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绝口(絶口)
(1).闭口;住口。汉书·丙吉传:“ 吉 絶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后汉书·袁谭传:“言未絶口,头已断地。”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接过客俗子,絶口不挂时事,务为崇深,以拒止嫉妬之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经过这次失败后,他绝口不谈发财。”
(2).灭口。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居数月,祝诅事发觉,有司按验, 胥 惶恐,药杀巫及宫人二十餘人以絶口。”
(3).谓食品之味极美。 三国 魏 曹植 《谢赐柰表》:“柰以夏熟,今则冬生;物以非时为珍,恩以絶口为厚。”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肉食》:“至其可嗜、可甘与不可忘之故,则絶口不能形容之。”
《漢語大詞典》:钳口(鉗口)
(1).闭口。《淮南子·精神训》:“静耳而不以听,钳口而不以言。”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钳口下列,俯仰偷荣,非臣之始愿也。”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元白揣摩》:“到如今,满朝钳口,百僚结舌。” 茹志鹃 《出山》:“这使我钳口,使我不敢说出此来的任务。”
(2).铁钳的口。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木匠》:“他正在铁砧上,敲罢最后一锤,然后把钳口里的一张铁锨,扔在炉旁。”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杜口
闭口。谓不言。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北齐书·崔暹传:“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 宋 王禹偁 《柳赞善写真赞》:“杜口慎微,虚心养浩。” 清 唐甄 潜书·除党:“昔之雄辨如锋者,今之杜口无言者也。”参见“ 杜口裹足 ”。
分類:闭口不言
《漢語大詞典》:杜口裹足
闭口不言,停足不前。形容十分害怕。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 秦 耳。”
《漢語大詞典》:挂舌
(1).挂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諠譁不入耳,谗佞不挂舌。”参见“ 挂口 ”。
(2).闭口。 宋 黄庭坚 《赠别李端叔》诗:“古来得道人,挂舌屋壁间。”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挂口
亦作“掛口”。 犹言提及,谈到。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他事非独不掛口,亦不关心,固无浅深可示人也。” 宋 苏轼 《送刘邠倅海陵》诗:“君不见 阮嗣宗 ,臧否不挂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无耻之言,休再掛口。”
分類:提及
《漢語大詞典》:敛唇(斂脣)
闭口。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老年拗拗:“瀹茗惟以供饭后潄齿,餘则畏其性寒,敛脣避之。”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胶口(膠口)
闭口。 宋 王禹偁 《别长沙彭暐序》:“抱古人道,胶口而不敢谈;求君子儒,恍目而不得见。”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吻噤
犹闭口。 元 曹之谦 《风雪障面图》诗:“僕夫徒行亦良苦,吻噤不语心应语。”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合喙
闭口。谓沉默不言。 唐 柳宗元 《闵生赋》:“合喙而隐志兮,幽默以待尽。”
《漢語大詞典》:折口
闭口。《孔子家语·贤君》:“佞臣諂諛,窥导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 王肃 注:“折口,杜口。”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厮噤(廝噤)
闭口;无言。 明 金銮 《节节高·别怨》曲:“秋来意更深,漫思寻,音书欲写还廝噤。”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衔枚(啣枚)
(1).横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或叫喊。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周礼·夏官·大司马:“羣司马振鐸,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北齐书·平泰王归彦传:“乃载( 高归彦 )以露车,衔枚面缚……弃世。”南史·沈约传:“ 林子 衔枚夜袭,即屠其城。”《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马摘鸞铃,军士衔枚,前到 宋 军寨栅。”
