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贴身(貼身)  拼音:tiē shēn
1.紧挨著身体。如:「出国旅游,别忘了多带几件贴身衣物。」《孽海花》第四回:「衾里面,紧贴身朝外睡著个娇小玲珑的妙人儿。」
2.跟随在身边。如:「贴身侍卫」。《东周列国志》第五二回:「我去做个贴身帮閒,落得捉空调情,讨些便宜。」《红楼梦》第三回:「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唤的小丫头。」
3.亲近的婢妾。宋。庄绰《鸡肋编》卷下:「古所谓媵妾者,今世俗西北名曰祗候人,或云左右人,以其亲近为言,已极鄙陋,而浙人呼为贴身。」
《漢語大詞典》:贴身子(貼身子)
心腹之人。 陈登科 《活人塘》三:“ 张学海 是 孙在涛 的贴身子(当差的门丁),手里拿着盒子枪,恶声古怪地来到我家。”
分類:心腹
《國語辭典》:亲身(親身)  拼音:qīn shēn
自己本身。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因为杨衙内妄奏不实,奉上司台旨,著小官亲身体察。」《红楼梦》第六四回:「刚要把荷包亲身送过去,只见两个丫鬟端了茶来。」也作「亲自」。
《国语辞典》:著肉  拼音:zháo ròu
贴身。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灯下偷睛觑,胸前著肉揣。」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媳妇儿,张孝友孩儿有什么著肉穿的衣服,将一件来。」
《漢語大詞典》:着肉
贴身。《醒世姻缘传》第九回:“﹝ 计氏 ﹞着肉穿了一件月白綾机主腰,一件天蓝小袄。”
分類:贴身
《國語辭典》:中衣  拼音:zhōng yī
1.古代穿在祭服、朝服内的里衣。《礼记。郊特牲》:「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唐。孔颖达。正义:「中衣,谓以素为冕服之里衣。」
2.穿在小衣之外、大衣之内的近身衣物。三国魏。繁钦〈定情〉诗:「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红楼梦》第三四回:「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
《漢語大詞典》:近体(近體)
(1).即近体诗。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 李嶠 、 沉 、 宋 之流,方为律诗,谓之近体。”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体凡:“其所变诗体,则声律之叶者,不论长句、絶句,概名为律诗、为近体。” 章炳麟 《辨诗》:“物极则变,今宜取近体一切断之, 唐 以后诗,但以参考史事存之可也。”参见“ 近体诗 ”。
(2).贴身,紧挨身体。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尝闻尚衣缝人云:‘上近体衣俱 松江 三梭布所製。’”
《國語辭典》:近体诗(近體詩)  拼音:jìn tǐ shī
包括绝句、律诗、排律等形式,约形成于唐代,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声韵有定则,且除排律外,句数都有限制。也称为「今体诗」。
《漢語大詞典》:二小
方言。跟随主人的贴身奴仆。 吴立智 《复苏》:“仿佛觉得人们在背后的指戳,好个没有出息的男人,跟在女人屁股后面当二小。”
《漢語大詞典》:亲校(親校)
贴身校尉。新唐书·奸臣传下·氏叔琮:“性沉壮有胆力,从 全忠 击 黄巢 陈 许 间,名右诸将,得为亲校。”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章均 ﹞为 王审知 偏将,领军守 西巖 。一日,盗至,不能敌,遣二亲校请兵於 审知 ,后期不至,将斩之。”
分類:贴身校尉
《漢語大詞典》:近身
(1).跟随身边,贴身。 元 武汉臣《老生儿》楔子:“不想 小梅 这妮子年二十岁,婆婆为他精细,着他近身扶侍老夫,如今腹怀有孕,未知是箇女儿小厮儿。” 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今日早间圣人赐老夫一女……近身伏侍老夫,尚不知夫人意下如何,未敢便收留他。”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我与你娶一箇年纪小的、生的好的,近身扶持你。若是得一男半女,可不好那。”
(2).紧挨身体。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袒衣衵服》:“裼袒衣,盖近身之衣。”
(3).靠近身体。镜花缘第七九回:“弓是直开直放,弓梢并未近身,所以弓弦离怀甚远。”
(4).指接近某人。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则爱他的师傅,一近身时就潇洒快乐了许多。”
《國語辭典》:汗衫  拼音:hàn shān
贴身、轻软、能吸汗的短衣。《三国演义》第一○九回:「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了血诏。」
《漢語大詞典》:侍姬
贴身侍女或姬妾。新唐书·卢杞传:“ 郭子仪 病,百官造问,不屏侍姬,及闻 杞 至,悉令屏去。”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羌 酋 慕恩 部落最强, 世衡 皆抚而用之,尝夜与 慕恩 饮,出侍姬以佐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为从父侍姬,以宫词书扇。” 聂绀弩 《阮玲玉的短见》:“现在的那保有最浓厚的封建气分的旧戏班里的女伶,乃至电影界的某几个个别的女明星,仍旧只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公子哥儿们的侍姬、外室乃至夜度娘。”
《漢語大詞典》:被里
(~儿)睡觉时被子贴身的一面。
《國語辭典》:里衣(裡衣)  拼音:lǐ yī
贴身穿的衣服。《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句下朱熹《诗集传》:「泽,里衣也。以其亲肤近于垢泽,故谓之泽。」
《國語辭典》:内衣(內衣)  拼音:nèi yī
贴身穿的衣服。也称为「里衣」。
《漢語大詞典》:三衣
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昙光:“ 宋 明帝 於 湘宫 设会,闻 光 唱导,帝称善,即敕赐三衣瓶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沙门法服,惟有三衣……三衣裁製,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或叶有小大。”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秋江洗一鉢,寒日晒三衣。” 清 姚鼐 《嘉庆丁巳阻风于繁昌三山矶》诗:“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