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庭
(1).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 唐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诗:“ 山阴 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宋 苏轼 《留题仙都观》诗:“飞符御气朝百灵,悟道不復诵《黄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曩所授《黄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
(2).指 晋 王羲之 书写的《黄庭经》法帖。 宋 秦观 《春日》诗之四:“春禽叶底引圆吭,临罢《黄庭》日正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曹娥》《乐毅》,尚有蹊径可寻,至《兰亭》《黄庭》,几莫知其端倪矣。”
(3).指中央。黄庭内景经 务成子 题解:“黄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脑中、心中、脾中,故曰黄庭。”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方向呵,镇黄庭,通紫极,子午坤乾。”亦特指脾。一说为体中的虚拟之所。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人以黄庭为脾。不然也,黄庭有名而无所,冲气之所在也。”
《漢語大詞典》:颜帖(顔帖)
指 唐 书法家 颜真卿 的法帖。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跋自书·临颜平原诰书后:“颁誥之时, 王 程 於迈,不获从 鲁公 自书之例,因临 颜 帖,为之抚然。”
《漢語大詞典》:墨帖
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宋 陆游 《南唐书·后妃诸王传·黄氏》:“ 元宗 、 后主 俱善书法……购藏 钟 王 以来墨帖至多。”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庐陵萧氏本:“右先伯父 太博 作邑 和州 之 仓山 ,得墨帖于丞相 兗国 刘公 。”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大凡学古人书,当观真蹟,方得其运笔之一二,墨帖无为也。”
《漢語大詞典》:类帖(類帖)
即法帖。名家书法的拓本或印本。 王国维 《校松江本〈急就篇〉》:“ 明 正统 初, 吉水 杨政 得 叶石林 所摹 皇象 章草本,刊石于 松江 。又以 宋仲温 所摹者补其闕字。 明 季类帖亦翻刊之。”
《漢語大詞典》:古香
指图书、藏画、法帖等发出的气味。 宋 陆游 《小室》诗:“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自注:“‘古香’见 米元章 《书画史》。”按, 宋米芾《书史》《寄薛绍彭刘泾》诗句为:“图书满室翰墨香, 刘 薛 何时眼中见?” 清 金农 《怀人絶句》之二七:“收藏三百十种帖,一一旧搨浮古香。”
《漢語大詞典》:青李
(1).李子的一种。 晋 王羲之 《来禽帖》:“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宋 苏轼 《次荆公韵》之一:“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 逸少 手亲栽。” 元 虞集 《题康里子山尚书凝春小隐六韵》:“人间应得函封帖,青李来禽绕舍栽。”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李
(2).法帖名。 晋 王羲之 所书。以首句有“青李”字样得名。 宋 苏轼 《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之一:“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青李》。”
《漢語大詞典》:禊帖
《兰亭序》帖的别称。 晋 王羲之 著名行书法帖之一。以帖中有 兰亭 修禊事语,故名。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 龚圣予 云:《禊帖》有 大业 间石本,其后有 隋 诸臣衔位。然则在 智永 未藏之先,此帖亦尝入御府。”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应谐》:“ 子固 ( 赵子固 )披湿衣立浅水中,手持《禊帖》语人曰:‘《兰亭》在此,餘不足问。’” 清 姚鼐 《钱舜举萧翼赚兰亭图》诗:“ 越 僧世得 钟 张 法,头白朝朝摹《禊帖》。”
《漢語大詞典》:十三行
(1).法帖名。 晋 王献之 所书《洛神赋》真迹,至 南宋 时仅存十三行,共二百五十字。故名。今传本有玉版十三行、柳跋十三行两种。参阅 元 虞集 道园学古录卷十一。
(2).鸦片战争前 广州 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行名称起于 明 代,意义不详。俗亦称“ 洋行 ”。 清 林则徐 《日记·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七日》:“申刻,十三行洋商俱来,即遣去。” 清 黄遵宪 《羊城感赋》诗:“独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护画楼居。”
(3). 清 代 天津 脚夫、挑夫等苦工的组织。
《漢語大詞典》:法帖
名家书法的范本。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杂说上:“ 太宗皇帝 时,尝遣使购募前贤真蹟,集为法帖十卷,鏤板而藏之。” 明 张居正 《拟日讲仪注疏》:“或看字体法帖,随意写字一幅,不拘多少。”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二王帖》:乃 南宋 丹阳 许开 所刻,世不多见,所传皆 吴江 重刻本也。前有 右军 、 大令 像,取诸法帖中二 王 书,鉤摹上石,而逐帖释文於后。”
寺庙主持所出的文书、信函。《水浒传》第六回:“师兄多时不曾有法帖来。”《水浒传》第六回:“次早, 清长老 陞法座,押了法帖,委 智深 管菜园。”
《漢語大詞典》:阁本(閣本)
帝王秘阁所藏的书籍、法帖等。 宋 苏轼 《跋希白书》:“ 希白 作字,自有 江 左风味,故 长沙 法帖,比 淳化 待詔所摹为胜,世俗不察,争访阁本,误矣。” 明 张居正 《答中翰张后湖书》:“先年 张文简 公曾得内阁所藏册府元龟一部,其后 文简公 卒於京邸,其僕即将此书於部前货卖。令先翁识其为阁本也,赎而藏之於家。”
《漢語大詞典》:兰亭帖(蘭亭帖)
又称《禊帖》《兰亭集序帖》。著名的行书法帖。 东晋 王羲之 书。 穆帝 永和 九年,三月上巳, 羲之 和 谢安 、 孙绰 等修禊于 山阴 (今 浙江 绍兴 ) 兰亭 ,临流赋诗, 羲之 草序,用蚕茧纸、鼠须笔书之。书法遒媚劲健,绝代更无,为 隋 唐 诸家师法。惜 唐 宋 两代,真本已亡。临摹本甚多,以 欧阳询 的“定武本”、 褚遂良 的“神龙本”颇能近真。此外摹写翻刻者多至数十百,而善本鲜见。 宋 王安石 《用前韵寄蔡天启》:“谁珍 坛山 刻,共赏《兰亭帖》。”
《漢語大詞典》:兰亭序(蘭亭序)
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行书法帖。 东晋 穆帝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 王羲之 与 谢安 、 孙绰 等四十一人,在 山阴 (今 浙江 绍兴 ) 兰亭 “修禊”,会上各人作诗,并由 羲之 作序。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唐 时为 太宗 所得,推为 王 书代表,曾命 赵模 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太宗 死,以真迹殉葬。存世 唐 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石刻首推“定武本”。
《漢語大詞典》:摹帖
描摹法帖。谓以薄纸覆字帖上依其笔画摹写。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字学·英光堂帖:“余观 岳珂 《英光堂帖》有 米元章 临 智永 真草千文…… 珂 跋其后云:摹、临两法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櫨榱桷,虽具準绳,而缔创既成,气象自有工拙。”
《漢語大詞典》:真帖
原刻拓本法帖。 宋 林景熙 《梦中作》诗之三:“水到 兰亭 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淳化阁帖:“夫真帖可辨者有数条:墨色一也。”
《漢語大詞典》:乐毅论(樂毅論)
著名的小楷法帖。 三国 魏 夏侯玄 文, 晋 王羲之 书。 唐 褚遂良 称其“笔势精妙,备尽楷则”,被评为 王羲之 正书第一。真迹已佚,后世摹本甚多。参阅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二、卷三, 宋 程大昌 考古编·黄庭经
分類:著名法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