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自然力  拼音:zì rán lì
自然界中的动力。如风力、水力等。
《國語辭典》:自然而然  拼音:zì rán ér rán
无所勉强,自然随势发展。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二。混元皇帝圣纪》:「夫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其所以不然,故曰自然而然者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八回:「不解到了那得意的时候,不知怎的自然而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
《国语辞典》:拉车(拉车)  拼音:lā chē
借助人力或畜力使车子向前移动。如:「由于机械动力渐渐普遍,用人拉车的景象经越来越少见了。」《海上花列传》第一二回:「遂叫车夫拉车到西荟芳里,自己却步行至沈小红家。」
《国语辞典》:总体战(总体战)  拼音:zǒng tǐ zhàn
运用全国的人力和资源从事作战的战争型态。总体战的思想源自十九世纪普鲁士的克劳塞维茨,他强调战争须著重于完全摧毁对方力量。二十世纪时德国的鲁登道夫亦倡导此一理论,以为全民的一切生活,均为战争行为的一部分。总体战必须在政治、经济、心理、军事、各方面密切配合,有效的编组与运用,以争取完全胜利。
《国语辞典》:大型企业(大型企业)  拼音:dà xíng qì yè
人力、资金和组织都很庞大的营利事业。如:「这家公司属于大型企业,每年赚进不少外汇。」
《国语辞典》:动众劳师(动众劳师)  拼音:dòng zhòng láo shī
大规模兴兵打仗。后指动用很多人力去做某件事,多含有小题大作的意思。《西游记》第三回:「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
《国语辞典》:动员戡乱(动员戡乱)  拼音:dòng yuán kān luàn
于战时或紧急状况时,动员国家全部的人力和资源,支援国防军事活动,以平定战事乱象的措施。如:「为因应时局变化,中华民国于民国八十年五月由总统宣告终止动员戡乱时期。」
《国语辞典》:动员计画(动员计画)  拼音:dòng yuán jì huà
为了集中一国的人力、财力、物力、军力,以适应战时动员需要,所作的全面计画。
《国语辞典》:唱空城计(唱空城计)  拼音:chàng kōng chéng jì
1.比喻人力空虚。如:「公司的服务台不可唱空城计,赶紧找人来接班吧!」
2.比喻肚子饿。如:「刚才来不及吃午餐,现在我的肚子正在唱空城计呢!」
《国语辞典》:朗巴儿(朗巴儿)  拼音:lǎng bā ér
方言,小小的、末尾的。形容人力量微小,没有多大能耐。如:「有你这龙头老大顶在前头,还用怕他们那些朗巴儿傢伙?」
《國語辭典》:杠房(槓房)  拼音:gàng fáng
旧称代人备置喜庆、殡葬仪仗等事宜的店铺为「杠房」。如:「丧葬的规矩我们不懂,还是请杠房里的人来安排吧!」
《國語辭典》:个人英雄主义(個人英雄主義)  拼音:gè rén yīng xióng zhǔ yì
一种个人主义的表现方式。特点是强调个人地位、凸显自己的风格,忽视群众情感等,而有意将自己塑造成一位英雄。如:「蓝波系列电影充分表现了个人英雄主义。」
《國語辭典》:独木难支(獨木難支)  拼音:dú mù nán zhī
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封神演义》第九三回:「因吾师在万仙阵死于姜尚之手,屡欲思报此恨,为独木难支,不能向前。」也作「一木难扶」、「一木难支。」
《國語辭典》:一木难支(一木難支)  拼音:yī mù nán zhī
濒临倒塌的大厦,只靠一根梁柱实难以支撑。比喻事情异常艰钜,非一人所能支持。明。张景《飞丸记》第一一出:「不想一木难支将颠运,可惜枉费了精神,志未伸。」也作「独木难支」、「一木难扶」。
《國語辭典》:独木不成林(獨木不成林)  拼音:dú mù bù chéng lín
比喻力量单薄,无法成事。《精忠岳传》第四八回:「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你一个舞,终久不好看,待俺来和你对舞。」也作「独木不林」、「独树不成林」。
《漢語大詞典》:划船运动(划船運動)
水上运动之一。用人力划桨使舟艇前进的一种运动。按器材结构、形状和划桨动作方式,分赛艇、皮艇和划艇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