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无尽(無盡)  拼音:wú jìn
没有穷尽、止境。如:「伟人已逝,但国人仍对他有无尽的怀念。」
《漢語大詞典》:劝分(勸分)
劝导人们有无相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穡,劝分,此其务也。” 杜预 注:“劝分,有无相济。” 杨伯峻 注:“劝分者,劝其有储积者分施之也。”国语·晋语:“懋穡劝分,省用足财。” 韦昭 注:“劝有分无。” 元 揭傒斯 《逸士陈君墓志铭》:“凶年飢岁,发廩賑贷,不待劝分。” 清 黄宗羲 《赵州李公救菑记》:“从来救菑之法……曰发仓廪,曰劝分,如此而已。”
《漢語大詞典》:三无(三無)
(1).谓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 疏:“此三者,皆谓行之在心,外无形状,故称无也。”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五有三无,匪君不极。”
(2).佛教语。指空、无相、无作。亦泛指佛法。 唐 王勃 《释迦佛赋》:“恩霑九有,行洽三无。”
《國語辭典》:切身  拼音:qiè shēn
1.近身。唐。韩愈〈上张仆射第二书〉:「乐不可舍者,患不能切身也。」
2.与自身密切相关。宋。朱熹〈答程正思书〉:「朝夕点检,是切身之急务。」也作「切己」。
3.亲身、自身。如:「晚归的人要特别留心切身的安全。」
《漢語大詞典》:空观(空觀)
佛教语。对空谛的观想。以体认无相为宗。亦指天台宗所立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观)之一。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禪室栖空观,讲宇析妙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空观假观第一观,佛言世諦不可乱。” 清 龚自珍 《正译第五》:“修三止者,是体真止依止。修三观者,是空观依止。”参见“ 空諦 ”。
《漢語大詞典》:空谛(空諦)
佛教语。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之一。阐明缘生不实的真理。 清 龚自珍 《最录〈永嘉集〉》:“《奢摩它颂》,天台空諦也。”
《國語辭典》:虚骄(虛驕)  拼音:xū jiāo
肤浅而骄傲。如:「他为人虚骄,使人厌恶。」
《漢語大詞典》:质非文是(質非文是)
谓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语本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説,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宋 苏轼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犂叟。”
《国语辞典》:三解脱门(三解脱门)  拼音:sān jiě tuō mén
佛教称空、无相、无愿三种修行方法。空是无我,也没属于我的客体;无相是对一切都不想、不念;无愿是对生死轮回不生愿求。修行者对三者可由禅思入定,而證悟解脱。《大智度论》卷二○:「摩诃衍义中是三解脱门缘诸法实相,以是三解脱门观世间即是涅槃。」也作「三昧」、「三空」、「三解脱」、「三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