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69,分10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愈头风
曹符气势
曹公黄祖
楯墨
仄席
一次空磨
蝉鬓
出门望长安
帝京尘
长弓射
长门
长袖留客
长杨赋
长杨射熊罴
入帝城(又作:入身帝城)
典故 
曹风
 
曹风愈
 
檄愈头风
 
陈檄
 
陈琳草奏
  
头风檄
 
头风疾
 
头风痊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陈琳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附《陈琳传》
「太祖并以琳、瑀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琳、瑀所作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典略》曰:「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

例句

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 李峤 檄(第二句缺一字)

岂有头风笔下痊,浪成蛮语向初筵。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

羽书正急徵兵地,须遣头风处处痊。 杜牧 洛下送张曼容赴上党召

马上固惭消髀肉,幄中由羡愈头风。 罗隐 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

维舟事干谒,披读头风痊。 韩愈 送灵师

典故
曹符气势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孝献皇帝庚·建安十三年〉~2088~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冑,英才盖世,?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
《晋书》卷一百十四〈苻坚载记下〉~297~
坚下书悉发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门在灼然者,为崇文义从。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武艺骁勇,富室材雄者,皆拜羽林郎。下书期克捷之日,以帝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并立第以待之。良家子至者三万馀骑。其秦州主簿金城赵盛之为建威将军、少年都统。遣征南苻融、骠骑张蚝、抚军苻方、卫军梁成、平南慕容炜、冠军慕容垂率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坚发长安,戎卒六十馀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军顺流而下,幽冀之?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自河入石门,达于汝颍。
典故
曹公黄祖
 
衡依表

相关人物
祢衡
 
曹操(魏武帝)
 
黄祖
 
刘表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3~
又《平原祢衡传》曰:「衡字正平,建安初,自荆州北游许都,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人皆以是憎之。唯少府孔融高贵其才,上书荐之曰:『淑质贞亮,英才卓荦。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心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衡时年二十四。是时许都虽新建,尚饶人士。衡尝书一刺怀之,字漫灭而无所适。或问之曰:『何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衡曰:『卿欲使我从屠沽儿辈也!』又问曰:『当今许中,谁最可者?』衡曰:『大儿有孔文举,小儿有杨德祖。』又问:『曹公、荀令君、赵荡寇皆足盖世乎?』衡称曹公不甚多;又见荀有仪容,赵有腹尺,因答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其意以为荀但有貌,赵健啖肉也。于是众人皆切齿。衡知众不悦,将南还荆州。装束临发,众人为祖道,先设供帐于城南,自共相诫曰:『衡数不逊,今因其后到,以不起报之。』及衡至,众人皆坐不起,衡乃号咷大哭。众人问其故,衡曰:『行尸柩之间,能不悲乎?」』衡南见刘表,表甚礼之。将军黄祖屯夏口,祖子射与衡善,随到夏口。祖嘉其才,每在坐,席有异宾,介使与衡谈。后衡骄蹇,答祖言徘优饶言,祖以为骂己也,大怒,顾伍伯捉头出。左右遂扶以去,拉而杀之。」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2~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张衡《文士传》曰:「孔融数荐衡于太祖,欲与相见,而衡疾恶之,意常愤懑。因狂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太祖闻其名,图欲辱之,乃录为鼓史。后至八月朝,大宴,宾客并会。时鼓史击鼓过,皆当脱其故服,易著新衣。次衡,衡击为渔阳参挝,容态不常,音节殊妙。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过不易衣,吏呵之,衡乃当太祖前,以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复击鼓参挝,而颜色不怍。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参挝,自衡造也。融深责数衡,并宣太祖意,欲令与太祖相见。衡许之,曰:「当为卿往。」至十月朝,融先见太祖,说「衡欲求见」。至日晏,衡著布单衣,綀布履,坐太祖营门外,以杖捶地,数骂太祖。太祖敕外厩急具精马三匹,并骑二人,谓融曰:「祢衡竖子,乃敢尔!孤杀之无异于雀鼠,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人将谓孤不能容。今送与刘表,视卒当何如?」乃令骑以衡置马上,两骑扶送至南阳。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平原祢衡传》曰:「衡南见刘表,表甚礼之。将军黄祖屯夏口,祖子射与衡善,随到夏口。祖嘉其才,每在坐,席有异宾,介使与衡谈。后衡骄蹇,答祖言徘优饶言,祖以为骂己也,大怒,顾伍伯捉头出。左右遂扶以去,拉而杀之。」
典故 
楯鼻磨墨
 
