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弄刀  拼音:nòng dāo
1.耍弄刀子。如:「这孩子拜师学武艺,整日里舞枪弄刀,努力练习。」
2.一种民俗杂艺。表演时,令人取刀刺己腹,以示刀枪不入。清。顾录《清嘉录。卷一。新年》:「取所佩刀,令人尽力刺其腹,刀摧腹皤,谓之『弄刀』。」
《漢語大詞典》:省俗
视察民俗。北史·裴文举传:“ 邃 ( 裴邃 )之任 正平 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
分類:视察民俗
《國語辭典》:别岁(別歲)  拼音:bié suì
旧时民间习俗,岁末设酒宴庆贺,辞别旧岁,称为「别岁」。晋。周处《风土记》:「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喂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也作「辞岁」。
《漢語大詞典》:乡傩(鄉儺)
语本论语·乡党:“乡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阶。” 何晏 集解:“儺,驱逐疫鬼。”后世指迎神驱鬼的民俗。 宋 徐铉 《除夜》诗:“预惭岁酒难先饮,更对乡儺羡小儿。” 宋 陆游 《书适》诗:“山果啼呼觅,乡儺喜笑随。”参见“ 大儺 ”。
《國語辭典》:大傩(大儺)  拼音:dà nuó
腊月禳祭,期以驱除瘟疫、消灾避祸。《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
《漢語大詞典》:社风(社風)
古代 吴 地民俗称社日前后所起的大风。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土人云:‘ 江 上社前后輒大风数日,谓之社风。’”
《漢語大詞典》:苇索(葦索)
用苇草编成的绳索。古代民俗,年节时以之悬挂门旁,以袪除邪鬼。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 神荼 与 鬱垒 昆弟二子,性能执鬼, 度朔山 上有桃树,二人於树下简閲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 神荼 与 鬱垒 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符其傍。” 清 唐孙华 《门神同查夏仲恺功戏作》诗:“桃符苇索一时新,对立春风突兀身。”
《漢語大詞典》:访俗(訪俗)
察访民俗。 元 袁桷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访俗感素心,因之聆咏歌。” 清 吴伟业 《夜宿蒙阴》诗:“客行杖策 鲁城 边,访俗春风百里天。”
分類:察访民俗
《國語辭典》:卖痴呆(賣痴獃)  拼音:mài chī dāi
宋朝吴地的习俗。在除夕时,大人们叫小儿到街上去呼叫,将痴呆卖掉,以希望在新岁里能变得聪敏。见宋。范成大〈卖痴呆。除夕〉词。
《漢語大詞典》:茧卜
古代风俗,上元日,以面作茧形,馅中置纸签或木片,上书大小官名,人自拈取,以卜异日官品高下,名为“蠒卜”。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探官
《国语辞典》:糁盆(糁盆)  拼音:sǎn pén
中国传统岁时民俗。旧俗于除夕祭祀先祖及百神时,焚烧松柴以送神的火盆。《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初如萤火,次若灯火。千条蜡烛燄难当,万座糁盆敌不住。」也作「籸盆」。
《漢語大詞典》:跨火
(1).跨过火堆。为一种民俗。北史·倭传:“女多男少,婚嫁不取同姓,男女相悦者即为婚。妇入夫家,必先跨火,乃与夫相见。”
(2).蹲坐在火旁取暖。 宋 陆游 《闲步至鞠场值小雪》诗:“归来跨火西窗下,独数城楼长短更。”
《漢語大詞典》:眼明囊
古代民俗于农历八月一日(一说农历八月十四日)制小锦囊盛朝露馈赠亲友,谓用以拭目,可使眼明。 南朝 梁简文帝 《眼明囊赋》序:“俗之妇人,八月旦,多以锦翠珠寳为眼明囊,因竞凌晨取露以拭目。”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八月十四日……以锦綵为眼明囊,递相餉遗。按《述征记》云:‘八月一日作五明囊,盛取百草头露洗眼,令眼明也。’”亦称“ 眼明袋 ”。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眼明袋:“ 弘农 邓绍 尝八月旦入 华山 採药,见一童子执五綵囊承柏叶上露,皆如珠满囊。 绍 问曰:‘用此何为?’答曰:‘ 赤松先生 取以明目。’……今世人八月旦作眼明袋,此遗象也。”
《國語辭典》:走百病  拼音:zǒu bó bìng
古代京师旧俗,妇女多以元宵夜出游,避灾求福的活动,称为「走百病」。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燕城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清。徐釚《南州草堂词话。卷上》:「京师旧俗,妇女多以元宵一夜出游,名『走桥』,摸正阳门钉,以祓除不祥,亦名『走百病』。」
《漢語大詞典》:濯禊
古代民俗,于三月上旬巳日(后定为三月三日)在水边洗濯以祓除疾病等不祥之事。 南朝 梁 刘孝绰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诗:“薰祓三阳暮,濯禊元巳初。”参见“ 上巳 ”。
《國語辭典》:上巳  拼音:shàng sì
汉以前定农历的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有修禊之俗,临水洗濯,以涤除不祥。魏晋以后,则改在农历的三月三日。《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国语辞典》:舞狮(舞狮)  拼音:wǔ shī
一种民俗表演艺术。因古代中国人将狮子视为瑞兽,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并求吉纳福。主要由二人或三人成一组,装扮成狮子的样子,随锣鼓声作俯、仰、腾、跃各种动作。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也称为「狮子舞」、「狮灯」、「狮舞」、「舞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