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嘴 → 觜嘴”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口吻  拼音:kǒu wěn
1.口。《文选。成公绥。啸赋》:「随口吻而发扬,假芳气而远逝。」唐。刘禹锡〈上中书李相公启〉:「言出口吻,泽濡寰区。」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红楼梦》第二二回:「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口吻,因又笑道:『这是怎么说?』」也称为「口气」。
3.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听你说话,分明是京都口吻。」也称为「口气」、「口音」。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这门上见他是外国人,自觉欢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国。」也称为「口气」、「口吻」。
2.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黄胖姑一听口音不对,连忙替贾大少爷分辩。」也称为「口气」。
3.语音学上指只通过口腔而不经过鼻腔所发出的音。相对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国语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气(口氣)  拼音:kǒu qì
1.从口中散发出来的难闻气味。《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夫馀传》:「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气嘘之,不死。」也称为「口过」、「口臭」。
2.说话的语气及措辞。清。李渔《风筝误》第九出:「口气也像女人口气,笔迹也像女人笔迹。」也称为「口吻」。
3.话里的含义,言外之意。《红楼梦》第八二回:「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他的口气。」《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且等今晚试试他的口气,他若肯了,不怕他师父不肯。」也称为「口音」。
4.带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语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还坐了七八个人,都是宁波、绍兴一路口气。」也称为「口音」、「口吻」。
《漢語大詞典》:嘴皮
嘴唇。 柯岩 《奇异的书简·东方的明珠》:“那时,是她和她一起制定计划,一起讲课,真是讲得口干舌燥,磨破了嘴皮。”《人民日报》1981.2.9:“一年后,一位原来住在这栋楼的干部调走了,房产科又把腾出来的空房留给了 王长海 ,可是磨破嘴皮,他还是不搬。”
分類:嘴唇
《漢語大詞典》:嘴唇皮
即嘴唇。 巴金 《家》八:“他浑身发热,咬着嘴唇皮,等候 张惠如 讲话。”
分類:嘴唇
《國語辭典》:嘴皮子  拼音:zuǐ pí zi
嘴唇。引申为能说善辩的口才。如:「他老爱耍嘴皮子。」也称为「嘴抹儿」。
《國語辭典》:猩唇(猩脣)  拼音:xīng chún
猩猩的嘴唇,为食品中八珍之一。
《國語辭典》:唇吻(脣吻)  拼音:chún wěn
比喻言辞、谈吐。《抱朴子。内篇。畅玄》:「唇吻为兴亡之关键。」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表》:「繁约得正,华实相胜,唇吻不滞,则中律矣。」
《漢語大詞典》:燥吻
干燥的嘴唇。文选·陆机〈文赋〉:“始躑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 李周翰 注:“燥,乾也;吻,脣也。谓神思驰逐皆得乾脣也。” 宋 苏轼 《次韵袁公济谢芎椒》:“燥吻时时著酒濡,要令卧疾致 文殊 。” 金 元好问 《此日不足惜》诗:“一酌舌本疆,二酌燥吻濡。”
分類:干燥嘴唇
《國語辭典》:檀口  拼音:tán kǒu
形容妇女红艳的嘴唇。唐。张祜 黄蜀葵花诗:「无奈美人閒把嗅,直疑檀口印中心。」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國語辭典》:樱唇(櫻脣)  拼音:yīng chún
比喻人的嘴唇如樱桃般小巧红润。多用于女子。宋。张先 菩萨蛮。佳人学得平阳曲词:「髻摇金钿落,惜恐樱唇薄。」
《漢語大詞典》:焉支
(1).山名。一称 燕支山 、 胭脂山 。在 甘肃省 永昌县 西, 山丹县 东南。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 汉 将 霍去病 曾越此山大破 匈奴 。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驃骑将军 去病 将万骑出 陇西 ,过 焉支山 千餘里,击 匈奴 ,得 胡 首虏万八千餘级,破得 休屠王 祭天金人。”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焉支山 一名 删丹山 ,在 甘州 删丹县 东南五十里。《西河故事》云:‘ 匈奴 失 祁连 、 焉支 二山,乃歌曰:“亡我 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 焉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其慜惜乃如此。’” 清 孙枝蔚 《明妃词》之一:“镜里愁容懒更窥,閒来立马见 焉支 。”
(2).一种红色的颜料,多用以涂脸颊或嘴唇。也写作“胭脂”。五代诗话卷一引《稗史汇编》:“北方有 焉支山 上红蓝,北人採其花染緋,取其鲜者作胭脂,妇人粧时用此颜色,殊鲜明可爱。” 程善之 《译蒙古军歌》:“白马溅赤血,少女施焉支。”
《國語辭典》:点唇(點脣)  拼音:diǎn chún
以唇脂涂抹在嘴唇上。多以丹朱为原料。
《漢語大詞典》:鼓吻
掀动嘴唇。形容大发议论。 元 萨都剌 《鬻女谣》:“冷官傲兀 苏 与 黄 ,提笔鼓吻趋文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论秦蜀:“不然,如两生、四皓、 伏生 之流,鸿飞冥冥,弋人何慕,肯摇脣鼓吻,自投於陷穽哉。”
《国语辞典》:红唇(红唇)  拼音:hóng chún
红润的嘴唇。《金瓶梅》第三一回:「众人睁眼观看,官哥儿穿著大红叚毛衫儿,生的面白红唇,甚是富态。」
《漢語大詞典》:檀唇(檀脣)
红唇。多形容女子嘴唇。 唐 秦韬玉 《吹笙歌》:“檀脣呼吸宫商改,怨情渐逐清新举。” 宋 秦观 《南歌子》词之三:“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重点檀脣臙脂腻,匆匆挽个抛家髻。”
《國語辭典》:花唇(花脣)  拼音:huā chún
花言巧语。《董西厢》卷二:「俺又本无心,把你僧家混耗,甚花唇儿故来相恼?」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休卖弄花唇,你不曾把鎗刀剑戟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