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嘴 → 觜嘴”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樱桃(櫻桃)  拼音:yīng táo
1.植物名。蔷薇科樱属,落叶乔木。多生于山地,为樱之变种。高约十公尺,叶椭圆形而阔,有锯齿,嫩茎与嫩叶背面密生茸毛。春夏间花白色或淡红色小花。果实也称为「樱桃」,色红味甘,可供食用。也称为「麦英」、「麦樱」、「荆桃」。
2.形容人的嘴唇娇小红润,如同樱桃一般。五代十国。李煜〈一斛珠。晓妆初过〉词:「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國語辭典》:口角  拼音:kǒu jiǎo
1.嘴、嘴边。唐。韩愈〈苦寒〉诗:「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钳。」
2.说话的技巧。《红楼梦》第一六回:「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
3.说话时的惯用语。《程乙本红楼梦》第二四回:「这原是富贵公子的口角,那里还记在心上,因而便忘怀了。」
《國語辭典》:口吻  拼音:kǒu wěn
1.口。《文选。成公绥。啸赋》:「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启〉:「言出口吻,泽濡寰区。」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红楼梦》第二二回:「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也称为「口气」。
3.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听你说话,分明是京都口吻。」也称为「口气」、「口音」。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门上见他是外国人,自觉欢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国。」也称为「口气」、「口吻」。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國語辭典》:唇吻(脣吻)  拼音:chún wěn
比喻言辞、谈吐。《抱朴子。内篇。畅玄》:「唇吻为兴亡之关键。」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则中律矣。」
《国语辞典》:谈天口(谈天口)  拼音:tán tiān kǒu
嘴。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长安应举,羞归故里,懒睹乡闾。他那里谈天口喷珠玉,一刬的者也之乎。」元。乔吉《扬州梦》第一折:「月底笼灯花下游,閒将佳兴酬,绮罗丛封我做醉乡侯。酌几杯橙浆,洗净谈天口,折一枝碧桃春,占定拿云手。」
《國語辭典》:口风(口風)  拼音:kǒu fēng
话中所透露出来的含意及倾向。如:「他俩口风很紧,没人知道他们何时结婚。」《醒世恒言。卷二三。金海陵纵欲亡身》:「你说的话,没有一些儿口风,教我如何去回复右丞。」《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自然顺了他的口风帮上几句,又著实恭维黄詹事的话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漢語大詞典》:老馋(老饞)
(1).极贪食的人。 宋 陆游 《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老馋自觉笔力短,得一忘十真堪咍。”
(2).借指嘴。 宋 范成大 《扇子峡》诗:“望舒宫中金背蟾,泥涂脱尽餘老馋。”
分類:贪食
《漢語大詞典》:红嘴(紅嘴)
亦作“ 红觜 ”。
(1).红色的鸟嘴。 唐 薛能 《鄜州进白野鹊》:“轻毛迭雪翅开霜,红觜能深练尾长。” 唐 温庭筠 《咏山鸡》:“绣翎翻草去,红觜啄花归。”
(2).特指鹦鹉的嘴,用以喻饶舌者。 唐 杜甫 《鹦鹉》诗:“翠衿浑短尽,红嘴漫多知。” 唐 罗邺 《鹦鹉咏》:“金笼共惜好毛羽,红觜莫教多是非。”
《國語辭典》:口子  拼音:kǒu zi
1.关口,出入要隘之处。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自从到的这夹山口子呵,无甚事,正好吃酒。」《水浒传》第六一回:「离小人店不得二十里路,正打梁山泊边口子前过去。」
2.破裂处。多指伤口。如:「昨儿一不小心在手上划了一道口子。」
3.船上的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大爷吩咐收了口子,弯了船。」
《漢語大詞典》:注口
指妇女涂了口脂的嘴。 唐 李贺 《恼公》诗:“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 明 梁辰鱼 《二犯江儿水·赠妓》曲:“爱樱桃注口,秋水凝眸。”
分類:妇女
《漢語大詞典》:吻角
(1).某些昆虫、软体动物的嘴和触角。常用来比喻虚名微利。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一日尊前,故谓 薛 曰:‘聊假二千緡,创立 鑑湖 别墅, 鄞 麾才罢,便当谢病,一扁舟钓於 越溪 ,岂能随蜗蝇竞吻角乎?’”
(2).特指嘴。 宋 王令 《梦蝗》诗:“梦蝗千万来我前,口似囁嚅色似寃。初时吻角犹唧嗾,终遂大论如人然。”
(3).口边;嘴角。 明 宋濂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腰围白玉金作銙,吻角左右分三髭。” 明 刘基 《题蟹》诗之二:“能令吻角流馋沫,莫向牕前咤老饕。”
《國語辭典》:嘴巴  拼音:zuǐ bā
1.嘴。如:「去把嘴巴擦乾净。」
2.脸颊。《儒林外史》第三回:「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红楼梦》第六七回:「凤姐听了,一腔火都发作起来,喝令:『打嘴巴。』」
《漢語大詞典》:口啜
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口啜似猫坑,咽喉似泼懺。” 凌景埏 校注:“口啜,嘴。”
分類:
《國語辭典》:嘴头(嘴頭)  拼音:zuǐ tóu
嘴,口齿。《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你少嘴头刻薄,这回输断你的脊梁筋。」
分類:口气
《國語辭典》:嘴子  拼音:zuǐ zi
1.嘴。
2.手枪。如:「那群强盗佩带嘴子,准备夜黑行动。」
3.尖而凸出的地方。如:「山嘴子」。
分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