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艰巨(艱巨)
艰剧。如: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分類:艰巨
《漢語大詞典》:剧事(劇事)
艰巨、繁杂的事务。后汉书·杜诗传:“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 唐 元稹 《卢头陀》诗序:“少力学,善记忆,戡解职仕。不三十餘,歷八诸侯府,皆掌剧事。”新唐书·韦思谦传:“改侍御史, 高宗 贤之……疑狱剧事,多与参裁。”
《漢語大詞典》:繁钜(繁鉅)
亦作“ 繁巨 ”。
(1).复杂而艰巨。亦指复杂而艰巨的事务。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异途任用:“颇闻两人俱非循吏,但干局开敏,能肩繁鉅。”《人民日报》1948.7.30:“在紧张剧烈战争的环境里,你们毫无惧怕,不知疲劳的接受一个紧接着一个的繁巨的接收伤员的任务。”
(2).繁茂巨大。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附《游林虑西山记》:“林行四五里入山,路比 黄 华 颇夷,谷亦旷,树木繁鉅,水声比 黄 华 差小。”
《漢語大詞典》:硬骨头(硬骨頭)
(1).比喻坚强不屈的人。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老汉是个头割下脖子还直着的硬骨头。” 杨津臣 徐淙泉 《爆破手》诗:“戳穿你这个纸老虎,看看谁是硬骨头!”
(2).比喻艰巨的任务。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八六:“例如进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给了敌人以预防条件;打迟了,敌已集中驻止,变为啃硬骨头。这就是时机问题。”
《漢語大詞典》:剧职(劇職)
(1).艰巨烦剧的职务。左传·襄公十六年“ 祁奚 、 韩襄 、 欒盈 、 士鞅 为公族大夫” 晋 杜预 注:“ 祁奚 去中军尉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閒官。”北史·裴汉传:“ 汉 少有宿疾,恒带虚羸,剧职烦官,非其好也。”明史·王恕传:“时言官多称 恕 贤且老,不当任剧职,宜置内阁参大政。”
(2).指重要职务。新唐书·柳浑传:“ 白志贞 除 浙西 观察使, 浑 奏:‘ 志贞 兴小史,纵嘉其才,不当超剧职。’” 宋 苏舜钦 《朝奉大夫王公行状》:“公兄 雍 ,时亦为三司判官,公曰:‘是皆剧职,吾兄弟并命,妨寒士之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 令孜 老大不忍,心里要抬举他,不论好歹,署了他一个剧职。”
《漢語大詞典》:万里长征(萬里長征)
形容非常远的征程。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之一:“ 秦 时明月 汉 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陈毅 《送沈张诸君赴延安》诗:“万里长征不计程,指津自有北辰星。”后用以比喻所从事的长期的、艰巨的事业。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秦牧 《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以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先驱的坚决英勇的一群,在党的领导下一直万里长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到社会主义革命。”
《漢語大詞典》:一木难支(一木難支)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和嶠 ﹞曰:‘ 元裒 如北厦门,拉攞自欲坏,非一木所能支。’” 隋 王通 《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后以“一木难支”谓崩溃的形势非一人所能挽救。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劫灰录>李定国事》:“ 芾翁 ( 高芾堂 )题一律云:‘一木难支大厦倾,东南半壁尽降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他感觉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
(2).喻艰巨的事业非一人所能胜任。如:众擎易举,一木难支。
《漢語大詞典》:一剑之任(一劍之任)
(1).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尉缭子·武议:“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
(2).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战国策·齐策六:“ 齐桓公 有天下,朝诸侯, 曹子 以一剑之任,劫 桓公 於坛位之上。”《燕丹子》卷上:“ 秦 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
《漢語大詞典》:天高地厚
(1).《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后多以“天高地厚”比喻事物的复杂和艰巨。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如:这个小伙子可真不知天高地厚。
(2).形容恩情极为深厚。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烂时。”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年羹尧:“朕待尔之恩,如天高地厚。”
《漢語大詞典》:告奋勇(告奮勇)
谓主动请求担负艰巨任务。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一:“ 海兰察 以侍卫告奋勇,屡赞 福文襄 军务。短小精悍,战必前驱,单骑所至,千人披靡。”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一章:“ 兰英 和 银凤 站下听着深受了感动,齐声告奋勇说:‘我们帮 老王 做饭!’”
《漢語大詞典》:决死队(決死隊)
亦作“决死队”。 军队为完成最艰巨的战斗任务,由勇于牺牲生命的人组成的先锋队伍。 毛泽东 《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但是他却擅长于宣布 华中 的新四军和 山西 的决死队为‘叛逆’,并且极擅长于讨伐他们。”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四节:“ 宜昌 川汉 铁路工人增援 武昌 革命军,组织决死队,冲锋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