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行用
动用;使用。管子·地图:“不敢蔽贤有私,行用货财,供给军之求索。” 郭沫若 等集校:“‘行用’犹动用或移用。”宋史·律历志一:“ 昭素 ( 吴昭素 )、 莹 ( 徐莹 )二历,以 建隆 癸亥以来二十四年气朔验之,颇为切準。復对验二历,惟 昭素 历气朔稍均,可以行用。” 邹鲁 《中国同盟会》:“惟军需浩繁,军事用票,只能行用于军队权力所及之地,其与外国交涉,仍须用实银。”
分類:动用行用
《漢語大詞典》:动支(動支)
提用;动用。《元典章·户部八·江南诸色课程》:“诸色课程,仰各道宣慰司并各路总管府,非奉省府明文不得动支。” 清 林则徐 《请改大鹏营营制折》:“均请此项息银内动支,毋庸请动帑项。”
分類:动用
《漢語大詞典》:发轫(發軔)
(1).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楚辞·离骚》:“朝发軔於 苍梧 兮,夕余至乎 县圃 。” 朱熹 集注:“軔,搘车木也,将行则发之。”《淮南子·兵略训》:“故得道之兵,车不发軔,骑不被鞍。” 唐 杜甫 《昔游》诗:“余时游名山,发軔在远壑。” 明 徐霖 《绣襦记·结伴毘陵》:“赴京都,已发軔,亲友皆无贐。” 雷昭性 《中国立宪之观察与欧洲国会》:“譬诸行道,发軔即乖,虽追风追电,亦愈觉支离。”
(2).动用,动员。尉缭子·兵谈:“富治者,民不发軔,甲不暴出,而威制天下。”
(3).比喻事物的开端。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九载 唐 张怀瓘 《书断下》:“兹又论夫文字发軔,牋翰殊出。” 金 元好问 《奉直赵君墓碣铭》:“万物并流,至君而止。司南圣涂,发軔伊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瑞云:“此奴终身发軔之始,不可草草。” 闻一多 《文艺与爱国》:“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七:“ 中国 立宪运动的具体的表现大约是发轫于戊戌政变。”
(4).犹发迹。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诗:“ 韩子苍 献 王将明 生日二十絶句,内一絶句云:‘万里青霄发軔时,驊騮絶足看奔驰。’”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绳枢贱贫,分柴桑终淹此身。一朝发軔,向枫陛躬逢湛恩。” 明 唐寅 《顾君满考张西溪索诗饯之故为赋此》:“功名发軔青云路,长愿存心在泽民。”参见“ 发迹 ”。
《漢語大詞典》:发迹(發蹟)
亦作“ 发跡 ”。亦作“ 发蹟 ”。
(1).犹兴起。谓立功扬名。史记·太史公自序:“ 秦 失其政,而 陈涉 发迹。” 汉 扬雄 《解嘲》:“ 公孙 创业於 金马 , 驃骑 发跡於 祁连 。”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德璉 发跡於此 魏 ,足下高视於上京。”晋书·石勒载记上:“将军发迹 河 朔,席卷 兖豫 。”《花城》1981年第4期:“凭你这一身武艺,哪里不可以发迹?”
(2).指兴起的过程或情况。晋书·怀帝愍帝纪论:“夫有非常之事,而无非常之功,详观发迹,用非天啟,是以舆棺齿剑,可得而言焉。”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案 屈原 《离骚经》,其首章上陈氏族,下列祖考,先述厥生,次显名字。自叙发跡,实基於此。”
(3).指由卑微而得志显达,或由贫困而富足。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兄弟发迹虽异,克终皆隐,世谓 何氏 三高。”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司马相如 本是 成都府 一个穷儒,只为一篇文字上投了至尊之意,一朝发跡。”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谓一朝发蹟,男可翩翩裘马,妇则楚楚衣裳。”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一两年不见,听说你们发迹了!电灯都安起来了。”
(4).指发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 锡九 於村中设童蒙帐,兼自攻苦。每私语曰:‘父言天赐黄金,今四堵空空,岂训读所能发蹟耶?’”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像姑姑那样靠神来发迹的人有的是。”
(5).起程,起行。 晋 法显 佛国记:“发跡 长安 ,度 陇 至 乾归国 夏坐。” 唐 杨炯 《紫骝马》诗:“蛇弓白羽箭,鹤轡赤茸鞦。发跡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唐 韩愈 《送惠师》诗:“脱冠翦头髮,飞步遗踪尘。发跡入 四明 ,梯空上秋旻。”
《漢語大詞典》:称兵(稱兵)
举兵。谓动用武力,发动战争。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称兵叛乱,所惑者广。” 唐 吴筠 《经羊角哀墓作》诗:“神道不相得,称兵解其纷。”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 娄都尔苏 既为 博囉 所庇,必称兵犯闕。” 柳亚子 《哭仲穆》诗之一:“ 伯仁 再世终无命, 张角 称兵敢跳梁。”
《漢語大詞典》:封闭(封閉)
(1).以封记关闭,使不能动用、通行或随便打开。史记·项羽本纪:“今 沛公 先破 秦 入 咸阳 ,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 霸上 ,以待大王来。” 清 黄宗羲 《天一阁藏书记》:“ 天一阁 书, 范司马 所藏也……司马殁后,封闭甚严。” 鲁迅 《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接着是封闭曾出新书或代售新书的书店,多的时候,一天五家。”
(2).隔绝;蒙蔽。 南朝 梁 沈约 《答庾光禄书》:“忌日制假,应是 晋 宋 之间,其事未久。制假前止是不为宴乐,本不自封闭,如今世自处者也。” 明 高攀龙 《讲义·万物皆备章》:“人被物欲封闭,却全隔碍了,故须强恕。”
《漢語大詞典》:动用(動用)
使用。书·盘庚上:“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 宋 叶适 《故运副孟公墓志铭》:“其专悟独了,动用不穷,盖非简策所载,笺训所及。”红楼梦第一○三回:“都是男人进来,你们将女人动用的东西检点检点。”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 瑞宣 若是死在狱里,全家就必同归于尽,她不能太自私的还不肯动用‘棺材本儿’!”如:这笔钱决不能动用!