横磨墨盾
 
盾鼻试残墨
 
磨楯鼻
  
草檄雄盾鼻

相关人物
荀济
 
萧衍(梁武帝)


《北史》卷八十三〈文苑列传·荀济〉~2786~
荀济字子通。其先颍川人,世居江左。济初与梁武帝布衣交,知梁武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梁纪十六·高祖武皇帝·太清元年〉~4960~
初,济少居江东,博学能文。与上有布衣之旧,知上有大志,然负气不服,常谓人曰:「会于盾鼻上磨墨檄之」。

例句

郡公楯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 韩翃 寄哥舒仆射

典故 
相关人物
刘炟(东汉章帝)


《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40~
夏五月辛亥,诏曰:「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其先至者,各以发愤吐懑,略闻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于左右,顾问省纳。建武诏书又曰,尧试臣以职,不直以言语笔札。今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唐·李贤注:「侧席谓不正坐,所以待贤良也。」

例句

见说圣君能仄席,不知谁是请长缨。 崔涂 己亥岁感事

顺风求至道,侧席问遗贤。 钱起 温泉宫礼见

汉家侧席明扬久,岂意遗贤在林薮。 钱起 送褚大落第东归

去梯言必尽,仄席意弥坚。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典故
一次空磨
 
大儿轻孔融
 
怀中字灭
  
怀刺示孔融
  
掺渔阳挝
 
掺鼓渔阳
 
掺鼓雷
 
击狂节
  
掷搥
  
正平挝
  
狂处士
 
猖狂似祢衡
  
祢狂
 
祢生刺
 
祢生狂夫
 
祢生谩骂
 
祢衡刺
 
祢衡怀刺
 
祢衡挝
 
祢衡击鼓
 
袖中漫刺

相关人物
孔融
 
曹操(魏武帝)
 
祢衡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64~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引《文士传》曰:「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一单绞及小裈。鼓吏度者,皆当脱其故衣,著此新衣。次传衡,衡击鼓为渔阳掺檛,蹋地来前,蹑馺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慷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独不易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裈,次脱馀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岑牟,次著单绞,后乃著裈。毕,复击鼓掺槌而去,颜色无怍。武帝笑谓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掺檛,自衡造也。为黄祖所杀。」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下·祢衡〉~2652~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馀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吏白:外有狂生,坐于营门,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0~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张衡《文士传》曰:「孔融数荐衡于太祖,欲与相见,而衡疾恶之,意常愤懑。因狂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太祖闻其名,图欲辱之,乃录为鼓史。后至八月朝,大宴,宾客并会。时鼓史击鼓过,皆当脱其故服,易著新衣。次衡,衡击为渔阳参挝,容态不常,音节殊妙。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过不易衣,吏呵之,衡乃当太祖前,以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复击鼓参挝,而颜色不怍。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参挝,自衡造也。」

简释

祢生刺:咏怀才不遇。唐司空曙《送卢堪》:“莫使称生刺,空留怀袖中。”

祢衡挝:用以咏鼓乐,或指相骂,或指文人狂放不羁。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例句

莫使祢生刺,空留怀袖中。 司空曙 送卢堪

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 宋之问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棋因王粲覆,鼓是祢衡挝。 张祜 题僧壁

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听鼓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皮日休 襄州春游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早忝阿戎诗友契,趋庭曾荐祢生无。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寻闻骑士枭黄祖,自是无人祭祢衡。 陆龟蒙 读陈拾遗集

典故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古今注》卷下《杂注》
魏文帝宫人绝所宠者,有莫琼树……四人,日夕在侧。琼树乃制蝉鬓,缥缈如蝉翼,故曰蝉鬓。

例句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

典故
出门望长安
  
日下长安近
 
日易见长安难到
 
日近长安近
 
日远长安远
 
知日近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举头见月
 
举头见长安
 
长安不见
 
长安在日边
  
长安近
 
长安远
 
长安远于日

相关人物
司马昭(晋明帝)


《世说新语》中卷下《夙惠》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例句

长安远于日,山川云间之。 元稹 江陵三梦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刘长卿 清明后登城眺望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岑参 过燕支寄杜位

