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筼筜(篔簹)  拼音:yún dāng
一种肌薄而节长的竹子,为竹中最大的一种。《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筼筜,竹之别号。」
分類:种皮竹子
《國語辭典》:浑脱(渾脫)  拼音:hún tuō
1.自然完美没有雕琢的痕迹。如:「他的作品越到晚期越显浑脱圆成。」
2.将动物的皮整张剥下而做成的革囊或皮袋。可用以盛装物品、饮料,吹气后可为渡河的浮囊。《元史。卷一五四。石抹按只传》:「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按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
3.用整张皮革做成的囊形帽子。《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太尉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帽,人多效之,谓之『赵公浑脱』。」
4.流行于蒙古、中亚的舞蹈。舞者身著胡服,头戴浑脱毡帽表演。《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传下。郭山恽传》:「工部尚书张锡为谈容娘舞,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新唐书。卷一一八。宋务光传》:「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曰『苏莫遮』,旗鼓相当,军阵势也;腾逐喧噪,战争象也。」
《漢語大詞典》:功裘
古代天子赐给卿大夫穿的一种皮袄,其做工略粗于国君所穿的“良裘”。周礼·天官·司裘:“季秋献功裘以待颁赐。” 郑玄 注:“功裘,人功微麤,谓狐青麛裘属。 郑司农 云:‘功裘,卿大夫所服。’”
《漢語大詞典》:鹿币(鹿幣)
汉 代的一种皮币。史记·孝武本纪:“天子苑有白鹿,以其皮为币,以发瑞应,造白金焉。” 司马贞 索隐:“《食货志》皮币以白鹿皮方尺,缘以繢,以荐璧,得以黄金一斤代之。”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臺 。”
分類:种皮
《漢語大詞典》:卧兔
一种皮帽的俗称。《醒世姻缘传》第一回:“三十六两银子买了一把貂皮,做了一个昭君卧兔。”
分類:种皮
《漢語大詞典》:鼓甲
(1).鼓动鳞甲。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獜》:“有兽虎爪,厥号曰獜。好自跳扑,鼓甲振奋。”
(2).裂开种皮。初学记卷十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万物皆鼓甲而出。故谓之鼓。”
《漢語大詞典》:皮屐
一种皮饰的木头鞋。 清 戴名世 《日本风土记》:“男妇皆跣足,仅曳一皮屐而已。”
分類:种皮木头
《國語辭典》:头癣(頭癬)  拼音:tóu xiǎn
病名。生于头部的一种皮肤病,由皮癣菌(一种黴菌)所引起,会逐渐蔓延而传染,有白癣、黄癣、顽癣等。
《國語辭典》:荨麻疹(蕁麻疹)  拼音:xún má zhěn
病名。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特徵是皮肤上出现很多形状不一的丘疹。丘疹出现后,会有明显的搔痒,同时在出现二十四小时内大部分会消失,之后不留痕迹,但旧疹子消失了,新的又在不同部位继续长出来。可因食物或药物过敏而引起,可给予抗组织胺药物治疗。也称为「风疹块」。
《国语辞典》:波恩病  拼音:bō ēn bìng
病名。一种皮肤病。病症包括棘细胞肥厚化、表皮角质化,属于表皮之原位癌,偶转变成鳞状细胞癌,可以放射线或开刀治疗。
《国语辞典》:瘢风(瘢风)  拼音:bān fēng
病名。一种皮肤病。开始时出现小点,渐渐蔓延成大斑点。
《国语辞典》:染革  拼音:rǎn gé
一种皮革工业的技术。将剪成花纹的镂花纸板放在牛、鹿等熟皮上印染。
《国语辞典》:热觉(热觉)  拼音:rè jué
一种皮肤的感觉。因温度的改变刺激神经末梢,将此信息传至中枢,引起热的感觉。
《国语辞典》:皮雕  拼音:pí diāo
一种皮革工艺。在处理好的皮革上,先行描图打稿,再以雕刻刀、木槌等工具凿打、刻镂出层次深浅不同的花纹,最后上色渲染,完成作品。如:「利用皮革的可塑性,每一件皮雕作品均可融入作者的视觉美感及创意巧思。」
《国语辞典》:屁漏  拼音:pì lòu
漏,一种皮下肿疮,患者经常会流脓不止。屁漏指生于肛门附近的皮下肿疮,相传此病不易治好。后比喻不好处理的麻烦。如:「别再闹事了,出了屁漏要如何交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