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印板
(1).用以印刷的底板,有木板、金属板等。 宋 王溥 五代会要·经籍:“ 后唐 长兴 三年二月,中书门下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卖契刻了印板,这些小见识的,必然笑我。” 茅盾 《子夜》十二:“厂里的工人并不是一个印板印出来的。”
(2).指印本。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今天下印书,以 杭州 为上……京师比岁印板,殆不减 杭州 ,但纸不佳。”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卷四:“昔时文字,未有印板,多是写本。”
(3).谓用印板印刷。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闻五经印版,自 冯道 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你儜瞧,这角花不是印板的,是用笔画出来的。”
(4).比喻死板不变。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一:“世无印板诗格,前与后原不必其尽相袭也。” 李大钊 《史观》:“纪录里的历史是印板的,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
(5).一种大型印章。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 金树旺 和 石得富 拿了印板,往两面包窑的粮堆上打印。”
《國語辭典》:版本  拼音:bǎn běn
1.版与本分别指古代的简牍和缣帛,都是用来记载文字的工具,故二者合称即是书本的通称。也作「板本」。
2.书籍因编辑、传抄、刻版、排版或装订方式等不同,而有各类版本问世。如活字本、写本、抄本、影本等。也作「板本」。
《漢語大詞典》:墨帖
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宋 陆游 《南唐书·后妃诸王传·黄氏》:“ 元宗 、 后主 俱善书法……购藏 钟 王 以来墨帖至多。”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庐陵萧氏本:“右先伯父 太博 作邑 和州 之 仓山 ,得墨帖于丞相 兗国 刘公 。”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大凡学古人书,当观真蹟,方得其运笔之一二,墨帖无为也。”
《國語辭典》:钞本(鈔本)  拼音:chāo běn
用手抄写的书籍。如:「手钞本」。也称为「写本」、「抄本」。
《國語辭典》:碑帖  拼音:bēi tiè
1.泛指书法作品的墨拓本或墨迹本。
2.古代书法家留传后代的书法,刻于石碑者称之为「碑」,写于纸绢者称之为「帖」。后世用版刻或石刻翻刻前人墨迹的拓本,也称为「帖」。如「淳化阁帖」等。
《國語辭典》:字帖  拼音:zì tiè
学习书法所用的临摹习字碑帖的通称。如:「选用好字帖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要务。」
《漢語大詞典》:镂本(鏤本)
刻印本。 明 杨慎 《〈新刊岑嘉州诗〉序》:“ 岑 诗故有鏤本,岁渐漫灭。”
分類:刻印印本
《國語辭典》:样本(樣本)  拼音:yàng běn
1.用来展示给买主,作为议价标准的物品图样或一部分货物。
2.在母全体中选取一部分个体,加以观察或试验,此一部分资料,称为「样本」。
《漢語大詞典》:法书帖(法書帖)
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
《漢語大詞典》:类帖(類帖)
即法帖。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 王国维 《校松江本〈急就篇〉》:“ 明 正统 初, 吉水 杨政 得 叶石林 所摹 皇象 章草本,刊石于 松江 。又以 宋仲温 所摹者补其闕字。 明 季类帖亦翻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