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断清(斷清)
审理清楚;判断妥当。《新民晚报》1984.6.13:“好事!新事!快事!两大扯皮案终于断清。”
《國語辭典》:主监(主監)  拼音:zhǔ jiān
照顾、眷顾。《水浒传》第五七回:「深谢恩相主监,若蒙如此复雠,誓当效死报德。」
分類:明鉴判断
《國語辭典》:倒断(倒斷)  拼音:dǎo duàn
1.决断。引申有解决及计划的意思。宋。吴潜〈满江红。举世悠悠〉词:「万事尽由天倒断,三才自有人撑抵。」《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山前行正在州衙门前立,倒断不下,猛抬头看时,却见皇甫殿直在面前。」也作「道断」。
2.终止。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我这府里祗候几曾閒,差拨无铨次,从今后无倒断呀怨咨。」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因姐姐玉精神,花模样,无倒断晓夜思量。」也作「倒顿」。
3.清楚、明白。《二刻拍案惊奇》卷六:「亦且妻子随著别人已经多年,不知他心腹怎么样了,也要与他说个倒断。」
《漢語大詞典》:凭断(憑斷)
据以判断。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自怨》:“灯花鹊噪难凭断,除非梦儿里枕上得片时欢。” 清 陈确 《死节论》:“叩马之諫,《採薇之歌》,或传好事,或採軼文,何可凭断?”
分類:判断
《漢語大詞典》:眼眯(眼瞇)
眼皮微合;小睡。《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宣王 在玉輦之上,打个眼瞇,忽见远远一辆小车,当面衝突而来。”
眼力差,判断错误。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僧:“两盗,雏耳;虽相伺而眼眯,误赤金为钱鏹,故不直一下手。”
《漢語大詞典》:误断(誤斷)
错误的判断。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但这样的数目很容易使人发生一个错误的判断:便是 商 代的社会是一个渔猎时代的宗教迷信的社会。这个误断应该要先加以御防。”
分類:错误判断
《国语辞典》:看错(看错)  拼音:kàn cuò
判断错误。如:「原以为遇到多年不见的好友,没想到看错人了。」
《国语辞典》:象鸟(象鸟)  拼音:xiàng niǎo
动物名。一种现今已经绝迹的鸟类。依发现的化石判断,其体重约一千磅,无法飞行,蛋的容量相当于十二打鸡蛋的容量。产于马达加斯加。
《漢語大詞典》:裁别
判断鉴别。 清 方苞 《万季野墓表》:“故言语可曲附而成,事迹可凿空而构,其传而播之者,未必皆直道之行也,其闻而书之者,未必有裁别之识也。”
分類:判断鉴别
《國語辭典》:看脉(看脈)  拼音:kàn mài
把脉,诊视脉搏的急缓,以定病情。《红楼梦》第一○回:「三四个人一日轮流著,倒有四五遍来看脉。」
《國語辭典》:思考  拼音:sī kǎo
1.思索、考虑。如:「这件事事关紧要,你要仔细思考。」
2.一种较深入、周到的思想活动。
《國語辭典》:周延  拼音:zhōu yán
1.逻辑学上指命题中之名词所表一类事物全体皆论及者,谓之「周延」。如全称命题之主词皆周延,否定命题之谓词皆周延。
2.泛指完整无遗漏的概念。如:「这计画拟得不错,你考虑得很周延。」
《漢語大詞典》:察断(察斷)
审察判断。荀子·致士:“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
分類:审察判断
《漢語大詞典》:断理(斷理)
(1).判断事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断理必纲,摛辞无懦。”
(2).审理。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你再四的不肯断理,我只是死在你府堂上,教你做官不成。”
《國語辭典》:论据(論據)  拼音:lùn jù
立论的根据。如:「任何主张都应有充足的论据,才能使人心悦诚服。」《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列传三。胡培翚列传》:「其释官则以《周礼》、《礼记》、《左传》、《国语》与《仪礼》相参證,论据精确,足补注疏所未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