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狂夫  拼音:kuáng fū
1.行为狂放,不拘小节的人。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唐。杜甫 狂夫诗:「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2.狂妄无知的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汉书。卷四九。晁错传》:「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
3.精神失常的人。晋。崔豹《古今注。卷中。音乐》:「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
4.古时妇人对丈夫的谦称。唐。李白〈捣衣篇〉:「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5.古代驱疫逐鬼的人。《周礼。夏官。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
《漢語大詞典》:狂者
(1).志向高远,勇于进取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邢昺 疏:“狂者进取於善道,知进而不知退。” 隋 王通 中说·事君:“ 吴筠 、 孔珪 ,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圣人教人不是箇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
(2).狂悖之人。吕氏春秋·大乐:“狂者非不武也。” 高诱 注:“狂悖之人,虽武不足畏。”
(3).指精神病患者。《淮南子·说林训》:“狂者伤人,莫之怨也。”
《漢語大詞典》:侍疾
侍候、陪伴、护理患者。汉书·王莽传上:“世父大将军 凤 病, 莽 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 苍 到国后,病水气喘逆,上遣太医、丞相视之,小黄门侍疾,置驛马传起居以千里为程。”新唐书·姚崇传:“以母老纳政归侍,乃詔以 相王 府长史侍疾。” 宋 苏轼 《刘夫人墓志铭》:“夫人事其姑,能委曲顺其意。尝侍疾不解衣累月。”
《國語辭典》:轻度(輕度)  拼音:qīng dù
较轻微的状况。如:「轻度台风」。
《國語辭典》:狂人  拼音:kuáng rén
1.狂妄无知的人。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世不闻有师,有则哗笑之,以为狂人。」《宋史。卷一○四。礼志七》:「九鼎新名乃狂人妄改,皆无依据,宜复旧名。」
2.狂放不羁的人。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3.疯狂的人。《后汉书。卷二九。郅恽传》:「使黄门近臣胁恽,令自告狂病恍忽,不觉所言。恽乃瞋目詈曰:『所陈皆天文圣意,非狂人所能造。』」
《漢語大詞典》:脚气(脚氣)
(1).由缺乏维生素B1的病症。患者有下肢肌肉疼痛麻木、水肿或心跳气喘等症状。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唐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僕自謫过以来,益少志虑,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水浒传》第六回:“小人近日有些脚气的症候,十分走不的多路。” 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它是 上海 上等白米,吃了叫人害脚气病,寸步难行。”
(2).脚癣的俗称。参见“ 脚癣 ”。
《國語辭典》:脚癣(腳癬)  拼音:jiǎo xiǎn
病名。一种由皮癣菌感染足部所形成的皮肤病。症状是起水泡、奇痒、抓破后流黄水,严重时会导致溃澜。脚趾之间为好发部位,也称为「足癣」、「香港脚」。
《漢語大詞典》:龟背(龜背)
(1).龟的背部。亦形容物体中部隆起之状。 汉 杨修 《孔雀赋》:“首戴冠以飭貌,爰龟背而鸞颈。” 宋 苏轼 《万山》诗:“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元史·祭祀志三·宗庙上:“祏室,每室红锦厚褥一,紫锦薄褥一,黄罗复帐一,龟背红帘一,缘以黄罗带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忠义﹞室三间,黄琉璃瓦,緑琉璃龟背腰墙。”
(2).一种形似龟背的六角形装饰花纹。
(3).佝偻病。因患者背脊隆起,故名。也叫驼背。孔丛子·嘉言:“吾观 孔仲尼 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顙, 黄帝 之形貌也;脩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 成汤 之容体也。”《医宗金鉴·杂证·龟背》:“龟背坐早被风吹,傴僂背高状如龟。”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二幕:“ 李斯 说他的样子太怪,龟背,缺牙巴,耳朵又聋,一看就有些怪气,并没有什么仙气。”
(4).菜肴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会仙酒楼:“若别要下酒,即使人外买软羊、龟背、大小骨、诸色包子、玉板鮓、生削巴子、瓜薑之类。”
(5).家具名。指一种架在壁上安放食物的横板。 清 施鸿保 《闽杂记》:“俗於壁上加横板,安置食物,吾乡称为龟背, 建 邵 等处亦同。”
《國語辭典》:怔忡  拼音:zhēng chōng
1.惊悸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三日来,心怔忡无停息,意金华妖物,恨妾远遁,恐旦晚寻及也。」
2.中医上指心跳剧烈的症状。《红楼梦》第七○回:「连连接接,閒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
《國語辭典》:噤口  拼音:jìn kǒu
闭口、闭嘴。《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
《漢語大詞典》:应病(應病)
唐 时传说中的一种怪病,患者说话,体内即有应声。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洛州 有士人患应病,语即喉中应之。”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有患应病者,问医官 苏澄 ,云:‘自古无此方。今吾所撰《本草》,网罗天下药物,亦谓尽矣。试将读之,应有所觉。’其人每发一声,此中輒应,唯至一药,再三无声。过至他药,復应如初。 澄 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参见“ 应声虫 ”。
《國語辭典》:应声虫(應聲蟲)  拼音:yìng shēng chóng
随声答和的昆虫。本指唐代洛州人士所得的怪病,每发言则喉中有回应之声。见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后比喻胸无定见,随声附和的人。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抄。卷四。非文事》:「已无特见,一一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焉。」
《國語辭典》:分利  拼音:fēn lì
1.中医上指用药剂使患者出汗而使病情好转。
2.分财利。《孙子。军争》:「掠乡分众,廓地分利。」
《國語辭典》:白痴  拼音:bái chī
讥讽缺少智慧或行为愚蠢的人。如:「他常莫名其妙的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来,因此大家都笑他白痴。」
《國語辭典》:气喘(氣喘)  拼音:qì chuǎn
1.呼吸急促。《三国演义》第九九回:「时值六月天气,十分炎热,人马汗如泼水。走到五十里外,魏兵尽皆气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三人都不带得雨具,只得慌忙向前奔走,走得一个气喘。」
2.由于支气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的反复发作。如肺炎、心脏衰竭、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多有这种症状。也称为「哮喘」。
《漢語大詞典》:卧蚕(卧蠶)
(1).指形如卧蚕的眉毛。又旧时相术者称眼眶下皱纹为卧蚕。 宋 王十朋 《喻叔奇采坡诗一联酬以四十韵》诗:“愁儹卧蚕眉,痛澈伏犀脑。”《三国演义》第一回:“ 玄德 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余儿时尚见此轴,貌修伟而秀削……目光如醉,卧蚕以上赭色薄晕如微肿。”
(2).中医学名词。指患者眼下微肿。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而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
(3).兽医学名词。指骡、马舌下的两个肉阜,其形如蚕。临诊时观察其色泽以助诊断。参阅 明 喻本元 喻本亨 《元亨疗马牛驼经集·色脉论》
《國語辭典》:白浊(白濁)  拼音:bái zhuó
医学上指尿液中出现白色混浊物甚至血液。为肾炎或膀胱炎的症状,急性的会有发热、小便困难等现象,慢性的则症状较轻,但不易痊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