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衣
(1).古时穿在祭服、朝服内的里衣。礼记·郊特牲:“绣黼丹朱中衣。” 孔颖达 疏:“中衣,谓以素为冕服之里衣。”后汉书·舆服志上:“大夫臺门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 刘昭 注引 郑玄 曰:“绣黼丹朱以为中衣领缘也。”一说,中衣即后世之直裰。参阅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2).贴身的衣服。 汉 繁钦 《定情》诗:“何以结秋悲,白绢双中衣。”红楼梦第三四回:“﹝ 袭人 ﹞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脱下。”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浣中衣不敢悬空处》:“每浣中衣,不敢悬之空处。”
《漢語大詞典》:中单(中單)
亦作“中禪”。
(1).古时朝服、祭服的里衣。 南朝 齐 王俭 《公府长史朝服议》:“并同备朝服。中单、韦舃率由旧章。”隋书·礼仪志六:“公卿以下祭服,里有中衣,即今中单也。”汉书·江充传“ 充 衣纱縠襌衣” 唐 颜师古 注:“若今之朝服中襌也。”
(2).泛指汗衫。太平御览卷四○三引 晋 虞预 《会稽曲录》:“民有弟用兄钱者,未还之,嫂诣 弘 诉之, 弘 卖中单为叔还钱。”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中:“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曰中单。 汉高祖 与 楚 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
《漢語大詞典》:铜环(銅環)
(1).亦作“ 铜鐶 ”。铜制的门环。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元 冯奖翁 《金马门赋》:“当关级文石之玉,启钥响铜环之雷。” 清 黄景仁 《沁园春·梦断》词:“几载相思,连宵入梦,今夜铜鐶风动开。”
(2). 宋 代三品官员祭服上的一种铜制环饰。宋史·舆服志四:“三品,五旒冕,皁綾綬,铜环,金涂铜革带,佩,餘如二品服。”
《漢語大詞典》:黻冕
古时祭服。论语·泰伯:“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朱熹 集注:“黻,蔽膝也,以韦为之;冕,冠也;皆祭服也。”宋书·礼志五:“ 夏后 崇约,犹美黻冕。” 宋 叶适 《梁父吟》:“黻冕兮茅蒲,衮衣兮襏襫。”
分類:时祭祭服
《漢語大詞典》:宗彝
(1).宗庙祭祀所用酒器。书·洪范:“ 武王 既胜 殷 ,邦诸侯,班宗彝。” 孔 传:“赋宗庙彝器酒罇赐诸侯。” 孔颖达 疏:“盛鬯者为彝,盛酒者为尊,皆祭宗庙之酒器也。” 唐 韩愈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宗庙社稷之事虽小,不可以不专敬之至也,古之道也。今若以学生兼其事,及其岁时日月,然后授其宗彝罍洗,其周旋必不合度。” 明 徐渭 《魏文靖公卮》诗:“ 魏 家名德并恢恢, 魏 氏宗彝并伟瑰。”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答问五》:“ 三代 宗彝之铭,可读者十有九篇。”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古者贞繫世,辨乡望,皆树之官府,铭之宗彝,誓之皇门。”
(2).指天子祭服上所绣虎与蜼的图象。因宗彝常以虎、蜼为图饰,因以借称。蜼,一种长尾猿猴,古人传说其性孝。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 周秉钧 注:“宗彝,虎蜼也,宗庙彝器有虎彝蜼彝,故以宗彝名虎蜼也。”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宗彝者,武蜼也,以刚猛制物,象圣王神武定乱。” 宋 辛弃疾 《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词:“袖手高山流水,听羣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袞,藻火粲宗彝。”
(3).即蜼。一种长尾猿猴。古人以其形绣于衮服。 明 许浩 《复斋日记》:“ 贵州 思南 有山曰 甑峯 ,居大山中……有兽曰宗彝,类獼猴,巢於树,老者直居上,子孙以次居下。老者不多出,子孙居下者出得果,即传递至上,上者食,然后传递至下,下者始食;上者未食,下者不敢食也。先儒谓先王用以绘於衮者,取其孝也。”
《漢語大詞典》:黼裳
