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指呼
指挥;使唤。 宋 王禹偁 《青猿》诗:“小僕如猿狖,贫家备指呼。”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二折:“百万精兵听指呼,衣冠四世守全 吴 。”
分類:使唤指呼
《漢語大詞典》:指使
(1).差遣;使唤。礼记·曲礼上:“六十曰耆,指使。” 郑玄 注:“指事使人也。”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郭代公》:“能相救免,毕身为扫除之妇,以奉指使。”《水浒传》第七四回:“头领到此,必有指使。”《醒世姻缘传》第五五回:“一个丫头指使到二十六岁,你待指使他到老么?”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二章:“这部分人为啥甘愿听旁人指使?那部分人为啥理直气壮地指使旁人。”
(2).谓幕后出谋唆使。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马给事 一个门生,又参了 王振 一本, 王振 疑心座主指使而然。”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在散地而攻小人,则以为授意指使也。” 巴金 《家》三十:“因为 高 家已经有人传言 觉民 的行为是受了姑母的指使。说姑母之所以指使他反对这件亲事,就是想把 琴 嫁给他。”
(3). 宋 代将领或州县官属下供差遣的低级军官。 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札子》:“事干保甲,州县皆不得关预,管内百姓不得处治,其巡检、指使、保正、保长,竞为侵扰,蚕食无厌。”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一日, 广州 守将差指使 贺承信 捧了公牒,到 封州 将领司投递。”
《漢語大詞典》:使者
使唤之人;仆从,佣工。礼记·投壶:“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賔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郑玄 注:“使者,主人所使。”太平广记卷七引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 李八百 ﹞为作客佣赁者, 公昉 不知也…… 公昉 为之流涕曰:‘卿为吾家使者,勤苦歷年,常得篤疾,吾取医欲令卿愈,无所恡惜,而犹不愈,当如卿何?’”
(1).奉命出使的人。战国策·赵策一:“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於 智伯 。”史记·郑世家:“ 简公 欲与 晋 平, 楚 又囚 郑 使者。” 南朝 宋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陈导》:“弁曰:‘吾非人也,冥司使者。’” 清 顾彩 《梅花驿》诗:“渡河芳草王孙去,过岭梅花使者愁。”
(2).阿拉伯语Rasūl意译。伊斯兰教泛指受神的启示且负有宗教使命的人。特指受 安拉 之命,向世人传播一神教教义的人。在一些场合亦专指 穆罕默德 。
《漢語大詞典》:侍者
(1).随侍左右听候使唤的人。左传·襄公七年:“﹝ 郑僖公 ﹞及将会 于鄬 , 子駟 相,又不礼焉。侍者諫,不听;又諫,杀之。”韩非子·内储说上:“ 韩昭侯 使人藏弊袴,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袴不以赐左右而藏之。’”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浣涤,復与侍者,不敢令 万石君 知,以为常。”
(2).特指随身女侍。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后有侍者,善舞,王幸之,王后欲令侍者与 孝 乱以污之。”汉书·长沙定王发传:“ 景帝 召 程姬 , 程姬 有所避,不愿进,而饰侍者 唐儿 使夜进。上醉,不知,以为 程姬 而幸之,遂有身。”汉书·叙传上:“会 许皇后 废, 班倢伃 供养东宫,进侍者 李平 为倢伃。”
(3).旧时旅社、饭店的仆役也称侍者。 茅盾 《子夜》六:“ 吴荪甫 闷闷地松了一口气,就吩咐侍者拿白兰地,发狠似的接连呷了几口。”
(4).佛门中侍候长老的随从僧徒。 宋 苏轼 《论高丽第一状》:“ 徐戩 擅於海舶内载到 高丽 僧统 义天 手下侍者僧 寿介 ……等五人,乃賫到本国礼宾省。”《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陈可常 在长老座下做了第二位侍者。”《水浒》第六回:“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至如维那、侍者、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容易得做。”《花月痕》第五回:“只见殿后一个老尼,年纪七十以外,扶着侍者慢慢踱过来。”
《漢語大詞典》:使令
(1).差遣,使唤。孟子·梁惠王上:“便嬖不足使令於前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神君声诺道:‘真君遣何方使令?’”《水浒传》第一一○回:“次日, 王都尉 自来问 宋江 ,求要铁叫子 乐和 ,闻此人善能歌唱,要他府里使令。” 清 唐甄 潜书·去奴:“有一奴一婢以供使令,已过望矣。”