《漢語大詞典》:没奈何
(1).无可如何,没办法。朱子语类卷四:“ 诸葛武侯 未遇 先主 ,只得退藏,一向休了,也没奈何。”《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张郃 不见救兵至,正没奈何,又见山上火起,已被 张飞 后军夺了寨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只怕演义盲词,难入尊耳。没奈何且把相公们读的论语説一章罢!” 许杰 《台下的喜剧》:“她的孩子却恋着锣鼓声,不肯就走,她又没奈何坐了下来。”
(2).旧指特大银锭。言难以动用。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戊·张拱之银》:“俗云 张循王 在日,家多银,每以千两鎔一毬,目为没奈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银成‘没奈何’。”
(3).古代的一种具有燃烧性能的武器。 清 钱谦益 《国初群雄事略·汉陈友谅》:“上亲领舟师往征……以芦蓆作圈,围五尺,长七尺,糊以纸布,丝麻缠之,内贮火药捻子及诸火器,名曰‘没奈何’,用竿挑於船桅之上,两船相帮,燃火线,烧断悬索,‘没奈何’落於敌船舟中,火器俱发,焚毁无救。”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 元璋 军的主要战术是火攻……有一种叫‘没奈何’,用芦席作圈,周围五尺,长七尺,糊以布纸,缠以丝麻,内贮火药捻子及诸火器。”
《漢語大詞典》:寻戈(尋戈)
动用刀兵。语出左传·昭公元年:“昔 高辛氏 有二子,伯曰 閼伯 ,季曰 实沉 ,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 杜预 注:“寻,用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弃亲助贼,兄弟寻戈。”旧唐书·僖宗纪:“自是 全忠 、 克用 有寻戈之怨。”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兄弟寻戈,自相鱼肉。”
《漢語大詞典》:六壬
动用阴阳五行进行占卜凶吉的方法之一。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五行(水、火、木、金、土)以水为首;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壬;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六壬共七百二十课,一般总括为六十四课。其占法,用两木盘,上有天上十二辰分野,谓之天盘,下有地上十二辰方位,谓之地盘。两盘相迭,转动天盘,得出所占之干支与时辰的部位,以判吉凶。六壬占术由来甚古,《隋书·经籍志·五行》著录有《六壬释兆》《六壬式经杂占》,此后历代书志,收录颇多。 唐 王建 《贫居》诗:“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其师精晓六壬,而不为人占。”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五:“ 小二黑 从小就聪明,象那些算属相、卜六壬课、念大小流年或‘甲子乙丑海中金’等口诀,不几天就都弄熟了。”
《漢語大詞典》:暴兵
凶暴不义之师。吴子·图国:“凡兵之所起者有五……其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彊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吕氏春秋·仲夏:“仲夏行冬令,则雹霰伤穀,道路不通,暴兵来至。” 高诱 注:“暴害之兵横来至。”
谓用兵或动用军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蒙恬 ﹞暴兵露师十有餘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踰 河 而北。”后汉书·冯衍传上:“远征万里,暴兵累年,祸挐未解,兵连不息。” 李贤 注:“暴,露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 中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漢語大詞典》:称戈(稱戈)
书·牧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本谓举起戈,后用以指动用武力,发动战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燕王 称戈篡位,屠戮忠良。”
《漢語大詞典》:邦事
国家动用人工兴办的事。亦泛指国事。周礼·地官·乡师:“凡邦事,令作秩叙。” 郑玄 注:“事,功力之事。” 贾公彦 疏:“邦,国也。凡国家有功作之事,故云邦事也。” 汉 韦孟 《讽谏》诗:“邦事是废,逸游是娱。”
《漢語大詞典》:箱底
(1).箱子的内部底层。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这一百金子,算姐姐给你垫箇箱底儿罢。”
(2).指不经常动用的财物。如:他家里箱底厚。
(3).比喻不愿让人知道的事。 马烽 《三年早知道》:“我早就知道老汉要在你跟前抖我的箱底哩!”
(4).指剧团的班底。
《漢語大詞典》:用例
(1).援用成例。宋史·寇準传:“宰相,所以进贤退不肖也,若用例,一吏职尔。”宋史·司马光传:“今为制置三司条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苟用例,则胥吏矣。”
(2).动用中的实例。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五:“如果能够随处留意,遇到新的用例,归纳起来,不是一条很有意义的笔记吗?”
《漢語大詞典》:钉鞋(釘鞋)
(1).旧式雨鞋。用布做帮,用桐油油过,底上有圆头铁钉以防滑。儒林外史第十回:“他靸了一双钉鞋,捧着六碗粉汤,站在丹墀里尖着眼睛看戏。” 汪曾祺 《岁寒三友》:“小学的同学几乎全部在下雨天都穿了胶鞋来上学,只有他穿了还是他父亲穿过的钉鞋。”
(2).运动用鞋。因鞋底有钉子或钉状物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