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鱼刀(魚刀)  拼音:yú dāo
1.晋代范文用两条鲤鱼变成的石头冶炼成的刀。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注》。
2.专门用来杀鱼的刀子。
分類:刀子锋利
《國語辭典》:透心凉(透心涼)  拼音:tòu xīn liáng
1.形容凉极了。如:「吃了这杯冰,真是透心凉,舒服极了。」
2.比喻十分失望。如:「他的表现,我早已对他透心凉了。」
分類:刀子
《漢語大詞典》:遗刀(遺刀)
指废弃的刀子。新唐书·刘崇龟传:“ 崇龟 方大饗军中,悉集宰人,至日入,乃遣,阴以遗刀易一杂置之。”
分類:废弃刀子
《國語辭典》:鼓刀  拼音:gǔ dāo
操刀、运刀。泛指屠宰牲畜的事。《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
《漢語大詞典》:七事
(1).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周礼·天官·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覲、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 郑玄 注:“七事,谓先四,如之者三也。”
(2).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韦昭 注:“七事,天、地、民、四时之务。”
(3). 唐 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噦厥、针筒、火石。 唐 张九龄 《敕识匿国王书》:“今授卿将军,赐物二百疋,锦袍、金鈿、七事。”
(4).同“ 七件事 ”。 明 《投梭记·逼娼》:“自从你父亲亡后,家中十分艰窘,开门七事,那一件不在做娘的身上。”
《国语辞典》:弄刀  拼音:nòng dāo
1.耍弄刀子。如:「这孩子拜师学武艺,整日里舞枪弄刀,努力练习。」
2.一种民俗杂艺。表演时,令人取刀刺己腹,以示刀枪不入。清。顾录《清嘉录。卷一。新年》:「取所佩刀,令人尽力刺其腹,刀摧腹皤,谓之『弄刀』。」
《國語辭典》:剃刀  拼音:tì dāo
专门用来刮除毛发、胡须的刀,扁平且锋利。如:「旧时男性用剃刀刮胡子,现代则改用电动刮胡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小娥遂将剪子先将髻子剪下,然后用剃刀剃净了。」
《国语辞典》:动刀(动刀)  拼音:dòng dāo
使用刀子。如:「都是自家人,有话好说,何必要动刀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富翁听得,恐怕强盗见有救应,即要动刀。大叫道:『壮士!快不要来!若来,先杀我了。』」
《国语辞典》:柴刀  拼音:chái dāo
砍柴、劈柴用的刀子。
《国语辞典》:砧刀  拼音:zhēn dāo
砧板与刀子。为古代斩犯人用的刑具。《薛仁贵征辽事略》:「下马受降,唐帝宽厚,亦赦其过。尔不投降,置于砧刀,悔之晚矣。」
《漢語大詞典》:刀客
(1). 清 末 陕西 民间秘密团体。因会员经常佩带长约三尺、宽约二寸的关山刀子,故称。相传创立于 清 咸丰 五年(1855年)以前。其成员多属破产农民、失业手工业工人及其他城市劳动人民和游民,长期秘密活动于 渭河 两岸和 潼关 以西、 西安 以东地区,反抗封建压迫剥削。辛亥革命时期,不少成员接受同盟会领导,多次参加武装起义,成为 陕西 光复的重要力量。后流为军阀爪牙。
(2). 民国 初年亦称土匪为刀客。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四:“ 黎伥 这个狗入的,不怪人都说他是刀客。” 姚雪垠 《长夜》二七:“那班夜聚明散的零星刀客,都不敢得罪 薛岗 和 茨园 。”原注:“ 民国 初年的土匪还称刀客,后来土匪不再用刀作武器,刀客的名字也渐渐不再用了。”
《国语辞典》:磨刀石  拼音:mó dāo shí
用来磨利刀子的石头。也称为「砥石」。
《國語辭典》:板画(板畫)  拼音:bǎn huà
初以镜板为作画材料,今改以镂刻或腐蚀的方法,于铜版、木版、石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腐蚀,再涂上油墨或水性颜料,以纸或布拓印出来的图画。有孔版画、凸版画、凹版画及平版画四种基本类型。也作「版画」。
《国语辞典》:刀口上舔血  拼音:dāo kǒu shàng tiǎn xiě
在刀子划伤的口子上舔拭流出的血。形容处境或生活极为险恶。如:「在江湖闯荡了十年,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他已经过怕了。」
分类:刀子口子
《国语辞典》:延颈待刃(延颈待刃)  拼音:yán jǐng dài rèn
伸长脖子等待刀子砍下来。形容不怕死的情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自然死在目下,只消延项待刃,还有甚别话说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