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离(不離)
(1).不失;不失为。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朴素。”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2).不离开;不离去。 汉 焦赣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众,不离其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一物大於猫,来伏身下,展转不离。”
(3).差不多;还不错。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别人还不离,独有 璉二嫂子 ,连模样儿都改了,説话不伶俐了。’” 老舍 《骆驼祥子》四:“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漢語大詞典》:缱绻(繾綣)
(1).纠缠萦绕;固结不解。《诗·大雅·民劳》:“无纵诡随,以谨繾綣。” 马瑞辰 通释:“繾綣即紧絭之别体。” 高亨 注:“繾綣,固结不解之意。”
(2).引申为不离散。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繾綣从公,无通外内。” 杜预 注:“繾綣,不离散也。”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昔余与子,繾綣东朝。”
(3).缠绵。形容感情深厚。 唐 白居易 《寄元九》诗:“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繾綣。” 宋 王安石 《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诗:“久留非可意,欲去犹繾綣。” 明 刘基 《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诗:“赠诗慰繾綣,俛仰空徘徊。”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繾綣之情,兄固有之,弟亦何能不尔也。”
(4).引申为结交。 清 金人瑞 《桃源行》:“父老十数引儿童,笑迎生客相繾綣。” 清 陆次云 《圆圆传》:“ 圆圆 曰:‘当世乱而公无所依,祸必至,曷不缔交於 吴将军 ,庶缓急有藉乎?’ 畹 曰:‘斯何时,吾欲与之繾綣,不暇也。’”
(5).特指男女恋情。 唐 元稹 《莺莺传》:“留连时有恨,繾綣意难终。” 清 赵执信 《谒金门·赠金仙》词:“谁送暗香来枕畔,顿成新繾綣。” 欧阳予倩 《孔雀东南飞》第五场:“叫郎君多谢你深情缱绻,用什么表心中的万语千言!”
(6).引申为幽会。 宋 陆游 《避暑漫抄》:“不过执衣侍膳,未尝得一繾綣。”红楼梦第十六回:“﹝ 秦钟 ﹞又与 智能儿 几次偷期繾綣,未免失於检点。”
(7).指夫妻关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天须开眼!覷了俺学士哥哥,少年登第,才貌过人,文章超世,於人更美满。却教我,与这匹夫做繾綣?”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你则为鸞交凤友,更和这燕侣鶯儔,则为俺爷毒害,分繾綣,折绸繆。” 明 朱有炖 《香囊怨》第二折:“常言道夫乃是妇之天,若成了欢娱繾綣,儘今世永团圆。”
《漢語大詞典》:在家
(1).居于家;没离家门。书·君奭:“在我后嗣子孙,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 孔 传:“我老在家则不得知。” 孔颖达 疏:“我若退老在家则不能得知。” 唐 戎昱 《长安秋夕》诗:“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儻然他不在家,你这书子里写上,就叫我妹妹到店里来。”
(2).犹在室。《穀梁传·隐公二年》:“妇人在家,制於父;既嫁,制於夫;夫死,从长子。”
(3).谓做卿、大夫的家臣。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刘宝楠 正义:“在邦,谓仕於诸侯之家;在家,谓仕於卿大夫家也。”
(4).谓不离开家庭去做僧、尼、道士等。对“出家”而言。 唐 皇甫冉 《送从侄栖闲律师》诗:“能知出世法,詎有在家心?”参见“ 在家出家 ”。
《漢語大詞典》:在家出家
(1).谓不出家而洁身修行佛道。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老身 终南山 人氏,在此在家出家,盖了一座团标。” 明 袁华 《春晖楼牡丹》:“了知何必假外相,始悟在家真出家。”
(2).指在家人和出家人。法苑珠林卷一○九:“戒法理旷事深,在家出家,平等而受。”
《漢語大詞典》:依人
(1).谓与人亲近不离。 唐 李建勋 《白雁》诗:“差池失羣久,幽独依人切。” 清 金农 《石闾晓起将游洞阳山中》诗:“依人香草如 湘曲 ,争旦清猿似峡中。”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归来之早了!”
