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八十鹰扬
   
师尚父年
 
西周吕

相关人物
吕尚(姜太公)


《毛诗正义》卷十六之二〈大雅·文王之什·大明〉~540~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伐大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汉·毛亨传:「师,大师也。尚父,可尚可父。鹰扬,如鹰之飞扬也。凉,佐也。」汉·郑玄笺云:「尚父,吕望也,尊称焉。」
《孔丛子》卷上〈记问〉~589~2~
楚土使使奉金币聘夫子、宰子冉有曰、夫子之道、至是行矣、遂请见、问夫子曰太公勤身苦志。八十而遇文王。孰与许由之贤?夫子曰: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然今世无文王之君也。虽有太公。孰能识之。
《國語辭典》:西周  拼音:xī zhōu
1.朝代名。(西元前1111~771)周武王至幽王定都镐京,故称为「西周」。
2.国名。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封其弟揭,后称为「西周」。
《分类字锦》:著自西周
南史顾欢传道经之作著自西周佛经之来始乎东汉
分类:经典
《國語辭典》:不识(不識)  拼音:bù shì
1.不懂得、不明晓。三国魏。曹植〈送应氏〉诗二首之一:「游子久不归,不识阡与陌。」三国魏。嵇康〈养生论〉:「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2.不认识。《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却叫许明不须同往,都到村相遇,作为不识的样子。」
《國語辭典》:周公  拼音:zhōu gōng
人名。(?~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天下大治。也称为「姬旦」、「周旦」。
《國語辭典》:七月  拼音:qī yuè
《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七月,陈王业也。」或亦指咏豳地风土之诗。首章二句为:「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國語辭典》:太史  拼音:tài shǐ
职官名。编载史事兼掌天文历法。秦汉称为「太史令」。魏晋以后,修史之职转归著作郎,太史则专掌历法。隋改为太史监,唐改为太史局,宋则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元改名太史院。明清改为钦天监,修史之职则归于翰林院,故俗称翰林为「太史」。
《國語辭典》:东郊(東郊)  拼音:dōng jiāo
东方的郊野。《文选。班固。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汎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
《國語辭典》:庶人  拼音:shù rén
平民、百姓。《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三国演义》第七八回:「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不惧孤。」
《國語辭典》:内史(內史)  拼音:nèi shǐ
职官名:(1)周礼春官之属,掌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之法;隋代改中书内史令。民国初年,总统府亦尝设内史,掌函牍。(2)秦时设置,治理京师之地。汉官亦承此制。《史记。卷八八。蒙恬列传》:「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汉书。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3)汉代称诸侯之官,掌治国人。《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申公传》:「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又汉代山陵,哀策流文,周丧盛姬,内史执策。」
《國語辭典》:成周  拼音:chéng zhōu
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县东北。西周的东都洛邑,平王东迁为国都,战国时改名为洛阳。
《國語辭典》:辟雍  拼音:bì yōng
古时天子所设的大学。参见「辟廱」条。
《國語辭典》:三川  拼音:sān chuān
1.三条河的合称:(1)西周指泾、渭、洛。《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国吴。韦昭。注:「泾、渭、洛。」(2)东周指河、洛、伊。《战国策。秦策一》:「亲魏善楚,下兵三川。」
2.郡名。秦置,治荥阳,因其地有河、洛、伊三条河川,故称为「三川」。汉改置河南郡。即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之地。
3.唐代称剑南东、剑南西及山南西三道为「三川」。《新唐书。卷二○一。文艺列传上。杜审言》:「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國語辭典》:共和  拼音:gòng hé
1.周厉王出奔后,周、召二公摄政,号称「共和」。见《史记。卷四。周本纪》。一说为共伯和摄行天子事。
2.国家主权在全体人民,不立君主的国体,称为「共和」。
《國語辭典》:泮宫(泮宮)  拼音:pàn gōng
周代诸侯的学宫。《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也称为「頖宫」。
《國語辭典》:吕望(呂望)  拼音:lǚ wàng
人名。指周初贤臣吕尚。参见「吕尚」条。
《漢語大詞典》:尚父
亦作“ 尚甫 ”。
(1).指 周 吕望 。意为可尊敬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毛 传:“尚父,可尚可父。” 郑玄 笺:“尚父, 吕望 也。尊称焉。”一说为 吕望 之字。 马瑞辰 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 尚父 其字也,犹 山甫 、 孔父 之属。”艺文类聚卷二八引 汉 班彪 《游居赋》:“想 尚甫 之威虞,号苍兕而明誓。”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比 渭 滨甲子, 尚父 难兄。” 清 唐孙华 《磻溪》诗:“ 尚父 精神老更遒,一竿唾手取神州。”
(2).后世用以尊礼大臣的称号。三国志·魏志·董卓传:“ 卓 至西京,为太师,号曰尚父。”新唐书·郭子仪传:“ 德宗 嗣位,詔还朝,摄冢宰,充山陵使,赐号‘尚父’。”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帝矍然欲翦除,而惮其握兵,因尊为尚父。”《三国演义》第八回:“﹝ 卓 ﹞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