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 崔涂 春日登吴门

长安同日远,不敢咏归欤。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张说 幽州新岁作

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长安遥向日,宗伯正乘春。 杜审言 泛舟送郑卿入京

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 杜甫 建都十二韵

天归京兆新,日与长安远。 权德舆 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 王勃 始平晚息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王勃 白下驿钱唐少府

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灞涘长安恒近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韦元旦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典故
二京尘
  
京尘梦
 
京洛化衣
 
京洛土
  
京洛红尘
 
京洛缁尘
 
京洛衣尘
 
京洛风尘
 
京华多尘土
 
京路尘
 
困尘缁
 
尘起洛阳风
 
帝京尘
 
染缁尘
 
洛城尘
 
洛阳尘
 
洛阳尘土
 
素衣化缁
 
素衣尘
 
素衣尘染
   
衣化客尘
 
西京尘
 
长安尘
 
风尘化客衣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为顾彦先赠妇二首〉~49~
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脩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隆思辞心曲,沈欢滞不起。欢沈难克兴,心乱谁为理?愿假归鸿翼,翻飞浙江汜。

例句

我怀京洛游,未厌风尘衣。 孟郊 梦泽中行

楚泪滴章句,京尘染衣裳。 孟郊 张徐州席送岑秀才

始知吴楚水,不及京洛尘。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

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彧(南朝宋明帝)


《宋书》卷八十五〈王景文列传〉~28~
时太子及诸皇子并小,上稍为身后之计,诸将帅吴喜、寿寂之之徒,虑其不能奉幼主,并杀之,而景文外戚贵盛,张永累经军旅,又疑其将来难信,乃自为谣言曰:「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一士,王字;弓长,张字也。

例句

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 杜甫 光禄坂行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司马相如
 
陈皇后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长门赋〉~72~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列传上·孝武陈皇后〉~3948~
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馀年而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愈怒。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馀人。楚服枭首于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昭明文选》卷十六〈赋辛·哀伤·长门赋并序〉~72~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例句

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 于濆 宫怨

谁能赋得长门事,不惜千金奉酒杯。 吴融 上阳宫词

寒烟陈后长门闭,夜雨隋家旧苑空。 唐彦谦

昭阳今再入,宁敢恨长门。 戎昱 闺情

初入长门宫,谓言君戏妾。 戴叔伦 后宫曲

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 李白 古风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李白 妾薄命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李益 宫怨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李端 妾薄命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杜审言 赋得妾薄命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杜牧 早雁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杜牧

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杜牧 长安夜月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柳公权 应制为宫嫔咏

迥过前殿曾学眉,回照长门惯催泪。 杨巨源 月宫词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 沈佺期 芳树

秋来还照长门月,珠露寒花是野田。 羊士谔 和李都官郎中经宫人斜

龙骑不巡时渐久,长门长掩绿苔文。 胡曾 薄命妾

古来幽怨皆销骨,休向长门背雨窗。 韩偓 咏灯

典故
长袖留客
 
长袖留宾

相关人物
萧绎(梁元帝)


《艺文类聚》卷八十
梁元帝萧绎《对烛赋》:月似金波初映空,云如玉叶半从风,恨九重兮夕掩,怨三秋兮不同。尔乃传芳醁,扬清曲,长袖留宾待华烛,烛烬落,烛华明,花抽珠渐落,珠悬花更生,风来香转散,风度焰还轻,本知龙烛应无偶。复讶鱼灯有旧名,烛火灯光一双炷,讵照谁人两处情。

例句

长袖平阳曲,新声子夜歌。从来惯留客,兹夕为谁多。 孟浩然 崔明府宅夜观妓

城南无夜月,长袖莫留宾。 钱起 江陵晦日陪诸官泛舟

长袖留嘉客,栖乌下禁城。 钱起 过杨驸马亭子

典故
长杨赋

相关人物
刘骜(汉成帝)
 
扬雄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下〉~3557~
明年,上将大誇胡人以多禽兽,秋,命右扶风发民入南山,西自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张罗罔罝罘,捕熊罴豪猪虎豹狖玃狐菟麋鹿,载以槛车,输长杨射熊馆。以罔为周阹,纵禽兽其中,令胡人手搏之,自取其获,上亲临观焉。是时,农民不得收敛。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

例句

早晚荐雄文似者,故人今已赋长杨。 李颀 寄司勋卢员外

一首长杨赋,应嫌索价高。 罗隐 寄制诰李舍人

早岁长杨赋,当年谏猎书。 罗隐 寄苏拾遗

赋得长杨不直钱,却来京口看莺迁。 罗隐 送臧濆下第谒窦鄜州

典故
长杨射熊罴

相关人物
刘奭(汉元帝)