(2).谓闭口不言。《楚辞·九辩》:“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南朝 梁 沈约 《〈宋书〉自序》:“夫穿掘之侣,必衔枚以晦其迹。”
(3).泛指寂静无声。文选·枚乘〈七发〉:“迴翔 青篾 ,衔枚 檀桓 。” 李善 注:“衔枚,水无声也。”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群熊:“癸卯初,有熊数十万,从内乡硤石,入西南山,衔枚并进。”
(4).指人行迹隐没。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四》:“ 文山 效之,作《黑赋》曰:‘ 孙臏 衔枚之际,半夜失踪; 达摩 面壁以来,九年闭目。’”
衔枚。枚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横衔口中,以防喧哗。 明沈采《千金记·破赵》:“疾走啣枚,刀鎗要整齐。”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誓师》:“待昏黑时,臣将左军,啣枚泝江而上五里以待。”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啣枚趋鸟道,卷甲护巖城。”
《漢語大詞典》:缄口(緘口)
《孔子家语·观周》:“ 孔子 观 周 ,遂入太祖 后稷 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谓闭口不言为“缄口”。 汉 蔡邕 《铭论》:“ 周 庙金人,缄口以慎。” 隋 王通 中说·礼乐:“汝将闭门却扫歟?不知缄口而内修也。” 清 沈起凤 《谐铎·屏角相郎》:“妯娌间有乞其谈相者,缄口不道一字。” 叶蔚林 《蓝蓝的木兰溪》:“伙房的大师傅和通讯员 小安 正在井边咬耳朵,看见她走过来就立即缄口了。”
分類:闭口不言
《漢語大詞典》:闭口(閉口)
(1).沉默,缄默。史记·张仪列传:“ 楚王 曰:‘愿 陈子 闭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白头趋走里,闭口絶谤訕。” 巴金 《沉落》:“说到读书上来,我只好闭口了。”
(2).犹灭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吏觉知,使 长安 尉 奇 等往捕 开章 。 长 匿不予,与故中尉 蕑忌 谋,杀以闭口。” 张守节 正义:“谋杀 开章 ,以闭絶谋反之口也。”
(3).指一定时间内停止通航。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熙宁 中,欲行冬运。 汴渠 旧制有闭口,十月则舟不行,於是以小船数十,前设碓,以擣冰,役夫苦寒,死者甚众。”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十月闭口:“近时 天津 海口,每至冬日,海舶不通,谓之封河,颇近 宋 时 汴渠 闭口之例。”
《漢語大詞典》:囊括
(1).包罗;包含。 汉 扬雄 《羽猎赋》:“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北史·王轨传论:“弥纶三极、囊括百代。” 清 黄遵宪 《感怀》诗:“大哉圣人道,百家尽囊括。” 闻一多 《一个白日梦》:“看,它不但囊括了全部的空间‘顶天立地’,还垄断了整个的时间‘继往开来’!”
(2).括囊。喻闭口不言。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天下有道,君子扬于王庭以正小人之罪,而莫敢不服。天下无道,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
《漢語大詞典》:卷舌(捲舌)
卷起舌头。形容不敢直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公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於僕也。将恐天下之人,捲舌而不言。” 晋 郭颁 《古墓斑狐记》:“将恐天下之人,捲舌而不言;智谋之士,望门而不进。”参见“ 卷舌 ”。
(1).不开口;闭口不言。文选·扬雄〈解嘲〉:“是以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 李善 注:“言不敢奇异也。故欲谈者卷舌而不言,待彼发而同其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猛士婴城,谋臣卷舌。” 瞿蜕园 注:“卷舌:不开口,无计可施。” 唐 李白 《感遇》诗之四:“举国莫能和, 巴 人皆卷舌。” 明 刘基 《述志赋》:“众畏谗而卷舌兮,孰能白予之忠诚。”
(2).星名。汉书·天文志:“﹝ 元帝 ﹞二年五月,客星见 昴 分,居卷舌东可五尺,青白色,炎长三寸。占曰:‘天下有妄言者。’”隋书·天文志上:“卷舌六星在﹝昴﹞北,主口语,以知佞谗也。”
(3).喻邪佞之人。 清 钱谦益 《贺文司理诗册序》:“自今以往,固将黜卷舌於天街,投谗人於有北。”
(4).把舌头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