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时政(時政)  拼音:shí zhèng
1.因时施政的原则。《左传。文公六年》:「不告闰朔,弃时政也。」
2.当时的政令。《后汉书。卷四七。班超等传。论曰》:「时政平则文德用,而武略之士无所奋其力能。」
《漢語大詞典》:时政记(時政記)
唐 时廷议奏对的记录,称“时政记”。始于 唐 长寿 间。由宰相撰著,封送史馆。新唐书·百官志二:“ 高宗 临朝不决事,有司所奏,惟辞见而已。 许敬宗 、 李义府 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復闻机务矣。 长寿 中,宰相 姚璹 建议:仗下后,宰相一人録军国政要,为时政记,月送史馆。”参阅旧唐书·姚璹传、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记注
分類:奏对记录
《国语辞典》:临时政府(临时政府)  拼音:lín shí zhèng fǔ
国家遇有大变革时,正式政府未产生,暂时组织一个代行政府职权的机关。如民国元年元旦,国父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国语辞典》:伪临时政府(伪临时政府)  拼音:wèi lín shí zhèng fǔ
民国二十七年日本在北平所成立的伪组织。辖华北四省及平津青三市,王克敏为伪行政委员会长,二十九年取消。
《漢語大詞典》:风会(風會)
(1).风气;时尚。明史·乔允升曹于汴等传赞:“虽其材识不远,耳目所熟习,不能不囿於风会,抑亦一时之良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二:“ 西山 本姓 慎 ,避 孝宗 讳,改姓 真 。此在当时,风会如此,而不知其背於义也。”
(2).时势;时政。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一:“藩镇既由兵士拥立,其势遂及於帝王,亦风会所必至也。”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此乃转移风会之枢纽,釐正水师之关键。”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五:“因为一时代自有一时代的文体,并且在这方面的造诣,这是风会所限,难以自超的。”
《漢語大詞典》:时治(時治)
犹时政。当时的政治。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范仲淹 ﹞谓朝政因循日久,庶事隳敝,志欲剗旧谋新,振兴时治。”
《國語辭典》:清议(清議)  拼音:qīng yì
对时政或政治人物的批评议论。《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张温传》:「艳性狷厉,好为清议。」
《國語辭典》:行都  拼音:xíng dū
因应时局而暂定的首都。《宋史。卷三九三。黄裳传》:「出攻入守,当据利便之势,不可不定行都。」
《國語辭典》:策论(策論)  拼音:cè lùn
对策与议论文,为科举时代试士科目之一。《宋史。卷二八五。冯拯传》:「拯请兼攻策问,不专以诗赋为进退。」《福惠全书。卷二四。典礼部。宾兴考试》:「虽三场试之策论,多由记问剽窃。」
《漢語大詞典》:罪言
新唐书·杜牧传:“ 刘从諫 守 泽潞 , 何进滔 据 魏博 ,颇骄蹇不循法度。 牧 追咎 长庆 以来朝廷措置亡术,復失 山东 ,鉅封剧镇,所以繫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后因称奏议或议论时政得失的文章为“罪言”。如 清 郭嵩焘 有《罪言存略》。 康有为 《闻邓铁香鸿月庐安南画界撤还却寄》诗:“ 杜牧 《罪言》犹未得, 贾生 痛哭竟如何!”
《國語辭典》:时义(時義)  拼音:shí yì
1.因时而生的作用与价值。《易经。遁卦。彖曰》:「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2.意义。《文选。谢惠连。雪赋》:「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國語辭典》:谣言(謠言)  拼音:yáo yán
民间流传的歌谣。《后汉书。卷三一。郭仍等传。赞曰》:「诗守南楚,民作谣言。」《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國語辭典》:谣言(謠言)  拼音:yáo yan
虚构不实的传闻。《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既说都是虚诳,不用说就是我造的谣言了。」《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也不瞧得那里来的谣言,一回说,两江制台某天某天杀了十八个维新党。」
《國語辭典》:政论(政論)  拼音:zhèng lùn
对政府施政措施及其得失的评论。
《国语辞典》:鲍焦(鲍焦)  拼音:bào jiāo
人名。周时隐者,因不满时政,廉洁自守,躬耕自居,因悲观抱木自杀。
《漢語大詞典》:堂餐
唐 时政事堂的公膳。新唐书·张镒传:“明年,以 两河 用兵,詔省薄御膳及皇太子食物, 鎰 因奏减堂餐钱及百官稟奉三分一,以助用度。”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定数:“太平广记载: 唐 张文瓘 居中书数年,未能食一堂餐,以为命蹇。”参见参见“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