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击鼓(擊鼓)  拼音:jí gǔ
1.打鼓。《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红楼梦》第六三回:「且说当下众人都在榆荫堂中,以酒为名,大家顽笑,命女先儿击鼓。」
2.《诗经。邶风》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击鼓,怨州吁也。」首章二句为:「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國語辭典》:雷鼓  拼音:léi gǔ
1.八面鼓。一种古代祭神时所用的大鼓。《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荀子。解蔽》:「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2.雷声。《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漢語大詞典》:雷门(雷門)
古代 会稽 (今 浙江 绍兴 )城门名。因悬有大鼓,声震如雷,故称。汉书·王尊传:“ 尊 曰:‘毋持布鼓过 雷门 !’” 颜师古 注:“ 雷门 , 会稽 城门也。有大鼓。 越 击此鼓,声闻 洛阳 ,故 尊 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元 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小官在吾兄根前,念《满庭芳》一闋,却似持布皷而过 雷门 ,岂不惭愧。” 清 沈起凤 《谐铎·隔牖谈诗》:“汝 吴 下 阿蒙 ,輒敢高持布鼓,过我 雷门 。”
《國語辭典》:定更  拼音:dìng gēng
旧时于晚上八点左右,敲锣告知初更开始。
《漢語大詞典》:鼓点(鼓點)
(1).旧时夜间击鼓计时所敲击的点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每更鼓点,俱要按定,时刻分明,直至黎明攒点。”
(2).打鼓时的音响节奏。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简短而坚实的句子,就是一声声的‘鼓点’。” 赵树理 《三里湾·变胡涂为光荣》:“他正评论着 接喜 的手法,忽然听得鼓点儿变了样。”
(3).戏曲中鼓板的节奏,用来指挥其他乐器。
《國語辭典》:边鼓(邊鼓)  拼音:biān gǔ
乐器名,打击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武鸣、巴马等地。以竹或木制成,鼓框较窄,单面蒙牛、羊或猪皮等,鼓面直径约二十五公分。一般用于道公(巫师)跳神歌舞和戏剧。
《國語辭典》:鼓手  拼音:gǔ shǒu
乐队中打鼓的人,通称为「鼓手」。
《國語辭典》:发擂(發擂)  拼音:fā léi
1.指起打更鼓。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才发擂也!呀!早一更也!」《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张阴捕惊醒,坐在床铺上听更鼓,恰好发擂。」
2.泛指擂打。《水浒传》第一○九回:「只听的宋军中,战鼓不绝声的发擂。」
《漢語大詞典》:盐杖(鹽杖)
(1).打鼓的一种谱子。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施肩吾》:“ 隋 曲有《疏勒盐》, 唐 曲有《突厥盐》《阿鹊盐》。或云: 关中 人谓好为盐。故 施肩吾 诗云:‘颠狂 楚 客歌成雪,媚嫵 吴 娘笑是盐。’盖当时语也。今杖鼓谱中尚有盐杖声。”
(2).植物名。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 银州 草惟柴胡, 萧关 之外有落藜与盐杖,以此知其不宜五穀也。”
《国语辞典》:更鼓敲尽(更鼓敲尽)  拼音:gēng gǔ qiāo jìn
一夜分五更,每更敲锣或打鼓报时,打完五更,天即将亮。「更鼓敲尽」指天将亮。如:「等到更鼓敲尽,仍不见他的踪影。」
《國語辭典》:自吹自擂  拼音:zì chuī zì léi
比喻自我宣传、吹嘘。如:「他老是喜欢在众人面前自吹自擂,然而一遇到难题,他便束手无策。」
《国语辞典》:鼓锤(鼓锤)  拼音:gǔ chuí
打鼓用的锤子。
分类:打鼓锤子
《國語辭典》:鼓点子(鼓點子)  拼音:gǔ diǎn zi
1.打鼓时的音响节奏。
2.戏曲中鼓板节奏,用来指挥其他乐器的节拍。
《國語辭典》:打退堂鼓  拼音:dǎ tuì táng gǔ
1.古代县官退堂击鼓。《荡寇志》第二四回:「天锡随著那承局参见了,递上由册摺子,贺太平看了,打退堂鼓。」
2.比喻放弃、半途而废。《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如今听说要拿他们作出头的人,早已一半都打了退堂鼓了。」
《漢語大詞典》:打撺鼓儿(打攛鼓兒)
打鼓撺掇角色上场。喻鼓动,怂恿。《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打着攛鼓儿道:‘説的是。’ 西门庆 奬了一回,便坐在妇人对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贾清夫 又打着攛鼓儿道:‘多拿些酒出来,我们要吃得快活,公子是不亏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