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热症(熱症)
热病。中医常指发热、口渴、舌红、便秘、烦躁不安、脉搏快等综合症状。《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当下 少府 在山中行得正闷,况又患着热症的,忽见这片 沱江 ,浩浩荡荡,真个秋水长天一色,自然觉得清凉,直透骨髓。”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六:“ 王 家遣人来报说五嫂也患着热症很危险。五嫂的热症,我想来也怕是肠伤寒罢?”
《漢語大詞典》:瘅疾(癉疾)
热病。 汉 王充 论衡·顺鼓:“其有旱也,何以知不如人有癉疾也。”
分類:热病
《漢語大詞典》:春温
(1).春天的温暖。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 宋 苏轼 《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诗:“时於冰雪中,笑语作春温。” 清 孙枝蔚 《薤露行》:“春温变秋肃,朝阳成夕曛。” 鲁迅 《集外集拾遗·亥年残秋偶作诗》:“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2).指春暖之时。宋史·李若谷传:“卒挽舟过境,寒瘠甚者,留养视之,须春温遣去。”
(3).中医病名。伏气温病的一种。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发的急性热病。
(4).中医病名。新感温病的一种。指春季感受风热而发的急性热病。
《漢語大詞典》:红汗(紅汗)
(1).妇女的汗。因妇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则与之俱下,其色红,故曰红汗。 唐 李端 《胡腾儿》诗:“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按,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红汗谓 杨贵妃 夏日畏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
(2).中医学症候名。外感热病过程中见鼻衄,其热随衄而解,犹汗出而热解,故称红汗。
《漢語大詞典》:热病(熱病)
(1).中医病症名。指冬天受寒,到了夏季因时令之热而发的疾病。《素问·热论》:“ 黄帝 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热病之脉,阴阳俱浮,浮之滑,沉之散濇。”
(2).痘疮的古称。俗称天花。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古人以痘为热病:“古无痘名,故但谓之热病。”
(3).泛指一切急性发作,以体温增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我也走回统舱里,向我的铺位上倒下去,我的头像发热病似的涨痛,我几乎要放声痛哭起来。”
《漢語大詞典》:战汗(戰汗)
(1).恐惧出汗。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拜伏无路,不胜惶惕。轻冒威重,战汗交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 顥 不胜区区,敢闻左右。俯伏阶屏,用增战汗。”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恨不得目下天昏日晚。諕的那舞女歌儿似受战汗,难施逞乐艺熟閒。”
(2).中医学病症名。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脉浮,故知汗出解也”集注引 沈明宗 曰:“夫自解証,有从衄解,有从下血而解,有从下利而解,有从小便暗除而解者,此即太阳战汗之一端。”
《漢語大詞典》:热毒(熱毒)
中医病症名。即温毒。指火热病邪郁结成毒。也是疔疮、丹毒、热疖等急性热病的统称。 宋 赵叔向 《肯綮录·东坡易箦》:“昨日齿中出血,如蚯蚓状无数,盖是热毒,根深不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漏卢:“漏卢下乳汁,消热毒,排浓止血,生肌杀虫。”红楼梦第三四回:“刚才捱打,又不许叫喊,自然急的热毒热血未免存在心里。”
《漢語大詞典》:温病
中医学病名。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热病的总称。《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於寒,春必温病。” 汉 张仲景 伤寒论·伤寒例:“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司徒 中山 祝恬 ,字 伯林 ,公车徵,道得温病。”
《漢語大詞典》:瘟病
中医对各种急性热病的统称。有春瘟、暑瘟、伏瘟等。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小二曰:‘瘟病过人,我们尚自不去看他,秀才你休去。’”《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瘟疫》:“瘟疫总括:瘟病伤寒传变同,感寒即病伤寒名,冬受寒邪春復感,因感而发温病成;至夏感发为热病,逐户相传乃天行,四时不正为时气,痧疹瘟癍要详明。”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一两天后,果然来了百余头牛,可是这些牛又都是骨瘦如柴,其中尚有一些带瘟病的。”
《漢語大詞典》:内陷
中医学名词。凡温热病邪不从外解,深入脏腑,或疮疡病毒不外泄,反向内攻,从而出现高热,烦躁、神昏、惊厥等症状者,称为“内陷”。《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见点证治》“已出復隐谓之陷”注:“痘已见点,復隐藏不见者,谓之毒气内陷也。”
《漢語大詞典》:湿温(濕温)
中医学病名。外感热病之一,古代统属伤寒。后世认为本病由湿蕴于内,再感温邪而成。病情缠绵,病程较长,变症较多,有湿重于热和热重于湿的不同。《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轰天雷》第八回:“不多时,医生来了,诊过脉,説这是湿温,来势尚轻,不妨。”
《漢語大詞典》:龌龊热(齷齪熱)
暑热病。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图说·七十二候》:“土气润,故蒸鬱为溽湿,俗称齷齪热是也。”
分類:暑热热病
《漢語大詞典》:百合病
一种热病的后遗症。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百合:“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
分類:热病
《漢語大詞典》:温沴
因气不和引起的热病灾害。 王闿运 《龙中允妻熊氏墓表》:“今皇四载,国多温沴,夫疾维几,既穷医祷,睋而有间,恭人暴卒。”
《漢語大詞典》:缠经(纏經)
即传经。中医学名词。指外感热病的六经传变。即本经症候消失,而变为另一经症候。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珍 连忙请了大夫看视,説感冒起的,如今缠经,入了足阳明胃经,所以譫语不清,如有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