《汉书》卷九〈元帝纪〉~293~
冬,上幸长杨射熊馆,布车骑,大猎。
《容斋随笔》卷十一《符读书城南》
符读书城南一章,韩文公以训其子,使之腹有诗、书,致力于学,其意美矣。然所谓「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例句

长杨射熊罴,武帐弄哑咿。 杜牧 杜秋娘诗

典故
入帝城
 
入身帝城
 
及子公
 
子公力
 
子公书
 
书寄子公
 
校陈咸
 
飞书交子公

相关人物
陈汤
 
陈咸


《汉书》卷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列传·陈万年·(子)陈咸〉~2900~
万年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颛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迁冀州刺史,奉使称意,徵为谏大夫。复出为楚内史,北海、东郡太守。坐为京兆尹王章所荐,章诛,咸免官。起家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为地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脱钳釱,衣服不如法,辄加罪笞。督作剧,不胜痛,自绞死,岁数百千人,久者虫出腐烂,家不得收。其治放严延年,其廉不如。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踰法。公移敕书曰:「即各欲求索自快,是一郡百太守也,何得然哉!」下吏畏之,豪彊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咸,三公子,少显名于朝廷,而薛宣、朱博、翟方进、孔光等仕宦绝在咸后,皆以廉俭先至公卿,而咸滞于郡守。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予书曰:「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后竟徵入为少府。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发其奸臧,没入辜榷财物。官属及诸中宫黄门、钩盾、掖庭官吏,举奏按论,畏咸,皆失气。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主守盗,受所监。而官媚邪臣陈汤以求荐举。苟得无耻,不宜处位。」咸坐免。顷之,红阳侯立举咸方正,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漢語大詞典》:愈头风(愈頭風)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军国书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琳 作书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后以“愈头风”为称赞他人诗文杰出之典。 唐 刘禹锡 《赠元九侍御文石枕以诗奖之》:“文章似锦气如虹,宜荐华簪緑殿中。纵使凉飆生旦夕,犹堪拂拭愈头风。” 清 吴伟业 《怀王奉常烟客》诗:“老去祇应添鬢雪,愁来那得愈头风。”亦省作“ 愈风 ”。 清 方文 《赠宋份臣》诗:“蹈海曾编 德祐 史,愈风不草 建安 文。”
《國語辭典》:头风(頭風)  拼音:tóu fēng
病名。因风寒侵入头部经络,或因痰涎风火,阻碍经络,以致气血壅滞所致。头痛的症状往往日久不瘉,时发时止,甚至一触即发,有的患者更可兼见目眩的症状。《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檄文传至许都,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
《漢語大詞典》:楯墨
北史·文苑传·荀济:“ 济 初与 梁武帝 布衣交,知 梁武 当王,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后因以“楯墨”为文人从军研墨草檄的典故。 宋 苏轼 《送曹辅赴闽漕》诗:“诗成横槊里,楯墨何曾乾。” 清 周亮工 《丙申寒食同张玄洲暨诸同社重登诗话楼凄然有感》诗之二:“莫向层城听剑戟,空从楯墨感人琴。”
《漢語大詞典》:磨盾
(1).见“ 磨盾鼻 ”。
(2).犹磨练。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半月之中,凡是下场的最好过也最不好过,好过的是磨盾三年,算完了一桩大事,且得消閒几日。”
分類:磨练
《漢語大詞典》:磨盾鼻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 磨盾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漢語大詞典》:仄席
(1).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汉书·陈汤传:“ 汤 曰:‘臣闻 楚 有 子玉 得臣 , 文公 为之仄席而坐。’” 唐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诗:“天子爱才虽仄席,诸生多病又沾襟。”
(2).不正坐。谓坐不安稳。古时形容帝王勤政。 宋 陈亮 《四弊策》:“圣天子宵旰仄席,忧勤於上,夫亦何忍为此!”
《國語辭典》:侧席(側席)  拼音:cè xí
1.空出上座,以等待贤良。《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序》:「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2.正位旁侧的席位。《红楼梦》第一一回:「尤氏让邢夫人王夫人并他母亲都上了坐,他与凤姐儿宝玉侧席坐了。」
《漢語大詞典》:怀刺(懷刺)
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魏书·元顺传:“ 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 宋 苏辙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國語辭典》:投刺  拼音:tóu cì
1.投递名帖以求见。《北齐书。卷三四。杨愔传》:「既潜窜累载,属神武至信都,遂投刺辕门。」《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具名帖曰投刺,发书函曰开缄。」
