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编年史(編年史)  拼音:biān nián shǐ
一种史书体裁。以史事系于年、月之下,创始于《春秋》。
《國語辭典》:编年体(編年體)  拼音:biān nián tǐ
按年代先后顺序列记事实的史书体裁。如《春秋》、《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的史学钜著。
《國語辭典》:国纪(國紀)  拼音:guó jì
1.国家的法律、礼制。《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干国之纪,犯门斩关。」《国语。晋语四》:「夫礼,国之纪也。」
2.善于治理国家的人。《管子。侈靡》:「择其好名,因使长民。好而不已,是以为国纪。」唐。尹知章。注:「其有好虚誉之名者,则择之,使为兴利者之长。好名不已,财乃弥积,故为国纪。」
《國語辭典》:春秋  拼音:chūn qiū
1.泛指四时。《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汉。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2.年龄。如:「春秋正富」。《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4.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5.(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國語辭典》:实录(實錄)  拼音:shí lù
1.据实的记载。《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赞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则将采庶官之实录,辩时俗之得失。」
2.史体的一种。于一帝崩后,取其起居注、日录、时政记等记注之作,并诏令章奏等,年经月纬,汇而成编。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周兴嗣梁皇帝实录三卷,记武帝事。
3.记述私人事迹的著作。如《四库提要》、史部传记类存目有孔氏实录一卷,不著撰人名氏。
《國語辭典》:长编(長編)  拼音:cháng biān
1.著述者在撰写成书之前,蒐集有关材料并整理编排而成的初稿。如宋司马光编通鉴先成长编。
2.较长编幅的著作。如长编小说。也作「长篇」。
《漢語大詞典》:国记(國記)
指编年史一类的国史。北史·魏纪三·孝文帝:“詔秘书丞 李彪 、著作郎 崔光 改析国记,依纪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