绣有黑白斧形的下裳,王的祭服。书·顾命:“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 蔡沉 集传:“ 吕氏 曰,麻冕黼裳,王祭服也。”大戴礼记·五帝德:“ 黄帝 黼黻衣,大带黼裳。”
《漢語大詞典》:丝衣(絲衣)
(1).古祭服。《诗·周颂·丝衣》:“丝衣其紑,载弁俅俅。” 毛 传:“丝衣,祭服也。”
(2).丝绸衣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古者男子皆丝衣,有故乃素服。” 唐 独孤及 《酬梁二十宋中所赠兼留别梁少府》诗:“奕赫连丝衣,荣养能锡类。”
《漢語大詞典》:中练(中練)
古人父母丧后周年行小祥祭礼时,祭服内穿以练过的素布制的中衣,故以“中练”指人子为去世周年的父母行小祥祭礼。魏书·良吏传·窦瑗:“案春秋 庄公 元年,不称即位, 文姜 出故。 服虔 注云:‘ 文姜 通兄 齐襄 ,与杀公而不反。父杀母出,隐痛深讳。期而中练,思慕少杀,念至於母。故《经》书:三月夫人逊於 齐 。’”
《漢語大詞典》:纯衣(純衣)
古时士的祭服,以丝为之。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緇带、韎韐。” 郑玄 注:“纯衣,丝衣也。餘衣皆用布,唯冕与爵弁服用丝耳。”一说,纯当读为“黗”,黄黑色。见 王引之 经义述闻·纯衣。 唐 皮日休 《正沈约评诗论》:“ 尧 不当乘白马,冠黄收,衣纯衣也。”
分類:时士祭服
《漢語大詞典》:祭服
古代祭祀时所穿的礼服。历代形制有异。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 贾公彦 疏:“《礼记·祭义》亦云:蚕事既毕,遂朱緑之,玄黄之,以为祭服。此亦当染之以为祭服也。”《诗·豳风·七月》“为公子裳” 毛 传:“祭服,玄衣纁裳。” 孔颖达 疏:“玄黄之色施於祭服。”国语·周语上“ 晋侯 端委以入” 三国 吴 韦昭 注:“説云:‘衣玄端,冠委皃,诸侯祭服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南设一大幕次,谓之‘大次’,更换祭服,天平冠,二十四旒,青裳龙服,中单朱舃,纯玉佩。”
《漢語大詞典》:正服
(1).古代礼仪所规定的正式服装。包括朝服、祭服、丧服。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褻服” 何晏 集解引 三国 魏 王肃 曰:“褻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褻尚不衣,正服无所施。”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裼袭:“周礼朝祭正服皆曰服,如冕服、爵弁服、皮弁服、冠弁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丧服义例:“盖义服亦正服也,岂有臣为君之义斩而非正服者乎!”
(2).服正服。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三年之丧:“此以礼记诸篇证仪礼,而知三年之丧,正服二十五月,加禫二十七月也。”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 秦始皇帝 冕旒正服,手携 胡亥 ,出现于窗口。”
(3).端正衣冠。 晋 裴頠 《女史箴》:“浴者振衣,沐者弹冠。人知正服,莫知行端。”
谓正朔与服色。史记·孝文本纪论:“廪廪乡改正服封禪矣,谦让未成於今。”汉书·郊祀志上:“是后, 文帝 怠於改正服鬼神之事。” 颜师古 注:“正,正朔也。服,服色也。”
《漢語大詞典》:素端
古代诸侯、大夫、士的一种祭服。周礼·春官·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 郑玄 注:“士齐有素端者,亦为札荒有所祷请。变素服言素端者,明异制。” 贾公彦 疏:“素端者,即上素服,为札荒祈请之服也。”礼记·杂记上:“素端一、皮弁一、爵弁一、玄冕一。” 孙希旦 集解:“素端制若玄端,而用素为之,盖凶札祈祷致齐之服也。”
《漢語大詞典》:黻裳
古代祭服。绣有青黑色花纹的下裳。荀子·哀公:“黼衣、黻裳者,不茹荤。” 杨倞 注:“黼衣、黻裳,祭服也。白与黑为黼,黑与青为黻。”
《漢語大詞典》:纯服(純服)
古代帝王用的黑色祭服。纯,通“ 緇 ”。礼记·祭统:“王后蚕於北郊,以共纯服。” 陆德明 释文:“纯,侧其反。” 陈澔 集说:“祭服皆上玄下纁。天子言緇服,诸侯言冕服。緇服,亦冕服也。緇以色言。”宋书·孝武帝纪:“分茧立郊,以供纯服。”
《漢語大詞典》:浣帛
亦作“澣帛”。 经过煮练染色的丝织品。多用作祭服。礼记·礼运:“衣其澣帛,醴醆以献。” 郑玄 注:“澣帛,练染以为祭服。”《孔子家语·问礼》:“衣其浣帛,醴醆以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