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离意(離意)
犹离心。管子·禁藏:“五曰:深察其谋,谨其忠臣,揆其所使,令内不信,使有离意。”
分類:离心
《漢語大詞典》:解情
犹离心。新唐书·忠义传序:“姦鈇逆鼎,搏人而肆其毒,然杀一义士,则四方解情,故乱臣贼子赩然疑沮而不得逞。”
分類:离心解情
《漢語大詞典》:背心
(1).离心。韩非子·难三:“ 叶 都大而国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2).背脊。儒林外史第三回:“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叶圣陶 《某城纪事》:“﹝ 莲轩 ﹞索性脸朝着里,给他们看背心。”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 八戒 又是往后一跤,跌个背心着地。”
(3).即坎肩。无袖的上衣。 宋 曹勋 《北狩闻见录》“ 徽庙 出御衣衣衬一领”自注:“俗呼背心。”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下:“﹝ 王沂公 ﹞在太学读书时,至贫,冬月止单衣,无绵背心。寒甚,则二兄弟乃以背相抵,昼夜读书。”红楼梦第三回:“只见一个穿红綾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説道。” 艾青 《向太阳·街上》诗:“早安呵,你打扫马路的穿着红色背心的清道夫。”按:背心脱胎于裲裆, 宋 代已开始穿用。
《漢語大詞典》:携心(攜心)
离心。清史稿·拜音达里传:“居数年, 拜音达里 之族有叛附 叶赫 者,部众有携心。”
分類:离心
《漢語大詞典》:携爽(攜爽)
离心。魏书·卢渊传:“逮 孙皓 暴戾,上下携爽,水陆俱进,一举始克。”
分類:离心
《漢語大詞典》:走心
(1).离心;变心。汉书·晁错传:“亲疏皆危,外内咸怨,离散逋逃,人有走心。” 谭亿 《麦收之前》:“凭良心说,我可是没走心啊!”
(2).谓心不在焉。相声《小神仙》:“说着说着说错啦!怎么回事?走心啦!”
《漢語大詞典》:离心(離心)
(1).不同心;不团结。《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朱熹 集注:“离心,谓上下无与己同心者也。”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竹义:“帝谓诸王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离心离意,此竹宗本不相疏。人有怀贰心,生离间之意,覩此可以为鑑。’”《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军士离心,窃为王危之。”
(2).指异心。国语·周语下:“民无据依,不知所力,各有离心。”周书·寇洛李弼等传论:“于时将有离心,士无固志。”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今年纪已老,又有了些痰病,诸姬妾皆有离心。”
(3).离开中心。如:离心力;离心作用。
(4).别离之情。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木落悲时暮,时暮感离心;离心多苦调,詎假 雍门 琴。” 宋 寇准 《夏日》诗:“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明 杨慎 《感怀六言》:“梦搅离心夜夜,愁添旅髩星星。”
《漢語大詞典》:异端(異端)
亦作“异端”。
(1).古代儒家称其他学说、学派为异端。论语·为政:“ 子 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朱熹 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 杨 墨 是也。” 唐玄宗 《〈孝经〉序》:“嗟乎!夫子没而微言絶,异端起而大义乖。”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更因思想通脱之后……遂能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
(2).凡自居正统的人或组织对异己的观点、学说或教义亦称之为异端。 晋 僧肇 《百论序》:“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人民文学》1977年第5期:“凡有作品,未经他们(‘四人帮’)点头,一律视为异端。”
(3).各种说法;不同见解。后汉书·延笃传:“观夫仁孝之辩,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可谓篤论矣。”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广求异端,以明事理。”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帝将有事 泰山 ,詔公卿博士杂定其仪,而论者争为异端。”
(4).犹异志,离心。宋书·武帝纪中:“既知 毅 不能居下,终为异端,密图之。”南齐书·谢超宗传:“﹝ 超宗 ﹞协附姦邪,疑间忠烈,构扇异端,讥议时政。”旧唐书·陆贽传:“恐其有变,上忧之,遣 贄 使 怀光 军宣諭。使还, 贄 奏事曰……如此词婉而直,理当而明,虽蓄异端,何由起怨?”
(5).指分离。《再生缘》第十七回:“奴合你,同处同归不异端。”
(6).指无关紧要的事物。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鼫鼠五能,不成伎术……若省其异端,当精妙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若术不素定,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駢赘必多。”
(7).另一端。 宋 王禹偁 《盐池十八韵》:“本源皆泻滷,异端亦咸鹺。”
(8).意外事端。 元 柯丹丘 《荆钗记·抢亲》:“今日娶亲谐凤鸞,不知何故来迟缓。莫非他人生异端,须知人乱法不乱。”
《漢語大詞典》:不携(不攜)
无离心。国语·周语上:“分均无怨,行报无匱,守固不偷,节度不携。” 韦昭 注:“携,离也。”
分類:离心
《漢語大詞典》:携贰(攜貳)
亦作“携贰”。
(1).离心,有二心。国语·周语上:“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 韦昭 注:“携,离;贰,二心也。”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国将亡……百姓携贰,明神不蠲。” 鲁迅 《〈二心集〉序言》:“在坏了下去的旧社会里,倘有人怀一点不同的意见,有一点携贰的心思,是一定要大吃其苦的。”
(2).指怀有离心的人。后汉书·公孙述传:“发间使,召携贰。”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徒以甲车千乘,恫喝携贰。”
分類:离心二心
《漢語大詞典》:疑异(疑異)
(1).疑义异文;疑问异议。后汉书·桓谭传:“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 刘歆 、 杨雄 辩析疑异。”后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下。”
(2).猜疑离心。后汉书·董卓传:“明年春, 傕 因会刺杀 樊稠 於坐,由是诸将各相疑异, 傕 汜 遂復理兵相攻。”
(3).疑惑诧异。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忽曛黑中一山横前,有窍如月,数百人皆自此入。心方疑异,而身亦度窍矣。”《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却説 魏延 在本寨中,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
《漢語大詞典》:携离(攜離)
(1).离心,背叛。晋书·王雅传:“ 雅 素被优遇,一旦失权,又以朝廷方乱,内外携离,但慎默而已,无所辩正。”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2).离间。 梁启超 《张博望班定远合传》:“﹝ 哈士丁斯 ﹞善抚纳 印 人,善携离 印 人,嗾其相鬭,因躡其后以收其利。”
《漢語大詞典》:离携(離攜)
谓离心,不团结。 清 端方 《请平汉满畛域密折》:“是以全国离携,屡经挫败。”
分類:离心团结
《漢語大詞典》:离叛(離叛)
亦作“ 离畔 ”。亦作“ 离判 ”。 离心;背叛。管子·形势解:“失天之道,则民离叛而不听从,故主危而不得久王天下。”国语·周语中:“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然则民莫不审固其心力以役上令,官不易方,而财不匱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宋 苏轼 《上皇帝书》:“知其易危,小失意则有离畔之心。” 张謇 《致铁良书》:“於是人民希望之路絶,激烈之説得而乘之,而人人离畔矣。” 鲁迅 《书信集·致胡今虚》:“但一面有人离叛,一面也有新的生力军起来。”
分類:离心背叛
《漢語大詞典》:携解(攜解)
离心解体。新唐书·宦者传·程元振:“ 瑱 等上将, 冕 、 光弼 元勋,既诛斥,或不自省,方帅繇是携解。”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然部党益携解,由是 能元晧 以伪 淄青 节度使、 高秀巖 以 河东 节度使并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