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兰省(蘭省)
即兰台。指秘书省。 唐 郑谷 《次韵和礼部卢侍郎江上秋夕寓怀》:“梦归兰省寒星动,吟向莎洲宿鷺惊。” 宋 王禹偁 《酬高邮知军蒋殿丞见寄》诗:“且眠锦帐趣兰省,终掩云关卧草堂。” 明 王世贞 《江上别杨都督瞻美子念道振诸君》诗:“兰省羈难弟,柴门立老亲。”参见“ 兰臺 ”。
《漢語大詞典》:兰台(蘭臺)
(1). 战国 楚 台名。故址传说在今 湖北省 钟祥县 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襄王 游於 兰臺 之宫,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注:“ 兰臺 ,臺名。”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漢語大詞典》:兰署(蘭署)
即兰台。指秘书省。 唐 卢照邻 《山庄休沐》诗:“兰署乘閒日,蓬扉狎遁栖。” 唐 李潜 《和主司王起》:“兰署崇资金色重,莲峯高唱玉音清。”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及太夫人令子艺成,学茂德馨,一举而搴芳兰署,再举而振藻彤庭。”参见“ 兰臺 ”。
《漢語大詞典》:兰台(蘭臺)
(1). 战国 楚 台名。故址传说在今 湖北省 钟祥县 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襄王 游於 兰臺 之宫,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注:“ 兰臺 ,臺名。”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漢語大詞典》:兰台(蘭臺)
(1). 战国 楚 台名。故址传说在今 湖北省 钟祥县 东。文选·宋玉〈风赋〉序:“ 楚襄王 游於 兰臺 之宫, 宋玉 、 景差 侍。” 李周翰 注:“ 兰臺 ,臺名。” 唐 张九龄 《登古阳云台》诗:“ 楚国 兹故都, 兰臺 有餘址。”
(2). 汉 代宫内收藏典籍之处。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祕书。” 汉 焦赣 《易林·巽之明夷》:“典策法书,藏兰臺,虽遭溃乱,独不逢灾。”
(3).泛指宫廷藏书处。南史·徐勉传:“方领矩步之容,事灭於旌鼓;兰臺石室之典,用尽於帷盖。”
(4).指御史台。 汉 代的御史中丞掌管兰台,故称。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二年:“ 慧景 烧兰臺府署为战场。” 胡三省 注:“兰臺,御史臺也。”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盖御史有两丞,其一在兰臺,谓之中丞。”又 东汉 时 班固 为兰台令史,受诏撰《光武本纪》,故史官亦称“ 兰臺 ”。
(5). 唐 代指秘书省。 唐 白居易 《秘书省中忆旧山》诗:“犹喜兰臺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唐 李商隐 《无题》诗:“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臺类转蓬。” 冯浩 笺注:“《旧书·职官志》:秘书省, 龙朔 初改为兰臺, 光宅 时改为麟臺, 神龙 时復为秘书省。”
(6).相术家指鼻的左侧。太清神鉴卷二:“準头主富贵贫贱,百事吉凶……左为兰臺,右为廷尉。”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天纲 谓 淹 曰:‘公兰臺成就,学堂宽博,必得亲纠察之官,以文藻见知。’”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天庭忒恁低,地阁那曾伟,準头偏,兰臺、廷尉俱亏……恐今生虎榜姓难题。”
(7).道教指肝脏。云笈七籤卷十九:“经曰:‘肺为尚书,肝为兰臺,心为太尉公。’”
《漢語大詞典》:外台(外臺)
(1).官名。 后汉 刺史,为州郡的长官,置别驾、治中,诸曹掾属,号为外台。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 谢夷吾 ﹞爰牧 荆州 ,威行邦国……寻功简能,为外臺之表。”
(2).官名。兰台。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帝 时大司农 弘 农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兰臺为外臺,秘书为内阁,臺、阁一也。”
(3).官名。 汉 因 秦 制,置谒者为外台。参见“ 三臺 ”。
《漢語大詞典》:三台(三臺)
