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烦暑(煩暑)
闷热;暑热。南史·梁武陵王纪传:“季月烦暑,流金鑠石,聚蚊成雷,封狐千里。” 宋 辛弃疾 《御街行》词:“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明 杨慎 《渔家傲》词:“六月 滇 南波漾渚,水云乡里无烦暑。” 郑泽 《夏夜作》诗:“烦暑不我蒸,灵宫自澄澈。”
分類:闷热暑热
《漢語大詞典》:炎埃
(1).暑热。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颶风寝毒,炎埃罢厉。” 明 刘基 《丹霞蔽日行》:“炎埃被九野,照灼后土赤。”
(2).火灰。新唐书·儒学传序:“ 禄山 之祸,两京所藏,一为炎埃,官幐私褚,丧脱几尽。”
分類:暑热火灰
《漢語大詞典》:暑暍
(1).犹中暑。 汉 王充 论衡·言毒:“盛夏暴行,暑暍而死,热极为毒也。”
(2).暑热。宋史·陶弼传:“课民植木官道旁,夹数百里,自是行者无夏秋暑暍之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余尝谓风寒暑暍皆可作疾,何必定有鬼作祟。”参见“ 暑热 ”。
分類:暑热中暑
《漢語大詞典》:暑热(暑熱)
(1).盛夏时期的炎热。《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水以充肠,以支暑热。”《水浒传》第一○五回:“ 宋江 等冒着暑热,汗马驰驱。” 郭小川 《秋歌》之二:“暑热不长久哟,乌云会消散;时光呵,又为我们送来个好秋天!”
(2).中医指外感暑邪的一种热症。 清 王孟英 温热经纬·三时伏气外感篇:“暑热深入,伏热烦渴。”
《漢語大詞典》:暍暑
暑热。元诗纪事卷四五引《福宁州谣》:“时维癸巳夏五月,暍暑微民正愁絶。”
分類:暑热
《漢語大詞典》:酷毒
(1).残酷毒辣。隋书·炀帝纪下:“迴首面内,各怀性命之图;黄髮稚齿,咸兴酷毒之嘆。”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又其甚者,遂残毁其肢体,为缠足之酷毒,尤杀机之暴著者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二:“他们怎样勇敢地作战……大炮怎样酷毒地压迫他们的阵地,都可以在这一幕里表现出来。”
(2).指暑热。 五代 齐己 《夏雨》诗:“当时消酷毒,随处有清凉。”
《漢語大詞典》:晚热(晚熱)
指秋天的暑热。 晋 王羲之 《杂帖》二:“秋日感怀深。得五日告,甚慰。晚热盛,君比可不迟復问。” 唐 白居易 《残暑招客》诗:“谁能淘晚热?闲饮两三盃。”
分類:秋天暑热
《漢語大詞典》:避暑
(1).辟除暑热;免受暑热。墨子·公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养猪:“圈不厌小,圈小则肥疾;处不厌秽,泥秽得避暑。”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荷花》:“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2).天气炎热时到凉爽的地方去住。汉书·元后传:“初, 成都侯 商 尝病,欲避暑,从上借 明光宫 。”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诗之一:“避暑 云安县 ,秋风早下来。” 茅盾 《昙》:“你是小胖子,所以怕热,仍旧要到 普陀 去避暑的罢?”
(3).避免中暑。 周瘦鹃 《拈花集·蔷薇开殿春风》:“ 中国 国药店有野蔷薇露,饮之清火避暑。”
《漢語大詞典》:炎蒸
亦作“ 炎烝 ”。
(1).暑热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五月炎烝气,三时刻漏长。” 唐 杜甫 《热》诗之三:“歘翕炎蒸景,飘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词:“当是时, 河朔 飞觴,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六月炎蒸驱万马,二 崤 风雨断千山。”
(2).指炎热地区。 明 吴承恩 《赠冯南淮比部谪茂名》诗:“昨日尚书郎,今日投炎蒸。”
《漢語大詞典》:清暑
(1).消除暑热;避暑。文选·张衡〈西京赋〉:“其远则 九嵕 甘泉 ,涸阴沍寒,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 薛综 注:“帝或避暑於 甘泉宫 ,故云清暑。” 唐 卢纶 《天长久词》:“天子方清暑,宫娃起夜妆。”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八年:“ 辽 主如 频蹕淀 清暑。”如:夏天吃西瓜可以清暑。
(2). 晋 宫殿名。晋书·孝武帝纪:“﹝ 太元 ﹞二十一年春正月,造 清暑殿 。”太平御览卷一七五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晋中兴书》:“ 烈宗 起 清暑殿 。” 唐 李白 《怀古》诗:“别殿悲 清暑 ,芳园罢 乐游 。” 王琦 注引景定建康志:“ 清暑殿 在 台城 内, 晋孝武帝 建。殿前重楼复道通 华林园 ,爽塏奇丽,天下无比,虽暑月常有清风,故以为名。”
《漢語大詞典》:徂暑
(1).《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郑玄 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 晋 夏侯湛 《大暑赋》:“乃三伏相仍,徂暑肜肜。上无纤云,下无微风。扶桑赩其增燌,天气曄其南升。”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一:“河葭肃徂暑,江树起初凉。” 宋 苏轼 《和连雨独饮》诗之二:“清风洗徂暑,连雨催丰年。” 郑泽 《答钝根》诗之二:“余家 金华 麓,徂暑悲分影。炎嚣信两忘,但惜长途梗。”
(2).指季夏。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季夏亦曰徂暑。” 徐坚 注:“徂,往也,言暑始往也。”
(3).谓暑热消逝。 唐 孙逖 《立秋日题安昌寺北山亭》诗:“徂暑迎秋薄,凉风是日飘。果林餘苦李,萍水覆甘蕉。”
《漢語大詞典》:炎熇
亦作“ 炎歊 ”。 暑热。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城繁草树,旱气飞炎熇。”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江陵议分祀天地:“夏至盛暑,而骏奔於炎歊之中,六飞再驾,斯为戾矣。” 明 张煌言 《暑夜独坐》诗:“炎熇如酷吏,入夜气犹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一天凉月洗炎熇,庭院无人太寂寥。”
分類:暑热
《漢語大詞典》:避炎
逃避暑热。 清 李调元 《避炎》诗:“避炎如避寇,逐北尽投林。”
《漢語大詞典》:触暑(觸暑)
(1).冒着暑热。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冒寒触暑,以走权门。” 清 姚世钰 《吴兴太守行》:“是时三伏热,触暑如遭烹。”
(2).中暑。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十神人》:“时先君子年六十四,偶触暑,腹疾大作,医药罔效。”
分類:中暑暑热
《漢語大詞典》:午暑
夏季中午的暑热、炎气。 宋 范成大 《慈姥岩与送客酌别风雨大至》诗:“山灵知我厌尘土,唤起蛰雷鏖午暑。” 宋 陆游 《残暑得小雨颇凉》诗:“午暑不可触,忽惊如许凉。”
《漢語大詞典》:暑热(暑熱)
(1).盛夏时期的炎热。《淮南子·齐俗训》:“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水以充肠,以支暑热。”《水浒传》第一○五回:“ 宋江 等冒着暑热,汗马驰驱。” 郭小川 《秋歌》之二:“暑热不长久哟,乌云会消散;时光呵,又为我们送来个好秋天!”
(2).中医指外感暑邪的一种热症。 清 王孟英 温热经纬·三时伏气外感篇:“暑热深入,伏热烦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