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反證  拼音:fǎn zhèng
法律上指提出相反的證据,使对方的證据不能成立。
《漢語大詞典》:关系判断
断定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简单判断。由主项、谓项和量项组成。
《國語辭典》:好谋善断(好謀善斷)  拼音:hào móu shàn duàn
多智谋,且善于判断。晋。陆机〈辩亡论〉:「畴咨俊茂,好谋善断。」也作「多谋善断」。
《漢語大詞典》: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的对称。以关于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的判断为前提,推出关于某类事物全体对象的判断做结论的推理。在归纳推理中,完全归纳推理是不多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则是大量的。有两种:(1)简单枚举归纳推理,这是或然性推理;(2)科学归纳推理,这是必然性推理。
《漢語大詞典》:辨测(辨測)
判断推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神道茫昧,理难辨测。”
分類:判断推测
《漢語大詞典》:辨断(辨斷)
分辨裁断;分辨判断。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那人连日请教,至此时於凡事世情亦多能自解説辨断真伪者。”
《國語辭典》:不周延  拼音:bù zhōu yán
理则学上指命题中之名词所表一类事物,并非明显而全体皆论及者。如在「凡人皆为动物」一命题中,「动物」一词为不周延。特称命题之主词皆不周,肯定命题之谓词皆不周。
《漢語大詞典》:全称判断
反映某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体”、“一切客观规律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全称判断一般有全称量项,但在表达时也可以省略。
《國語辭典》:巧发奇中(巧發奇中)  拼音:qiǎo fā qí zhòng
善于伺机发言,而且皆能切中事实。《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少君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
《國語辭典》:判读(判讀)  拼音:pàn dú
法院判决的文书。如:「被告屏气凝神地聆听法院的判读。」
《漢語大詞典》:判据
判断的根据。例如:没有判据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
分類:判断
《國語辭典》:就事论事(就事論事)  拼音:jiù shì lùn shì
只就事情本身加以评论,而不牵涉到题外。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台省。台疏讥谑》:「要条陈,不过就事论事可矣,何必程策?」《老残游记》第一八回:「兄弟资质甚鲁,只好就事论事,细意推求,不敢说无过,但能寡过已经是万幸了。」
《國語辭典》:结论(結論)  拼音:jié lùn
1.泛指对某种事物,最后所下的论断。如:「事情没弄清楚之前,不可以妄下结论。」
2.依据已知的前提或假设的原则,所推得的论断。也称为「断案」。
《漢語大詞典》:盲翁扪籥(盲翁捫籥)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捫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后以“盲翁捫籥”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 清 赵翼 《岣嵝碑歌》:“盲翁捫籥但取似, 叶公 好龙固为名。”亦作“ 盲人捫烛 ”。 民意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第三节:“盲人捫烛,而以为日,欲正告之,则不能免于词费。”
《漢語大詞典》:逻辑思维(邏輯思維)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它同形象思维不同,用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也叫抽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