(2).亦作“ 使伶 ”。供使唤的人。泛指奴婢仆从。汉书·外戚传上:“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絝,多其带。” 颜师古 注:“使令,所使之人也。” 唐 韩愈 《永贞行》:“左右使令诈难凭,慎勿浪信常兢兢。”《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七郎 ﹞一旦得了刺史之职,就有许多人来钻刺投靠他,做使令的。”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使:“廝役,谓之使伶。”
《漢語大詞典》:走卒
(1).供使唤奔走的隶卒、差役。汉书·胡建传:“贫亡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荐走卒,甚得其心。”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 师范 遣走卒齎书至 大梁 , 迪 问以东方事,走卒色动。” 胡三省 注:“走卒,谓卒之备趋走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只因得罪罢职,补粮 昌平 。幸遇军门 侯恂 ,拔於走卒,命为战将。” 老舍 《四世同堂》八:“净凭耳熏目染,也可以得到许多见识。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
(2).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 陈荒煤 《〈蒋子龙短篇小说集〉序》:“他的大刀必然会遇到‘四人帮’那一伙走卒制造的派性干扰,也未必能处理得那末干净。”
《漢語大詞典》:内侍
(1).在皇帝宫廷侍奉,供使唤。汉书·金日磾传赞:“世名忠孝,七世内侍。”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同王子 洛 滨之岁,实惟 辟彊 内侍之年。”
(2).在宫中供使唤的人。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事发觉, 党 乃縊杀内侍三人,以絶口语。”
(3).官名。 隋 置内侍省,所掌皆宫廷内部事物。虽亦参用士人,主要仍为宦官之职。 唐 沿用不改,全部以太监充当。 宋 代增设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称前后省,前者尤为亲幸。在宫内执役的隶属入内内侍省,在殿中执役的隶属内侍省。其官有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诸名。后因称宦官为内侍。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有《名宦録》,臣昔年於江南 无锡 道中,曾呈御览,内侍 梁九功 传旨‘知道’。”参阅通典·职官九《续通典·职官九》
《漢語大詞典》:得使
(1).谓受教。庄子·人间世:“ 回 之未始得使,实自 回 也;得使之也,未始有 回 也;可谓虚乎?” 陈鼓应 注引 林希逸 曰:“得使,言得教诲。”
(2).得用,使唤。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 周三 那廝,又在我家得使,何不把他来招赘了?”
《漢語大詞典》:供应(供應)
供给所需的财物。亦指满足需要的物资。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所由为官所使,到村之后,必索百姓供应。” 宋 尤袤 《淮民谣》:“供应稍不如,向前受笞箠。” 清 顾炎武 《中宪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铭》:“有校尉往 浙江 者,舟至 胥门 外,索供应,众共击之,火其舟。”《宦海》第十二回:“这个 李文虎 奉了 宣制军 的札子,一路上摆起架子来……勒索地方官的供应。”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后勤部叫在那里成立一个临时粮站,供应驻在周围的野战军后方机关。”
(1).伺候,听候使唤。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四:“有 王有 者,州将每令 赵昌 画,则遣 有 服事供应之。久之,其画遂亚於 昌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县主急忙忙下船,到府迎接,又要支持船上,往还供应,准准的一夜眼也不合。”红楼梦第四四回:“ 平儿 并无父母兄弟姊妹,独自一人,供应 贾璉 夫妇二人。”
(2).特指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秦併六国平话》卷下:“今日设宴待臣僚,筵中无乐。臣儿见收得家童上客庸保,善击筑,可以筵间供应。”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三折:“我説 汉王 必然重待贤弟,如今着光禄寺排设筵席,教坊司选歌儿舞女供应哩!” 明 杨慎 升庵诗话·雍陶哀蜀人为南诏所俘:“至今 大理 有巧匠三十六行。近 嘉靖 中取雕漆工廿餘人,挈家北上,供应内府,皆 蜀 俘人之后也。” 清 洪升 《长生殿·弹词》:“想当日奏清歌趋承金殿,度新声供应瑶阶。”
《漢語大詞典》:伺候
(1).即斥候。军中派出侦察敌情的人。亦指侦察。六韬·农器:“ 太公 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櫓也;锄耰之具,其矛戟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其伺候也。”东观汉记·臧宫传:“ 越 人伺候者,闻车声不絶而门限断,以 汉 兵大来,乃奉牛酒劳军,由是遂安。”
