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朝真
(1).道教谓朝见真人。 唐 吕岩 《雨中花》词:“愿逢一粒,九霞光里,相继朝真。”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楔子:“盖凡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后,方得昇九天朝真而观 元始 。”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访道》:“晓来控鹤朝真去,不带青天一片云。”
(2).道家修炼养性之术,犹佛家之坐禅。 宋 苏轼 《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晴牎嚥日肝肠暖,古殿朝真屨袖香。”《水浒传》第五三回:“当下 公孙胜 引着 戴宗 、 李逵 到 松鹤轩 内,正值真人朝真纔罢,坐在云床上。”
《國語辭典》:散木  拼音:sǎn mù
无用的木材。《庄子。人间世》:「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也称为「散材」。
《國語辭典》:理性  拼音:lǐ xìng
1.心理学上指一种个人风格类型。此种类型的特质为以逻辑推理方式来观察事情。不易显露情感,不善同情,也不在意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相对于感性而言。如:「理性的人虽似无情,但在法理的维护上立场比较稳。」
2.思考、判断、推理等的能力。相对于感性而言。
3.理智、冷静。如:「遇到大事千万要理性思考,沉著应对,切莫感情用事,坏了大局。」
《漢語大詞典》:恬养(恬養)
谓以恬静涵养性情。语本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 郭象 注:“恬静而后知不荡,知不荡而性不失也。” 唐 元稹 有《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因成十八韵见寄〉,乐天前篇到时,适会予亦宴 镜湖 南亭 ,因述目前所睹以成酬答,末章亦示暇诚则势使之然,亦欲粗为恬养之赠耳》诗。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序》:“余大父司徒公,虽贵仕而喜廉退恬养。”
《漢語大詞典》:修性
养性,涵养性情。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学则正,否则邪。”
《漢語大詞典》:操舍
(1).执持和舍弃。《淮南子·要略》:“操舍开塞,各有龙忌。” 清 梅曾亮 《台湾府知府盖君墓志铭》:“天乃雨,民呼为‘太守雨’。其行事操舍适机会,又如此。”
(2).指理学家所视为的修心养性的关键。语本《孟子·告子上》:“ 孔子 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朱熹 集注:“ 孟子 引之,以明心之神明不测,得失之易而保守之难,不可顷刻失其养。”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示喻日用工夫如此,甚善。然亦且要见一大头脑分明,便於操舍之间有用力处。”
《國語辭典》:修养(修養)  拼音:xiū yǎng
1.修治涵养使学问道德臻于精美完善。元。张养浩〈寿子〉诗:「由弗修养,道乃违叛。」《红楼梦》第五三回:「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祀祖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
2.品德、风度。如:「他是一位很有修养的人。」
《漢語大詞典》:理心
犹言修心养性。庄子·则阳:“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谓:遁其天,离其性,灭其情,亡其神,以众为。”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酒足以合欢而不湛,乐足以理心而不淫。” 唐 白居易 《卧听法曲霓裳》诗:“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
分類:养性
《國語辭典》:习性(習性)  拼音:xí xìng
1.长期养成的习惯与性情。《北史。卷八一。儒林传。序》:「夫帝王子孙,习性骄逸。」
2.修身养性。《北史。卷四二。常爽传》:「六经者,先王之遗烈,圣人之盛事也,安可不游心寓目习性文身哉!」
《漢語大詞典》:治性
修性,养性。 汉 刘向 说苑·建本:“积小之能大者,其惟 仲尼 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 汉 蔡邕 《琴赋》:“通理治性,恬淡清溢。”《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
分類:养性
《漢語大詞典》:导养(導養)
摄生养性。《文选·嵇康〈养生论〉》:“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餘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李周翰 注:“导,摄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 葛洪 ﹞少以儒学知名,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
《漢語大詞典》:养命(養命)
保养性命。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故 神农 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你想他要乘人之急,要在我孤儿寡妇养命的产业上赚钱。”
《漢語大詞典》:道养(道養)
犹导养。指摄生养性。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之三:“吾兄道养甚腴,清朗之气,十倍於弟,及时进学,何快如之!”
《漢語大詞典》:养情(養情)
涵养性情。荀子·礼论:“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 杨倞 注:“无礼义文理,则纵情性不知所归也。”
《國語辭典》:小修  拼音:xiǎo xiū
小规模的修整。如:「这堤防坏得不严重,赶快派人小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