皆是宝玉顽烦了的,不能开心。」《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或者看看天地日月变的把戏,很够开心的了。」
4.取笑、开玩笑。如:「别寻他开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岂知姊妹行中心路最多,一句开心,陡然疑变。」
《國語辭典》:载道(載道)  拼音:zài dào
1.充满于道路。如:「怨声载道」。
2.宣扬圣贤之道。如:「文以载道」。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國語辭典》:轻装(輕裝)  拼音:qīng zhuāng
轻便的装扮。《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来日可令精壮之兵,饱食轻装,尽藏于东南房屋内。」
《漢語大詞典》:正思
谓合乎正道的思想、意念。 唐 孟郊 《答友人》诗:“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 五代 齐己 《言诗》诗:“毕竟将何状,根元在正思。达人皆一贯,迷者自多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