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如来(如來)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漢語大詞典》:无相(無相)
(1).无人扶助。左传·僖公十五年:“《归妹》《睽》,犹无相也。” 杜预 注:“《归妹》,女嫁之卦;《睽》,乖离之象,故曰无相。相,助也。” 陆德明 释文:“相,息亮反。”礼记·仲尼燕居:“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 孔颖达 疏:“相,谓扶相。”
(2).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 南朝 梁 萧统 《和梁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神心鉴无相,仁化育有为。” 唐 姚合 《过钦上人院》诗:“有相无相身,惟师説始真。”
(3).没有福相。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
《漢語大詞典》:般若
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意译“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被废 东阳 ,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詰》,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刘孝标 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经云到者有六焉……六曰般若,般若者,智慧也。”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涅槃甘露,承眷而宵流;般若灵音,杂祥以昼引。” 宋 苏轼 《小篆〈般若心经〉赞》:“稽首《般若多心经》,请观何处非般若。”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欲修禪那,发心为先;欲修般若,发心为先。”一本作“ 智慧 ”。
《漢語大詞典》:写真(寫真)
(1).画人的真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武烈太子 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志和:“﹝ 志和 ﹞兴趣高远,人莫能及。 宪宗 闻之,詔写真求访。” 清 姚鼐 《题句容学博冯墨香小照》诗:“写真自古难,神艺有深造。”
(2).肖像画。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之八:“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重看旧写真。” 清 孙枝蔚 《汉武帝》诗:“自上 甘泉 看写真,芳魂一去杳难亲。”
(3).如实描绘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4).引申为对事物的真实反映,犹写照。 邹韬奋 《萍踪忆语》六:“富豪的高耸云霄的宏丽大厦,和贫民窟的破烂房屋相对照,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代表型的写真。”
(5).指写出真切的感情。 明 李贽 《读杜少陵》诗之一:“ 少陵 原自解传神,一动乡思便写真。”
《漢語大詞典》:实录(實録)
(1).符合实际的记载。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録。” 南朝 宋 沈约 《上宋书表》:“事属当时,多非实録。”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序》:“彼皆目覩,非出传闻。信而有徵,可为实録。”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会议迎复仪注:“惟翰林简讨 邢让 一奏首有‘前次勅书不具迎復上皇之意’一言,真为实録。”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其事又见於 孟棨 本事诗,盖亦实録矣。”
(2).如实记载;真实地记录。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3). 中国 封建时期编年史的一种,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最早见于记载的有 南 朝 梁 周兴嗣 等的《梁皇帝实录》,记载 武帝 事。已散佚。见隋书·经籍志二。至 唐 初由史臣撰已故皇帝一朝政事为实录,成为定制。后世沿之。 明 清 两朝,设有实录馆,所存实录较多。今存最早的有 唐 韩愈 的《顺宗实录》
(4).私人记载祖先事迹的文字,有时也称实录。如 唐 李翱 有《皇祖实录》。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上》:“实録犹行述行状之名,不必定属之朝廷也。 李翱 尝自为其皇祖考州司马法曹参军 楚金 实録。求 韩文公 铭其墓。则实録上下可通用矣。”
《漢語大詞典》:传疑(傳疑)
谓将自己认为有疑义的问题如实告人。亦谓传授有疑义的问题。《穀梁传·庄公七年》:“春秋著以传著,疑以传疑。”史记·儒林列传:“ 申公 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疑者则闕不传。”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未知孰是?此圣人所以慎於传疑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四:“ 毛 跋一曰或谓,再曰或云,殆传疑之词,未可深信。”
《漢語大詞典》:心水
(1).佛教语。谓能如实反映事物之心。《华严经·入法界品》:“菩萨心水现其影。”《大日经》卷三:“心水湛盈满,洁白如雪乳。”
(2).中医名词。指一种水肿病。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水气病:“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郑观应 《盛世危言·医道》:“治脾胃者先平肝火尅金,治肺者先泻心水尅火。”
《漢語大詞典》:坦白
