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国书(國書)  拼音:guó shū
派遣国家元首介绍其使节给外国元首的正式文件,或使节卸任时,向该国元首呈递的辞别信。前者称为「到任国书」,后者称为「辞任国书」。
《漢語大詞典》:国志(國志)
(1).指 晋 陈寿 所撰的三国志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余以暇日,常览《国志》,考其君臣,比其行事。” 吕延济 注:“《志》三国志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宋文帝 以《国志》载事伤於简略,乃命中书郎 裴松之 兼採众书,补注其闕。由是世言三国志者,以 裴 注为本焉。”
(2).泛指国史。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 黄遵宪 ﹞讲其沿革、政教、学俗、以成其国志。”按,此指 清 末 黄遵宪 所撰日本国志
分類:国史陈寿
《漢語大詞典》:大录
(1).总录、总领。《汉书·于定国传》:“君相朕躬,不敢怠息,万方之事,大録於君。” 颜师古 注:“大録,总録也。”《孔丛子·论书》:“ 尧 既得 舜 ,歷试诸难,已而纳之於尊显之官,使大録万机之政。”
(2).指国史。《魏书·李彪传》:“今求都下乞一静处,综理国籍,以终前志,官给事力,以充所须。虽不能光啟大録,庶不为饱食终日耳。”
分類:国史总领
《漢語大詞典》:国记(國記)
指编年史一类的国史。北史·魏纪三·孝文帝:“詔秘书丞 李彪 、著作郎 崔光 改析国记,依纪传体。”
《漢語大詞典》:国乘(國乘)
国史。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朝鲜疏:“復虑 明 朝国乘,復有誑谬。”
分類:国史
《漢語大詞典》:邦籍
犹国史。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以彼藩翰,董斯邦籍。”
分類:国史
《國語辭典》:修撰  拼音:xiū zhuàn
1.职官名。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宋有集英殿、右文殿等修撰,元时翰林院始置修撰,明清因之。
2.编纂。《北史。卷一○○。序传》:「始末修撰,凡十六载。」
《國語辭典》:上古  拼音:shàng gǔ
远古时代。古人以书契时代以前为上古,今多以洪荒至秦、汉以前为上古。欧洲则约以纪元前四千年至西罗马灭亡期间为上古。《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
《國語辭典》:纪年(紀年)  拼音:jì nián
1.记载年代。如:「我国在过去是以干支纪年的。」
2.依年代先后为记载纲领的编史方法。如:「竹书纪年」。
《國語辭典》:日历(日曆)  拼音:rì lì
记载年、月、日、星期和节气、纪念日等的印刷物,一年一本,一日一页。
《国语辞典》:董狐  拼音:dǒng hú
人名。春秋时晋国史官,生卒年不详。晋灵公无道,正卿赵盾屡次劝谏,灵公不听,反欲杀之,赵盾于是逃亡国外。其后族人赵穿弑灵公,盾还晋国,而不讨穿。董狐乃书曰:「赵盾弑其君。」孔子因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漢語大詞典》:史事
(1).修撰国史之事。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序状》:“臣误被圣恩,付以史事。”宋史·神宗纪三:“﹝ 元丰 四年﹞詔 曾巩 充史馆修撰,专典史事。”
(2).历史上的事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其实极显浅的史事,随便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倒没人肯去考证他。” 郭沫若 《〈孔雀胆〉二三事》:“不过写剧本不是在考古或研究历史……和史事是尽可以出入的。”
《漢語大詞典》:二史
(1).左史与右史。 汉 荀悦 申鉴·时事:“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
(2).太史与国史。自 东汉 ,史官与历官始分为二职,以后历代相沿,惟 辽 设国史馆,合二职为一。辽史·历象志下:“古者太史掌正岁年以敍事,国史以事繫日,以日、月、时繫年。时月不正,则敍事不一,故二史合为一官。”
《漢語大詞典》:倭奴
(1).我国史书中 日本 的古称。后汉书·光武纪下:“ 中元 二年春正月……东夷 倭奴国王 遣使奉献。”新唐书·东夷传:“ 日本 ,古 倭奴 也。”
(2).对 倭 寇、 日本 侵略者的蔑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日本:“谓之妒功生事则可;其恨之者至云党 倭 奴以坏战局……冤矣。”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我们虽然也看见过许多慷慨激昂的诗,什么用死尸堵住敌人的炮口呀,用热血胶住 倭 奴的刀枪呀,但是先生,这是‘诗’呵!”
(3). 倭 人之奴,汉奸。 清 黄遵宪 《续怀人诗》之十三:“駡我 倭 奴兼 汉 贼, 函关 难闭一丸泥。”
《漢語大詞典》:金册
(1).古代称记载国史的史册。文选·张协〈七命〉:“生必耀华名於玉牒,殁则勒洪伐於金册。” 李周翰 注:“玉牒、金册,并国史也……谓生死必须垂名记功於史册,以示天下,传於后代也。”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恭惟留守侍郎,崇宣古道,茂冠人彝,濬雅量于玉渊,耀华勋于金册。”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七·泰山没字碑:“史传封禪有金册石函,金泥玉检,此非其石函乎!”
(2).金箔制的册封诏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又有金册、玉册。玉册长六寸餘,宽约四寸,页厚二分,边刻龙文,面书‘敕封达赖剌麻玉册’……金册大小如之,亦十五页,而联其脑,如展书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