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疑难(疑難)
(1).猜疑刁难。 汉 牟融 《理惑论》:“弟为逆贼所害,骨肉之痛,愤发肝心,当遣 刘都尉 行,恐外界疑难,行人不通。”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某某婚丧不举,往贷於先生,必得所求焉,不以其贫故疑难之也。”
(2).怀疑责难。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乃蒙殿下以此疑难,益令我对苍天而生愧,对祖父而流涕也。”
《國語辭典》:疑难(疑難)  拼音:yí nán
有疑惑难以判断或处理。如:「疑难问题」。
《國語辭典》:疑难杂症(疑難雜症)  拼音:yí nán zá zhèng
各种病因不明或难治的病。比喻不易理解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任何疑难杂症都可以向他请教。」
《國語辭典》:窒碍(窒礙)  拼音:zhì ài
阻塞不通。《金史。卷八九。移刺慥传》:「通其窒碍,略其繁碎。」也作「滞碍」。
《國語辭典》:结子(結子)  拼音:jié zǐ
1.植物结成果实或种子。唐。杜甫少年行〉二首之二:「巢燕养雏浑去尽,江花结子也无多。」
2.生儿子。《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若依了算命的口,也说在下五十四上方开花,到五十六上方才结子。」
《漢語大詞典》:知见(知見)
(1).见识;见解。汉书·文帝纪:“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实 明快之言,如不闻也,然岂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见者俱如是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所理想,在知见情操,两皆调整,若主智一派,则在聪明睿智,能移客观之大世界于主观之中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从这多数的征伐事项中,可以抽绎出下列的几项知见。”
(2).看见,知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 冯湛 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海关里有两个册房……一个是造真册的,一个是造假册的。真册的自然是海关大臣和库书知见;假册的就拿来虚报皇上。”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大嫂, 刘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过什么,你也知见。”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疏文》:“无前后来去之际,有解脱知见之因。”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
《國語辭典》:凝滞(凝滯)  拼音:níng zhì
停滞不动。《文选。江淹。别赋》:「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國語辭典》:决疑(決疑)  拼音:jué yí
解决疑惑。《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唐。白居易 答卜者诗:「知君善易者,问我决疑不。」
《國語辭典》:疑狱(疑獄)  拼音:yí yù
罪證不足,无从判决的案件。《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数与尚书辩正疑狱,多以详当见从。」
分類:疑难案件
《國語辭典》:问卜(問卜)  拼音:wèn bǔ
用占卜的方法解决疑惑。《礼记。曲礼下》:「大飨不问卜,不饶富。」
《漢語大詞典》:疑滞(疑滯)
停滞;停止。《楚辞·九章·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洪兴祖 补注:“ 江淹 赋云:‘舟凝滞於水滨。’ 杜子美 诗云:‘旧客舟凝滞。’皆用此语。”
分類:停滞停止
《國語辭典》:析疑  拼音:xī yí
剖析解答疑难。
分類:剖析疑难
《國語辭典》:蒙求  拼音:méng qiú
1.书名。二卷。唐李瀚撰,为训蒙之书。
2.泛指启蒙的书。如:「文字蒙求」。
《國語辭典》:释疑(釋疑)  拼音:shì yí
解除心中的疑虑、疑难。如:「他善于沟通,好帮人解纷释疑。」
《國語辭典》:解难(解難)  拼音:jiě nàn
解决困难。如:「排纷解难」。
分類:解除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