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积疑(積疑)
多年的疑惑。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半山:“友人 沈文学 秋阳偶过,为余言,积疑顿释,为之大快。” 张元济 《涉园序跋集录·盘洲文集》:“上板之时, 元济 重加勘订,间有漏误,从而补正,所增殆犹什一焉。积疑若释,善可知已。”
分類:多年疑惑
《漢語大詞典》:疑异(疑異)
(1).疑义异文;疑问异议。后汉书·桓谭传:“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 刘歆 、 杨雄 辩析疑异。”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
(2).猜疑离心。后汉书·董卓传:“明年春, 傕 因会刺杀 樊稠 於坐,由是诸将各相疑异, 傕 汜 遂復理兵相攻。”
(3).疑惑诧异。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忽曛黑中一山横前,有窍如月,数百人皆自此入。心方疑异,而身亦度窍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却説 魏延 在本寨中,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
《國語辭典》:疑案  拼音:yí àn
證据不充分,一时无法判决的案件。泛指不明的情况、事件。
《國語辭典》:回遑  拼音:huí huáng
惶恐、疑惧。《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论曰》:「谋夫回遑,猛士疑虑。」也作「回惶」。
《漢語大詞典》:烦惑(煩惑)
亦作“ 烦或 ”。
(1).烦闷惑乱;烦躁疑惑。 汉 扬雄 《反离骚》:“舒中情之烦或兮,恐 重华 之不纍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成:“卿果神人,早请直言,以祛烦惑。”
(2).指杂乱可疑的事物。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救世之术,岂必 尧 舜 而治哉!期於纽絶拯挠,去其烦惑而已。”隋书·经籍志一:“ 张禹 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
《漢語大詞典》:决嫌(決嫌)
判断疑惑难明之事。嫌,嫌疑。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踌躇岐路之衢,愁劳羣疑之藪,煎神沥思,考校叛例,尝有穷年竟不豁了,治之勤苦,决嫌无地。”《三国志·魏志·锺繇传》“諡曰 成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有司议諡,以为 繇 昔为廷尉,辨理刑狱,决嫌明疑,民无怨者,由 于 张 之在 汉 也。”
《漢語大詞典》:疑思
疑惑思考。《水浒传》第二回:“却説 王都尉 当日晚不见 高俅 回来,正疑思间,只见次日门子报道:‘九大王差人来传令旨,请太尉到宫中赴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绿衣女:“因念深山何处得女子?方疑思间,女已推扉笑入曰:‘勤读哉!’”
犹凝思。疑,通“ 凝 ”。 唐 无名氏 《郑德璘》:“女不工刀札,又耻无所报,遂以钩丝而投夜来邻舟女所题红牋者。 德璘 谓女所製,疑思颇悦,喜畅可知。”
《漢語大詞典》:破惑
解惑;破除疑惑。 宋 王安石 《寄曾子固》诗:“探深犯严壁,破惑飜强旝。”
《漢語大詞典》:疑讶(疑訝)
疑惑惊奇。 唐 裴铏 《传奇·孙恪》:“ 恪 久贫,忽车马焕若,服玩华丽,颇为亲友之疑讶。”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见一箇旋风随定马,不由我展转生疑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日已西斜,尚无迹响,颇怀疑讶,遂以问狐。”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有好几回,望着那些默默地发荣滋长的花草,竟发生一种酸味的凄然的感觉,致使自己疑讶起来,仿佛也染上那种倦怠与玩忽了。”
分類:疑惑惊奇
《漢語大詞典》:答疑
(1).解答疑惑,答覆别人的疑问。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设难 何衡阳 ,答疑 刘少府 。”
(2).提供咨询、参考意见。
《漢語大詞典》:疑玄
亦作“ 疑眩 ”。 疑惑迷乱。荀子·正论:“上周密则下疑玄矣。” 杨倞 注:“玄,谓幽深难知;或读为眩,惑也。” 汉 贾谊 新书·数宁:“因卑不疑尊,贱不逾贵,尊卑贵贱,明若白黑,则天下之众不疑眩耳。”
分類:疑惑迷乱
《漢語大詞典》:汤雪(湯雪)
谓用热水浇雪。比喻疑惑顿解,或事情轻而易举。 汉 牟融 《理惑论》:“鄙人矇瞽,生於幽仄,敢出愚言,弗虑祸福。今也闻命,霍如汤雪。”后汉书·皇甫嵩传:“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摧强易於折枯,消坚甚於汤雪。”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何汤雪之能比,岂拾尘之可方。”
《國語辭典》:怪疑  拼音:guài yí
疑惑、困惑。《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法师不觉失笑,大生怪疑。」也作「疑怪」。
《漢語大詞典》:俗疑
世俗人的疑惑。 汉 徐干 中论·覈辩:“利口者,心足以见小数,言足以尽巧辞,给足以应切问,难足以断俗疑。”
《漢語大詞典》:疑殆
犹言疑惑不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凡此数事,皆五藏蹷中之时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此殆字非危殆之殆,殆亦疑也, 汉 人自有复语耳。言唯良工乃能取之,若拙工则疑而不能治也。”
分類:疑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