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5,分4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令人
县令
号令
陶令
坐令
法令
令名
书令
令德
使令
使令
令尹
令节
令子
不令
《國語辭典》:令人  拼音:lìng rén
1.善人,品德美好的人。《诗经。邶风。凯风》:「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2.古代命妇的封号。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二。罗赤脚》:「罗与主僧坐,忽起曰:『房令人来。』僧惊问何在,曰:『入祠堂矣。』」
3.差役、衙役。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令人,报复去,说小官来了也。」
4.使人、派人。《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布恐玄德疑惑,先令人送还家眷。」
《國語辭典》:县令(縣令)  拼音:xiàn lìng
职官名。古代负责管理一县的长官。历代的名称略有不同,周代称为「县正」,春秋时称为「县宰」,秦汉时,县万户以称为「县令」,不及万户者称为「县长」,明清置「知县」,民初称为「县知事」,今则称为「县长」。
《國語辭典》:号令(號令)  拼音:hào lìng
1.传呼命令。如:「号令三军」。《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总兵号令一声,那些兵一齐渡过河去了。」
2.传呼的命令。《三国演义》第一○○回:「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
3.发号施令的政权。《史记。卷一六。秦楚之际月表》:「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閒,号令三嬗。」
《國語辭典》:号令(號令)  拼音:hào ling
将犯人裍绑游街示众。《水浒传》第五一回:「立等知县差人,把雷横捉拿到官。当厅责打,取了招状,将具枷来枷了,押出去号令示众。」《三国演义》第九回:「王允命缚赴市曹斩之,又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
《漢語大詞典》: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俯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泽东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分類:陶潜彭泽
《漢語大詞典》: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分類:致使
《國語辭典》:法令  拼音:fǎ lìng
凡法律命令,总称法令。《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本县法令严明,地方清肃。
《國語辭典》:令名  拼音:lìng míng
1.美好的声誉。《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南朝宋。鲍照〈行京口至竹里〉诗:「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
2.好的名称。《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宋。苏轼〈赠朱逊之〉诗:「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
《漢語大詞典》:书令(書令)
文书,命令。晋书·儒林传·孔衍:“﹝ 衍 ﹞避地 江 东, 元帝 引为安东参军,专掌记室。书令殷积,而 衍 每以称职见知。”
分類:文书命令
《國語辭典》:令德  拼音:lìng dé
1.美德。《左传。襄公十九年》:「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汉。李陵 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2.贤者。指有高尚道德的人。《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汉。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國語辭典》:使令  拼音:shǐ lìng
1.使唤、差遣。《孟子。梁惠王上》:「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臧岐一向在贵州做长随,贵州的山僻小路他都认得,其人颇可以供使令。」
2.仆人、随从。《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昭上官皇后传》:「虽宫人使令皆为穷裤,多其带,后官莫有进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一日得了刺史之职,就有许多人来钻刺投靠他,做使令的。」
《漢語大詞典》:使令
(2).亦作“ 使伶 ”。供使唤的人。泛指奴婢仆从。汉书·外戚传上:“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絝,多其带。” 颜师古 注:“使令,所使之人也。” 唐 韩愈 《永贞行》:“左右使令诈难凭,慎勿浪信常兢兢。”《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七郎 ﹞一旦得了刺史之职,就有许多人来钻刺投靠他,做使令的。”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使:“廝役,谓之使伶。”
《國語辭典》:令尹  拼音:lìng yǐn
1.职官名。春秋时,楚国的执政官,相当于宰相。《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唐。张说〈唐西台舍人赠泗州刺史徐府君碑〉:「去令尹而不愠,失司寇而遂行。」
2.泛称县、府等地方行政长官。
《國語辭典》:令节(令節)  拼音:lìng jié
1.美德。三国魏。曹植〈武帝诔〉:「既以约终,令节不衰。」
2.佳节。《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今日也并无外客;因是令节,约贤侄到来,家宴三杯。」
《國語辭典》:令子  拼音:lìng zǐ
贤子。多用于称美他人的儿子。《旧唐书。卷一五八。列传。郑馀庆》:「宪宗谓馀庆曰:『卿之令子,朕之直臣,可更相贺。』」《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称人有令子曰:『麟趾呈祥。』」
《國語辭典》:不令  拼音:bù lìng
不善、不贤、不好。《国语。齐语》:「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唐。元稹《莺莺传》:「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