(1).古代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三台。初学记卷二四引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子有三臺,灵臺以观天文,时臺以观四时施化,囿臺以观鸟兽鱼鱉。”
(2). 汉 因 秦 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后汉书·袁绍传:“坐召三臺,专制朝政。” 李贤 注引晋书:“ 汉 官,尚书为中臺,御史为宪臺,謁者为外臺,是谓三臺。” 宋 司马光 《赠太子太傅康靖李公挽词》:“十郡餘恩在,三臺故吏多。”
(3).指 三国 魏 曹操 所建 铜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故址在今 河北 临漳县 三台村 。文选·左思〈魏都赋〉:“飞陛方輦而径西,三臺列峙以峥嶸。” 张载 注:“ 铜爵园 西有三臺,中央有 铜爵臺 ,南则 金虎臺 ,北则 冰井臺 。”后 北齐 文帝 在旧基上加以扩建,改 铜爵 曰 金凤 , 金虎 曰 圣应 , 冰井 曰 崇光 。见《北史·齐纪中》。 唐 孟云卿 《邺城怀古》诗:“三臺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4).曲调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五·三台词序:“ 刘禹锡 《嘉话録》曰:‘三臺送酒,盖因 北齐 高洋 毁 铜雀臺 ,筑三个臺,宫人拍手呼上臺送酒,因名其曲为《三臺》。’” 唐 王建 《江南三台词》:“朝愁暮愁郎老,百年几度《三臺》。”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寿。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衝九曜,远映三台。”
(2).喻三公。后汉书·杨震传:“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 唐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诗:“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但有日官居八座,位列三台,日转千堦,头直上打一轮皁盖,那其间谁敢道我负薪来。”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叶梦兆三台之尊,入朝肃五坊之乐。”参见“ 三公 ”。
《漢語大詞典》:校书郎(校書郎)
东汉 时,征召学士至 兰台 或 东观 宫中藏书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郞中(亦省称校书郎);其职为郎者,则称校书郎。 三国 魏 始置校书郎官职,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 唐 以后历代因之。 明 以后不置。后汉书·梁慬传:“校书郎 马融 上书讼 慬 与护羌校尉 庞参 。” 王先谦 集解“盖中郎、侍郎、郎中,通谓之三署郎,校书郎中本可省称校书郎,犹尚书僕射之省称尚书耳。”后汉书·杨终传:“ 显宗 时,徵诣 兰臺 ,拜校书郎。”魏书·律历志上:“中坚将军、屯骑校尉 张洪 ,故太史令 张明豫 息盪寇将军 龙祥 ,校书郎 李业兴 等三家并上新历,各求申用。” 唐 元稹 《赠三吕校书》诗:“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熳狂。”《宣和遗事》后集:“遣校书郎 卫肤敏 为贺生辰使。”参阅通典·职官八
《漢語大詞典》:令史
(1).官名。 汉 代兰台尚书属官,居郎之下,掌文书事务,历代因之。 隋 唐 以后,成为三省、六部及御史台低级事务员之称,位卑秩下,不参官品。至 明 代遂废。见通典·职官四
(2). 宋 元 以来官府中胥吏的通称。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打的个遍身家鲜血淋漓, 包待制 又葫芦提,令史每粧不知,两边厢列着祗候人役。”《水浒传》第二七回:“知县叫那令史先问了 王婆 口词,一般供説。四家邻舍,指证明白。” 明 高明 《琵琶记·春宴杏园》:“昨日已吩咐太僕寺掌鞍马的令史,并 洛阳县 管排设的驛丞,专听俺这里鸣鼓三声,都要到此聚会听点。”
《漢語大詞典》:楚王风(楚王風)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谓, 楚襄王 游于 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而至, 襄王 曰:“快哉此风!” 宋玉 曰,此“清凉雄风”,“独大王之风耳”。后因用“楚王风”指凉风;大风。 唐 杜甫 《天池》诗之二:“闻道奔雷黑,初看浴日红。飘零神女雨,断续 楚王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