(2).依附他人。《花月痕》第二回:“我这回出都,好像比他强多,其实沦落天涯,依人作计,正復同病相怜也。”
《漢語大詞典》:随身(隨身)
(1).带在身边;不离身。汉书·货殖传·程郑:“ 裒 ( 罗裒 )贾京师,随身数十百万,为 平陵 石氏 持钱。”宋史·舆服志五:“鱼袋。其制自 唐 始,盖以为符契也。其始曰鱼符,左一,右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幸而我的行李很简单,只带了一个随身的衣箱。”
(2).跟在身旁。 宋 苏轼 《夜坐达晓寄子由》诗:“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
(3).引申为依附于身体。
(4).犹侍从。宋书·黄回传:“ 明寳 寻得原赦,委任如初,启免 回 ,以领随身队,统知宅及 江 西墅事。”新唐书·食货志五:“左右卫上将军以下又有六杂给……手力则有资钱,随身则有粮米、盐。”
《漢語大詞典》:比翼
(1).翅膀挨着翅膀(飞翔)。《楚辞·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韩诗外传》卷五:“南方有鸟名曰鶼,比翼而飞,不相得不能举。”隋书·儒林传·刘炫:“齐鑣驥騄,比翼鵷鸿……厚礼殊恩,增荣改价,其幸三也。”
(2).引申为齐头并进。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其处也则讲道进德,其出也则齐心比翼。” 清 方文 《容城答郑鲁若兼寄沈眉生》诗之二:“顾盼二三子,比翼翔天路。”
(3).喻夫妇相伴不离。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惟帝与后,契阔在昔。比翼白屋,双飞紫阁。”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去岁照同行,比翼復连形。今宵照独立,顾影自煢煢。” 清 孙枝蔚 《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之三:“教子不求官,百年乐比翼。” 郭沫若 《瓶》诗之一:“在那 宝叔山 的山顶,会添出她和我的一座比翼的新坟。”
(4).“ 比翼鸟 ”的省称。 三国 魏 曹植 《释思赋》:“乐鸳鸯之同池,羡比翼之共林。”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词:“休堕玉釵惊比翼,双双,共唼苹花緑满塘。”后多喻指夫妇、情侣。 明 高明 《琵琶记·金闺愁配》:“背飞鸟,硬求来谐比翼;隔墙花,强攀做连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宋玉 墙东思不禁,愿为比翼止同林。” 明王錂《春芜记·秋闺》:“只指望做连理同芳,比翼交欢,谁料做断猿啣怨。”
(5). 元 代俗语。捉弄。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我生平正直无私曲,一任着小儿比翼,山鬼揶揄。”
《漢語大詞典》:留行
(1).挽留,使不离去。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 赵岐 注:“欲为王留 孟子 行。”
(2).停止行进。韩非子·存韩:“ 秦 发兵不留行,而 韩 之社稷忧矣。”汉书·李广利传:“ 贰师 欲攻 郁成城 ,恐留行而令 宛 益生诈,乃先至 宛 。” 颜师古 注:“留行,谓留止军,废其行。”
(3).指阻挡,阻碍。汉书·韩安国传:“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 匈奴 ,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癕也,必不留行矣。” 颜师古 注:“留,止也。言无所碍也。”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4).停止与前进。隋书·天文志中:“此五星合见、迟速、逆顺、留行之大经也。”
《漢語大詞典》:静定
(1).指道家的澄心静虑,守道不离。云笈七籤卷九四:“安在道中,名曰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
(2).指佛教的澄心静虑,坐禅入定。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祷雨:“如此良久,輒有雨。岂其静定之功已成,特假此以愚人耶,抑果异物耶?”
(3).平静凝滞。 茅盾 《三人行》五:“他的眼光是阴悒的,静定的,而且并没看见什么似的。” 叶圣陶 《恐怖的夜》:“埠头那有什么航船,只有赤热的太阳照着静定的河水。”
(4).平静安定。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我的精神在贫困之中也还见静定。” 潘漠华 《三月二十夜杭州》:“山是如此的静定,天是如此的低迷。”
《漢語大詞典》:亲身(親身)
(1).不离左右的亲近。《楚辞·九章·惜往日》:“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縞素而哭之。” 洪兴祖 补注:“亲身,言不离左右也。”
(2).贴身。韩非子·奸劫弑臣:“ 余 又欲杀 甲 而以其子为后,因自裂其亲身衣之里,以示君而泣。”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裁为亲身服,着以俱废兴。”《西游补》第四回:“也有开了亲身匣,取出玉琴焚之,痛哭一场。”
(3).亲自。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既然谨谨相邀,我则索亲身便往。”红楼梦第五二回:“就説太太身上不大好,不得亲身来。” 杨朔 《月黑夜》:“ 庆爷爷 一定要亲身送他们渡河。”
《漢語大詞典》:曳踵
(1).谓拖着脚后跟,使足不离地,小步行走。礼记·玉藻:“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 孔颖达 疏:“踵谓足后跟也,谓将行之时,初举足前,后曳足跟,行不离地。”新唐书·姚崇传:“ 崇 它日朝,众趋出, 崇 曳踵为有疾状,帝召问之,对曰:‘臣损足。’”
(2).犹接踵。 明沈鲸《双珠记·人珠还合》:“数极时通往者復,苦尽甘来车曳踵。”
《漢語大詞典》:染着(染著)
亦作“ 染着 ”。
(1).佛教语。谓爱欲之心浸染处物,执着不离。《无量寿经》卷下:“於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去来进止,情无所係。” 南朝 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离染著相,回向法喜,安住禪悦。”旧唐书·高祖纪:“ 释迦 阐教,清浄为先……是以敷演经教,检约学徒,调懺身心,捨诸染著。”
(2).谓滞泥。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韩退之》:“《古今诗话》云:‘呢呢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曲名《水调歌头》, 东坡居士 听琵琶而作也。 旧都野人 曰:‘此词自外取意,无一字染着,后学卒未到其閫域。’”
见“ 染著 ”。
《漢語大詞典》:保聚
(1).聚众守卫。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 桓 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 杜预 注:“用此旧盟,故不聚众保守。”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比来未有处分,犹愿自备衣粮,共相保聚,以备寇贼。”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先是有詔调 淮东 丁壮万人付 荣 ,於 射阳湖 等处缓急保聚。”
(2).聚集使不离散。宋史·度宗纪:“ 峡州 宜都 而下联置堡砦,以保聚流民,且守且耕。”
《漢語大詞典》:怀笔(懷筆)
谓笔不离身。形容勤于记述。语本后汉书·曹褒传:“ 曹褒 ,字 叔通 ……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 叔孙通 为 汉 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 仲任 置砚以综述, 叔通 怀笔以专业。”
《漢語大詞典》:念合
亲热不离之意。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休假温存絮叨叨取撮,佯问候热剌剌念合。”
《漢語大詞典》:寸步不离(寸步不離)
(1).一步也不离开。《水浒传》第三六回:“ 宋江 便叫两个公人只在交椅后坐,与他寸步不离。”
(2).形容关系亲密。《水浒传》第八一回:“他是在下同窗朋友,如今和圣上寸步不离。”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她搬到这儿来的时候,老伴儿已经死啦,她只带着 天祥 ,母子俩呀寸步不离,别提多亲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