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心性  拼音:xīn xìng
本心、性情。《西游记》第二三回:「那呆子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懞直,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还看当日菩萨之念,救他随我们去罢。」《红楼梦》第四九回:「凤姐冷眼敁敠岫烟的心性为人,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温厚可疼的人。」
《國語辭典》:理学(理學)  拼音:lǐ xué
性理之学。宋儒释经,以传道自命,重疏义理,兼谈性命,为与禅学、道教相结合所产生的学派。理学衰于元,而复兴于明。王守仁承继陆九渊之学而光大之,但其后只知言心言性,而疏于力行,流于空谈。也称为「道学」、「性理学」、「宋学」。
《漢語大詞典》:杨花心性(楊花心性)
比喻轻薄浪漫,用情不专。 明 孙柚 《琴心记·当垆市中》:“[副浄]榆叶当不得钱使,那滚地杨花怎喫我当了锦褥眠。[浄]虽则杨花心性,你也睡不稳些。”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奇妒》:“为风流招愆惹眚,这来人言语难凭,你杨花心性浑无定。”
《漢語大詞典》:心性之学(心性之學)
即理学。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候选训导邹君墓志铭》:“君考证典礼,力尊 汉 学;而於心性之学,确守 宋 儒。”参见“ 理学 ”。
分類:理学
《國語辭典》:理学(理學)  拼音:lǐ xué
性理之学。宋儒释经,以传道自命,重疏义理,兼谈性命,为与禅学、道教相结合所产生的学派。理学衰于元,而复兴于明。王守仁承继陆九渊之学而光大之,但其后只知言心言性,而疏于力行,流于空谈。也称为「道学」、「性理学」、「宋学」。
《国语辞典》:流和心性  拼音:liú hé xīn xìng
个性随和而没有主见。《醒世姻缘传》第八回:「当初你大婶原该自己拿出主意,立定不肯,大叔也只得罢了,原不该流和心性,轻易依他。」《醒世姻缘传》第六六回:「谁知狄希陈的流和心性,一见个油头木梳,红裙粉面的东西,就如蚂蝗见血相似,甚么是肯开交?」
《国语辞典》:小孩子心性  拼音:xiǎo hái zi xīn xìng
形容人天真纯朴,处世不够成熟圆融。《红楼梦》第六○回:「四人终是小孩子心性,只顾他们情分上义愤,便不顾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