2.抛弃名帖。表示埋名退隐的心意。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序〉:「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
《國語辭典》:击鼓(擊鼓)  拼音:jí gǔ
1.打鼓。《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红楼梦》第六三回:「且说当下众人都在榆荫堂中,以酒为名,大家顽笑,命女先儿击鼓。」
2.《诗经。邶风》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击鼓,怨州吁也。」首章二句为:「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漢語大詞典》:槌鼓
擂鼓,击鼓。 唐 杜牧 《大雨行》:“奔觥槌鼓助声势,眼底不顾纤腰娘。”
分類:擂鼓击鼓
《漢語大詞典》:渔阳掺(漁陽摻)
《渔阳参挝》。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 唐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唐 李商隐 《听鼓》诗:“欲问《渔阳掺》,时无 禰正平 。”参见“ 渔阳参挝 ”。
分類:北周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祢刺(禰刺)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禰刺”谓士人耿介有节操。 唐 黄滔 《与蒋先辈启》之二:“足以雪曩岁之湮沉,恢张 禰 刺;壮平生之意气,弃掷 终 繻。”
《國語辭典》:蝉鬓(蟬鬢)  拼音:chán bìn
梳理成如蝉翼般缥缈动人的妇女的两鬓。晋。崔豹《古今注。卷下。杂注》:「魏文帝宫人有绝所宠者,有莫琼树、薛夜来、陈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侧。琼树乃制蝉鬓,缥渺如蝉翼,故曰蝉鬓。」南朝梁。元帝〈登颜园故阁〉诗:「妆成里蝉鬓,笑罢敛娥眉。」
《漢語大詞典》:对日(對日)
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出处有二:(1)后汉书·黄琬传:“ 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问所食多少, 琼 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 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琼 大惊,即以其言应詔,而深奇爱之。”(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 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对日”为形容幼年聪慧之典。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唐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漢語大詞典》:长安日(長安日)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 元帝 问 洛 下消息,澘然流涕。 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羣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长安日”指 长安 。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将交 洛城 雨,稍远 长安 日。”
(2).指代君王。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遥遥西向 长安 日,愿上 南山 寿一杯。”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愿枉 长安 日,光辉照北原。”
分類:君王长安
《漢語大詞典》:京尘(京塵)
见“ 京洛尘 ”。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國語辭典》:缁尘(緇塵)  拼音:zī chén
尘污。比喻世俗的污垢。《文选。谢朓。詶王晋安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唐。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诗:「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國語辭典》:落尘(落塵)  拼音:luò chén
1.原子弹或氢弹爆炸,对大气造成污染后,降落至地球表面的放射性物质及被放射线污染的尘埃。往往引起严重的辐射污染。也称为「原子尘」。
2.除雨水外,一般由大气向地面降落之微细粒子,皆称为「落尘」。
《漢語大詞典》:长弓射(長弓射)
宋书·王景文传:“时太子及诸皇子并小,上稍为身后之计,诸将帅 吴喜 、 寿寂之 之徒,虑其不能奉幼主,并杀之,而 景文 外戚贵盛, 张永 累经军旅,又疑其将来难信,乃自为謡言曰:‘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一士,王字;弓长,张字也。”后因“长弓射”比喻歹人暗算。 唐 杜甫 《光禄坂行》:“马惊不忧深谷坠,草动只怕长弓射。”
分類:暗算
《國語辭典》:长门(長門)  拼音:cháng mén
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所居的宫殿。后比喻失宠后妃居住的地方。宋。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宋。刘辰翁 兰陵王。送春去词:「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
《漢語大詞典》:长门怨(長門怨)
乐府《相和歌辞》 楚 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七·长门怨 宋 郭茂倩 题解:“《乐府解题》曰:《长门怨》者,为 陈皇后 作也。后退居 长门宫 ,愁闷悲思,闻 司马相如 工文章,奉黄金百斤,令为解愁之辞。 相如 为作《长门赋》,帝见而伤之,復得亲幸。后人因其赋而为《长门怨》也。” 陈皇后 名 阿娇 ,故又名《阿娇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