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缘起(緣起)  拼音:yuán qǐ
1.事物的由来。
2.著书的人记其编著的原由,与序文略同。《金七十论。卷上》:「说此偈缘起。」
3.声明发起一事的文字,与启事略同。
4.一种流行于唐代的说唱艺术。叙述故事的始末缘由,作品均为宣扬佛教教义和讲述佛教故事。现存作品有《丑女缘起》、《目连缘起》等。
《國語辭典》:诋毁(詆毀)  拼音:dǐ huǐ
说人短处,毁谤他人。《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交游阘茸,沉迷曲蘖,横兴讥谤,诋毁朝士。」《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您平常间诋毁我做『李亚子斗鸡小儿,初何足言。』今日为小儿拿来,您怎生作活计么?」
《國語辭典》:编者(編者)  拼音:biān zhě
编辑工作的执行人。如:「编者的话」。
《漢語大詞典》:补缉(補緝)
修补。宋书·刘义欣传:“ 义欣 纲维补缉,随宜经理,劫盗所经,立讨诛之制。” 宋 叶适 《吕君墓志铭》:“ 吕君 用一扇十年尚补缉之,道遇坠炭数寸,亦袖携以归。”
整理编辑。旧唐书·经籍志上:“ 玄宗 曰:‘内库皆是 太宗 、 高宗 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於检閲。’”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 孔 门相传旧本耳, 朱子 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
《漢語大詞典》:编校(編校)
编辑校订。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予编校 昭文 书时,预详定浑天仪。” 曹靖华 《飞花集·到赤松林去》:“这是 鲁迅 先生亲手编校,自己拿钱印的。”
《漢語大詞典》:缉缀(緝綴)
编辑缀合。梁书·胡僧祐传:“﹝ 胡僧祐 ﹞性好读书,不解缉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书策落次,难以缉缀,后人假合,多差远意。”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转将深意諭旁人,缉缀疵瑕遣潜説。”朱子语类卷七八:“疑当时自有一般书如此,故老子五千言皆缉缀其言,取其与己意合者则入之耳。”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 晋 傅咸 集‘七经’语为诗; 北齐 刘昼 缉缀一赋,名为《六合》。”
分類:编辑缀合
《國語辭典》:版本  拼音:bǎn běn
1.版与本分别指古代的简牍和缣帛,都是用来记载文字的工具,故二者合称即是书本的通称。也作「板本」。
2.书籍因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方式等不同,而有各类版本问世。如活字本、写本、抄本、影本等。也作「板本」。
《國語辭典》:选本(選本)  拼音:xuǎn běn
将一人或多人的作品,选出精华篇章,汇集成的书,称为「选本」。
《國語辭典》:编撰(編撰)  拼音:biān zhuàn
编写撰述。如:「他将长期蒐集的资料编撰成书。」
《漢語大詞典》:编刬(編剗)
编辑删削。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我身蹈 丘軻 ,爵位不早綰。固宜长有人,文章绍编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李侍郎:“有集二十卷,手自编剗,去留甚严。”
分類:编辑删削
《國語辭典》:缀辑(綴輯)  拼音:zhuì jí
连缀编辑。《汉书。卷一○○。叙传下》:「探纂前记,缀辑所闻。」
分類:缀辑编辑
《漢語大詞典》:合编(合編)
(1).编在一起。诗·小雅·南陔序《南陔》……有其义而亡其辞” 汉 郑玄 笺:“遭 战国 及 秦 之世而亡之,其义则与众篇之义合编,故存。”
(2).共同编辑。《文学报》1984.4.26:“﹝ 郑成义 ﹞先后与 福庚 合编了诗集《上海组诗》《烟囱下的短歌》《河山春色》及个人专集《喜报》《鼓点集》、组诗《红色厂谱》等。”
《漢語大詞典》:缀集(綴集)
连缀汇集。多用于著述、编辑。后汉书·应劭传:“ 劭 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著《汉官礼仪故事》。”晋书·司马彪传:“ 彪 由此不交人事,而专精学习,故得博览羣籍,终其缀集之务。” 宋 李纲 《〈古灵陈述古文集〉序》:“其性理之学,庶几 子思 、 孟軻 ,非近时区区缀集章句,务为应用之文者所能髣髴也。”
《國語辭典》:报社(報社)  拼音:bào shè
编辑、发行报纸的机构。也称为「报馆」。
《漢語大詞典》:缀学(綴學)
谓从事编辑前人旧文之学问。大戴礼记·小辨:“子曰:‘唯社稷之主,实知忠信。若 丘 也,缀学之徒,安知忠信?’” 孔广森 补注:“缀学,捃拾闻见以为学也。”《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絶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 吕向 注:“缀,缉也。” 章炳麟 《检论·商鞅》:“今缀学者不能持其故,而以抑民恣君蔽罪于 商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