(2).窥伺;窥测。南史·朱异传:“而贪财冒贿,欺罔视听,以伺候人主意,不肯进贤黜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豹直:“如藏伏之豹,伺候待搏。”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 刘隗 雅习文史,善伺候 睿 意,故 睿 特亲爱之。”
(3).守候观望。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虞德 ﹞乃具以语 蛮 ,於是相与执杖伺候。须臾虎至,即格杀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占者,覘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
(1).供使唤;在身边服侍;照料。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须臾便有礼部衙门人来伺候,伏侍去到鸿臚寺报了名。”红楼梦第五五回:“这不是我们常用的茶,原是伺候姑娘们的。” 谢冰心 《斯人独憔悴》:“五六个仆役,出来进去的伺候着。”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您岁数大了,我们都该伺候您!” 浩然 《艳阳天》第八二章:“老饲养员这几天真是控空了心思伺候牲口。”
(2).备办待用;准备。《水浒传》第九九回:“却説 卞祥 伺候兵符,挑选军马,盘桓了三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七月初七日七夕节……兵仗局伺候乞巧针。” 周信芳 《鸿门宴》第十二场:“ 项羽 :‘亚父休要多言,我自有主意。--溶墨伺候。’”
(3).等待;等候。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 廖仲恺 《国民的努力》:“那飞似的光阴,一转眼又成过去,决不会慢慢地伺候我们。” 周信芳 《鸿门宴》第八场:“ 曹参 :‘今有 赵高 差 訚乐 前来,现在营外伺候。’”
(4).杂役;衙役;当差的。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曳剌云]洒家是 吉阳县 伺候,教小人接新官去。”
《漢語大詞典》:门下人(門下人)
权贵之家供使唤的人。 明 王錡 寓圃杂记卷上:“一日,主人出,命门下人侍饭,遽抗主席。”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鲍廷璽 道:‘这是我家十七老爷,我是他门下人,怎么不来?’”
《漢語大詞典》:听唤(聽唤)
听从使唤。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执珠络毬杖,乘马听唤。”
分類:听从使唤
《漢語大詞典》:走使
(1).使唤、差遣。亦谓供奔走差遣或递送文书。文选·张衡〈东京赋〉“走虽不敏” 三国 吴 薛综 注:“走,公子自称走使之人。如今言僕矣。”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安禄山 初为 张韩公 帐下走使之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张妈妈 叫着一个走使的家人,写了备细书一封,打发他到 湖北 去通 张忠父 知道,商量寻个方便。”
(2).仆役。 唐 杜甫 《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姑遂易子之地以安我,我用是存,而姑之子卒。后乃知之於走使。” 章炳麟 《印度独立方法》:“罢工者人人相约不为 英吉利 用,虽巵人走使,皆去不顾。则工商仕官之徒,一切坐困。”
《漢語大詞典》:小闲(小閒)
(1).稍有闲空。 南朝 宋 谢庄 《与江夏王笺》:“今之所希,唯在小闲。”
(2).犹小节。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记:“盖 东桥 阔大爽朗,於小闲处不甚点检也。”
小空隙。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夫智者何以乐水也?曰:泉源溃溃,不释昼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不遗小閒,其似持平者。”
(1).稍有空闲。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序:“小閒,又盗取古书文句,聊以自娱。”
(2).受人使唤的人,犹小使。亦为这类人的自称。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丑扮小閒挑笼上]……自家 张小閒 的便是。平生做不的买卖,止是与歌者姐姐每叫些人,两头往来,传消寄信都是我。”《水浒传》第八一回:“次日, 燕青 换领布衫穿了,将搭膊繫了腰,换顶头巾,歪戴着,只妆做小閒模样。”《水浒传》第七二回:“ 燕青 道:‘相烦姐姐请妈妈出来,小閒自有话説。’”
《漢語大詞典》:使唤
见“ 使换 ”。
分類:使唤
《漢語大詞典》:使换
亦作“使唤”。
(1).叫人替自己做事。 清 李渔 《意中缘·毒诓》:“你若要服事我,只除非写一张卖契,待我把几两身价与你,纔好使换。”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小时候替田主看牛放羊,最会出主意闹着玩,别的同年纪甚至大几岁的孩子都听他使唤。”
(2).使用。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而他自己真正象俗话说的‘卖鞋的赤脚跑’,为了变卖成几个活钱使换,始终没舍得尝尝那苹果是甚味。” 袁静 《伏虎记》第三一回:“急得 小彩 冒汗,针也不听使唤,尽往手上扎。”
分類:自己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