(1).谓平正清廉。 宋 范仲淹 《祭陕府王待制文》:“性清方以自处,政坦白而莫欺。”
(2).直率纯正。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安老爷 是坦白正路人,那里留心这些事。” 毛泽东 《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装作坦白,是为了作战的目的。” 沙汀 《记贺龙》十九:“这是一个长而结实的 海南岛 人,生着一副一目了然的坦白沉毅的面孔。”
(3).谓翻白眼。《廿载繁华梦》第三四回:“已知他服洋膏子去了,一惊非小!连唤几声老爷,已是不应,只是双眼坦白。”
(4).谓将错误或罪行如实地说出。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 赵大爷 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是个黑人。”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九章:“我说一句话,还叫我坦白坦白我的思想活动。”
《漢語大詞典》:如实(如實)
按照实际情况。 汉 王充 论衡·卜筮:“如实论之,卜筮不问天地,蓍龟未必神灵。”如:如实汇报。
《漢語大詞典》:摄影(攝影)
(1).见“ 摄景 ”。
(2).照相;拍电影或电视。 郑泽 《壬子秋日钝庵邀摄影像作诗奉呈》:“摄影纪盛游,或左亦或右。”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一:“戏剧对于人生,不能像摄影的对于景物那样,一些不走样地反映。”如:摄影棚。
(3).指照片。《孽海花》第十一回:“ 菶如 拆开看了,又拆了那纸包,却密密层层的包着,直到末层,方露出那一张一尺大的西法摄影。上头却是两个美丽的西洋妇人。”
(4).引申指如实反映。 黄人 《〈清文汇〉序》:“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蜕故孳新,瞤息不可復省,而有为之摄影者曰史,而有为之留声者曰文。”
《漢語大詞典》:摄景(攝景)
亦作“ 摄影 ”。 谓追赶日影。极言其快。摄,通“ 躡 ”。景,“ 影 ”的古字。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假令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摄景。” 唐 陆龟蒙 《幽居赋》:“纵使陶烟霞而傲睨,骑日月以嬉游,乘刚直上,摄景冥搜。” 清 胡其毅 《醉马行赠界繫禅师》:“摄影超光一簇风,投鞭欲下何能下。”
分類:追赶日影
《漢語大詞典》:直直
(1).照直,如实地、坦白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快説, 何 道 赛儿 躲在那里?直直説,不关你事。”
(2).直楞楞地。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女人的手不动了,她直直地瞪大眼睛瞅着 道静 ,木然的没有表情的神情,反而比哀哭更凄惨。” 崔璇 《一条裤子》:“她两眼直直地瞅着那个妇女扯下的蔴袋丝儿,説不出话来。”
(3).犹言整整地;足足地。 赵树理 《地板》:“咬着牙刨到晌午才算刨完,吃了饭,胳膊腿一齐疼,直直睡了一后晌。” 冰心 《冬儿姑娘》:“她坐在门槛上直直骂了一下午,末后有个街坊老太太出来笑着认了,说:‘姑娘别骂了,是我拔的,也是闹着玩。’”
(4).副词,真正;确实。《西游记》第三四回:“当时大王将宝贝付与我们,教拿 孙行者 ;今 行者 既不曾拿得,连宝贝都不见了。我们怎敢去回话,这一顿直直的打死了也!”
《漢語大詞典》:再现(再現)
(1).指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 茅盾 《惊蛰》:“于是为了使得幻景复为远景,一年来他不断鼓吹‘中间阶层的改良的政治路线’,念念不忘‘政协时代’的再现。”
(2).文学用语。谓将经验过的事物用艺术手段如实地表现出来。 孙犁 《耕堂读书记》二:“再现历史英雄人物,不是轻而易举的。” 陈涌 《〈奇异的书简〉序》:“我们青年的一代,是要求看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本来存在的崇高的先进的人物在艺术上得到再现的。”
《漢語大詞典》:如来佛
佛祖释伽牟尼。如来意为从如实之道而来,启示真理的人。例如: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红楼梦
《漢語大詞典》:自实(自實)
如实自报。后汉书·王袭传:“ 袭 深疾宦官专权,志在匡正,乃上书极言其状,请加放斥。诸黄门恐惧,各使宾客诬奏 袭 罪, 顺帝 命亟自实。” 三国 蜀 诸葛亮 《军令》:“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録以益众可也。”金史·循吏传·范承吉:“军兴,民有为将士所掠而逃归者, 承吉 使吏遍諭,俾其自实,凡数千人。”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 约苏穆尔 即下令责民自实,使者旁午,随地置狱,株连蔓引,备极惨酷。”
分類:如实
《漢語大詞典》:质言(質言)
(1).如实而言;直言。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上就车,召 释之 参乘,徐行,问 释之 秦 之弊,具以质言。”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质,诚也。”清史稿·允禩传:“上召诸大臣,问倡举 允禩 为太子者,诸臣不敢质言。” 白蕉 《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吾国实业尚在幼稚时代,质言之, 中华 实农业国也。”
(2).质朴的言语。 唐 陆贽 《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侈言无验不必用,质言当理不必违。” 章炳麟 《文学说例》:“然赋颂之文,声对之体,或反以代表为工,质言为拙。”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八节:“散文分质言文言两体,质言如周书·大诰《康诰》《酒诰》等篇,直录 周公 口语,辞句质朴,不加文饰。凡朝廷诰誓、钟鼎铭文多属质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