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稷下学士(稷下學士)
犹言 稷下 先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宣王 喜文学游説之士,自如 騶衍 、 淳于髠 、 田駢 、 接子 、 慎到 、 环渊 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 齐 稷下 学士復盛,且数百千人。” 裴駰 集解引 刘向 《别录》:“ 齐 有 稷门 ,城门也。谈説之士期会於 稷下 也。”
分類:先生裴骃
《漢語大詞典》:龙图阁学士(龍圖閣學士)
宋 代职官名。 宋 孙逢吉 职官分纪·龙图阁·学士:“国朝 大中祥符 三年, 杜镐 为 龙图阁 学士,班在枢密直学士之上。六年,詔 龙图阁 学士、直学士给衔在本官之上。”亦省称“ 龙阁 ”、“ 龙学 ”。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 龙图阁 学士旧谓之老龙,但称龙阁。 宣和 以前,直学士、直阁同为称,未之有别也。末年 陈亨伯 为发运使,以捕 方 贼功进直学士,佞之者恶其下同直阁,遂称龙学,于是例以为称。” 宋 岳珂 《九月十三日始就郊墅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之命》:“昼访未承龙阁问,晨香犹厕羽衣班。”
分類:职官官名
《分类字锦》:隆儒学士(隆儒学士)
事文类聚迩英阁讲讽之所阁后有隆儒殿在丛竹中制度特小王遵叔久在讲筵而身品短小同列戏之曰公宜为隆儒殿学士
分类:短小
《國語辭典》:龙图(龍圖)  拼音:lóng tú
1.河图。相传龙马从黄河中背负而出的图。《宋书。卷二七。符瑞志上》:「燧人氏没,宓牺代之,受〈龙图〉,画八卦,所谓『河出〈图〉』者也。」
2.宋代龙图阁直学士的简称。如范仲淹进龙图阁直学士,羌人呼为「龙图老子」、包拯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官刚毅正直,后世称为「包龙图」。
《國語辭典》:河图(河圖)  拼音:hé tú
相传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据其文,以画八卦,称为「河图」。见《书经。顾命》汉。孔安国。传。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我阐河图,陈洛范,秉台衡。」又因河图字呈绿色,故也称为「绿图」。
《漢語大詞典》:北扉
(1).谓监狱。北寺的代称。 唐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北扉闲木索,南面富循良。”
(2).北向的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唐 制……又学士院北扉者,为其在浴堂之南,便於应召。”因以“北扉”为学士院的代称。 宋 苏辙 《谢翰林学士宣召状》之二:“今臣与兄 軾 皆尘西掖,继入北扉,曾未三年,遍经两制。”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续编〉小引》:“昔吾家 存中 ,身处北扉,淹该絶世,故《笔谈》一书,传诵至今。”
(3).借指学士。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国·朝鲜国诗文:“我之衔命者,才或反逊之,前辈一二北扉,遭其姗侮非一,大为皇 华 之辱。”
《國語辭典》:学士(學士)  拼音:xué shì
1.读书人或研习学问的人。《庄子。盗蹠》:「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倖于封侯富贵者也。」《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可笑近来文人学士,说著王冕,都称他做王参军!」
2.职官名。魏晋南北朝始设,为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开元年间设置学士院,称为「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
3.大学授予的学位之一。依学位授予法之规定,大学授予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
《漢語大詞典》:论思(論思)
议论、思考。特指皇帝与学士、臣子讨论学问。 汉 班固 《两都赋》序:“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朝宰论思暇,高宴临方塘。”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 金华 讲殿共论思, 圣祖 文宗 旧典貽。” 梁启超 《军机大臣署名与立宪国之国务大臣副署》:“君上日与廷臣前席论思。”
《國語辭典》:北门(北門)  拼音:běi mén
1.北城门。《史记。卷五。秦本纪》:「更晋地,过周北门。」
2.承恩门的别名。参见「承恩门」条。
3.《诗经。邶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北门,刺仕不得志也。」首章二句为:「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4.地名。隶属台南市北门区,面积约四十四平方公里。因临近海岸,全乡四周都是盐田。区内有南鲲鯓庙,香火鼎盛。也称为「永隆村」。
《國語辭典》:北门学士(北門學士)  拼音:běi mén xué shì
唐自高宗乾封以后,召文士起草文词,参与朝政,以分宰相之权。由于常在北门等候召见,当时人便称为「北门学士」。《旧唐书。卷八七。列传。刘祎之》:「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宋。陆游〈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
《漢語大詞典》:老龙(老龍)
(1).指 老子 。语本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 老子 ,其犹龙邪!” 元 耶律楚材 《河中春游有感》诗之五:“自知勋业输 雏凤 ,且学心神似 老龙 。”
(2).龙图阁学士的别称。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上:“旧制,直龙图阁谓之‘假龙’,龙图阁待制谓之‘小龙’,龙图阁直学士谓之‘大龙’,龙图阁学士谓之‘老龙’。” 清 方以智 通雅·称谓:“老龙、大龙、小龙,皆龙图学士之称也。”
《國語辭典》:承旨  拼音:chéng zhǐ
承接圣旨。《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许敬宗、李义府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明。陈与郊《昭君出塞》第一折:「守宫的,快请你王娘娘承旨!」
《漢語大詞典》:观文(觀文)
(1).观赏文采。 唐 许敬宗 《奉和秋暮言志应制》:“凝宸閲栖亩,观文佇少微。”
(2). 宋 代观文殿学士的简称。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丁文简公 度 罢参知政事,为 紫宸殿 学士,即 文明殿 学士也。 文明 本有大学士,为宰相兼职,又有学士,为诸学士之首。后以‘文明’者, 真宗 謚号也,遂更曰 紫宸 。近世学士,皆以殿名为官称,如 端明 、 资政 是也。 丁 即受命,遂称曰 丁紫宸 。议者又谓 紫宸 之号非人臣之所宜称,遽更曰 观文 。”
《漢語大詞典》:銮坡(鑾坡)
唐德宗 时,尝移学士院于 金銮殿 旁的 金銮坡 上,后遂以 銮坡 为翰林院的别称。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纶掖清光注,鑾坡茂渥霑。” 明 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职居鼇禁,名重鑾坡。” 清 赵翼 《彭芸楣尚书挽诗》:“同试鑾坡赋独工,清班敭歷到司空。”参阅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
《國語辭典》:内相(內相)  拼音:nèi xiàng
1.唐翰林学士的美称。专掌内命,参与朝廷议案。后以「内相」为翰林学士的别称。《旧唐书。卷一三九。列传。陆贽》:「贽初入翰林……虽有宰臣,而谋猷参决,多出于贽,故当时目为『内相』。」
2.太监、宦官。《金瓶梅》第六四回:「你我一个光身汉、老内相,要他做甚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当今内相当权,广有私路,可以得官。」
3.称人妻善治家者。
《國語辭典》:校书郎(校書郎)  拼音:jiào shū láng
职官名。专司典校书籍的官员。东汉时已有此官名,唐代时为文人起家的美官,由此进身,往往可达清高显要的地位。
《國語辭典》:金马门(金馬門)  拼音:jīn mǎ mén
汉代未央宫宫门。门旁竖有铜马,故称为「金马门」。汉武帝曾使学士待诏于此。《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东方朔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简称为「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