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燥渴
(1).口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有 祝生 造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
(2).干燥,迫切需要水分。 茅盾 《三人行》十:“站在水车边看清冷的水汩汩地灌到燥渴的田里去。”
《國語辭典》:饥渴(飢渴)  拼音:jī kě
1.饥饿、口渴。《左传。昭公四年》:「杜泄见,告之饥渴,授之戈。」《汉书。卷四九。爰盎传》:「会天寒,士卒饥渴。」
2.比喻殷切的期望。《文选。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
《國語辭典》:消渴  拼音:xiāo kě
中医上指口渴饮水多而小便多。即今之糖尿病。《梁书。卷三三。王僧儒传》:「吾无昔人之才而有其病,癫眩屡动,消渴频增。」《聊斋志异。卷二。阿宝》:「生忽病消渴,卒。」也称为「糖尿病」、「渴病」。
《漢語大詞典》:酒渴
指酒后口渴。 唐 李群玉 《答友人寄新茗》诗:“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与春风酒渴人。” 唐 皮日休 《闲夜酒醒》诗:“酒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
分類:酒后口渴
《国语辞典》:风热(风热)  拼音:fēng rè
中医上指风邪挟热。主要症状有发热重、恶寒轻、口渴、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浮数、严重则见口燥、舌乾、目赤、咽痛、衄血等,都称为「风热」。
《漢語大詞典》:销渴(銷渴)
即消渴。中医学病名。因口渴、易饥、尿多、消瘦,故名。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亦有指急性热病中口渴多饮为销渴者。《花月痕》第四一回:“病非销渴,远山底事重描?”
《國語辭典》:热症(熱症)  拼音:rè zhèng
中医上指身体发热、面红、口乾、唇红、便秘、烦躁等症状。多为感染性疾病所引起新陈代谢活动过盛而产生的疾病。
《国语辞典》:叫渴  拼音:jiào kě
北平方言。指口渴想喝水。如:「烈日当头,令人叫渴。」
《漢語大詞典》:渴暍
口渴,暑热。 唐 元结 《寒泉铭》:“於戏寒泉,瀛瀛江渚,堪救渴暍,人不之知。”
分類:口渴暑热
《漢語大詞典》:溢饮(溢飲)
中医病名。因口渴暴饮,以致水气外溢于肌肤肠胃的一种疾病。《素问·脉要精微论》:“其耎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王冰 注:“面色浮泽,是为中湿,血虚中湿,水液不消,故言当病溢饮也。以水饮满溢,故渗溢而易(溢)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国语辞典》:怒猊渴骥(怒猊渴骥)  拼音:nù ní kě jì
愤怒的狮子用脚挑动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水泉。比喻书法的骨力雄健,笔势奔驰。语本《新唐书。卷一六○。徐浩传》:「尝书四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国语辞典》:生津止渴  拼音:shēng jīn zhǐ kě
润喉且消除口渴的感觉。如:「芦笋汁生津止渴,是广受欢迎的消暑饮料。」
《国语辞典》:思贤如渴(思贤如渴)  拼音:sī xián rú kě
思慕贤才,有如口渴极需饮水。形容求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梁书。卷三○。顾协传》:「伏惟陛下未明求衣,思贤如渴,爰发明诏,各举所知。」也作「求贤如渴」、「求贤若渴」。
《国语辞典》:忍饥受渴(忍饥受渴)  拼音:rěn jī shòu kě
忍受饥饿口渴。形容生活贫困。《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捉季布传文》:「忍饥受渴终难过,须投分义旧情亲。」
《国语辞典》:风热感冒(风热感冒)  拼音:fēng rè gǎn mào
因受到风热邪气而发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微恶风寒、自汗、鼻塞无涕、咽喉肿痛、咳嗽、痰稠黄、口渴、舌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等,都称为「风热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