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恒沙劫
   

《神会语录·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一卷》~59~
是故《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举恒河中沙,一沙为一恒河,尔许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不如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如此功德胜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昭明文选》卷五十九〈碑文下墓志·碑文下·头陀寺碑文〉~2539~
唐·李善注引《毛诗》曰:「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又引《法华经》曰:「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又曰:如来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
《國語辭典》:恒河(恆河)  拼音:héng hé
Ganges River
河川名。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南流经印度平原,再东流与雅鲁藏布江会合,注入孟加拉湾,全长二千七百公里,为印度重要河川。
《漢語大詞典》:恒河沙(恆河沙)
见“ 恆河沙数 ”。
《國語辭典》:恒河沙数(恆河沙數)  拼音:héng hé shā shù
印度恒河的沙多到不可计数。形容数量极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然则一家一灶神耳,又不识天下人家如恒河沙数,天下灶神亦当如恒河沙数。此恒沙数之灶神,何人为之?」简称为「恒沙」。
《国语辞典》:恒河平原(恒河平原)  拼音:héng hé píng yuán
由恒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半岛东北方。为亚洲人口、耕地高度集中的地区。
《漢語大詞典》:恒河一沙(恆河一沙)
比喻极其渺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宋秀才》:“ 宋 阴念一身蜩寄世间,真如 恆河 一沙,沧海一粟。”参见“ 恆河沙数 ”。
分類:渺小
《國語辭典》:恒河沙数(恆河沙數)  拼音:héng hé shā shù
印度恒河的沙多到不可计数。形容数量极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然则一家一灶神耳,又不识天下人家如恒河沙数,天下灶神亦当如恒河沙数。此恒沙数之灶神,何人为之?」简称为「恒沙」。
《國語辭典》:恒河沙数(恆河沙數)  拼音:héng hé shā shù
印度恒河的沙多到不可计数。形容数量极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然则一家一灶神耳,又不识天下人家如恒河沙数,天下灶神亦当如恒河沙数。此恒沙数之灶神,何人为之?」简称为「恒沙」。
《國語辭典》:中国(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漢語大詞典》:河沙
恒河 沙数。佛教以为佛世界如 恒河 沙数,多至不可胜数。见《金刚经·一体同观分》。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谓之为有,则河沙、芥子之説,虚诞难测;谓之为无,则应现感通之事,寻常立验。”后用以形容数量多得无法计算。 宋 刘克庄 《贺新郎·戊戌寿张守》词:“福寿比、河沙难算。”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社会》:“你身登九峯,河沙寿永,指示禪机,檀那跃踊。”
《漢語大詞典》:沙界
佛教语。谓多如 恒河 沙数的世界。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演勿照之明,而鉴穷沙界。” 李善 注:“《金刚般若经》曰:诸 恒河 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寧为多不?”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 元 汤式《一枝花·嘲妓名佛奴》套曲:“ 张无尽 气冲冲待打折了鶯花寨, 韩退之 嗔忿忿敢掀翻烟月牌,赢得虚名满沙界。” 明 徐渭 《梓童像赞》之一:“神在丹青,遍诸沙界,无非帝所,忠孝文武,靡祷不许。”
《漢語大詞典》:观河(觀河)
(1).古传说 禹 临 河 而得河图竹书纪年卷上:“当 尧 之世, 舜 举之。 禹 观於 河 ,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 河 精也。’呼 禹 曰:‘ 文命 治水。’言讫授 禹 河图,言治水之事。”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昔分鼇命鳸之世,观 河 拜 洛 之年。”参见“ 河图洛书 ”。
(2).佛教故事。谓 波斯匿王 观看 恒河 ,自伤发白面皱,而 恒河 不变。佛谓变者受灭,不变者原无生灭。见《首楞严经》卷二。后用以比喻佛性永恒。 清 钱谦益 《再次茂之他字韵》:“迟暮将离无别语,好将白髮喻观河。” 清 赵翼 《即事》诗:“观河性空在,老慨 波斯匿 。”
《國語辭典》:河图洛书(河圖洛書)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相传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黄河,而据以演画八卦,称为「河图」。又相传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九组不同点数组成的图画,禹因排列其次第,而成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后世将河图洛书都视为圣王治世的祥瑞徵兆。《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河图洛书,天命瑞应。」简称为「图书」。
《漢語大詞典》:殑伽
梵文的音译。古 印度 河名,即今 恒河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 阎牟那河 东行八百餘里,至 殑伽河 河源,广三四里,东南流入海处广十餘里。水色沧浪,波涛浩汗,灵怪虽多,不为物害,其味甘美,细沙随流。”
《漢語大詞典》:界沙
犹沙界。指多如 恒河 沙数的世界。语出《法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其佛以 恒河 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士。” 宋 苏辙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燕坐收心鑑,冥观閲界沙。”
《国语辞典》:巴特那  拼音:bā tè nà
Patna
城市名。位于印度东北部,濒临恒河。为比哈尔邦的首府、恒河中游农产品的集散中心,也是铁路、航空的要站。水陆交通便利,有机械、药品等工业。也称为「华氏城」。
《国语辞典》:孔坡  拼音:kǒng pō
城市名。位于印度恒河右岸,为乌塔帕拉地希省第一大城,亦为重要工商业城市。出产皮货、棉花、丝等。为印度北部的交通中心。
《漢語大詞典》:恒沙(恆沙)
见“ 恆河沙数 ”。
《國語辭典》:恒河沙数(恆河沙數)  拼音:héng hé shā shù
印度恒河的沙多到不可计数。形容数量极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然则一家一灶神耳,又不识天下人家如恒河沙数,天下灶神亦当如恒河沙数。此恒沙数之灶神,何人为之?」简称为「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