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膏泽(膏澤)
滋润。国语·晋语四:“ 重耳 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若君实庇廕膏泽之,使能成嘉穀,荐在宗庙,君之力也。” 唐 韩愈 《袁州祭神文》之三:“田穀将死,而神膏泽之;百姓无所告,而神恤之。”
分類:滋润
《國語辭典》:芳泽(芳澤)  拼音:fāng zé
1.比喻美德。语本《楚辞。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2.妇女用以润发的香油。后泛指妇女的香气。《列子。周穆王》:「施芳泽,正蛾眉。」《聊斋志异。卷二。阿宝》:「得近芳泽,于愿已足。」
《國語辭典》:奋力(奮力)  拼音:fèn lì
奋发用力。《三国演义》第二回:「遂奋力提刀上岸,扬声大叫,东西指挥,如唤人状。」
《漢語大詞典》:不栉(不櫛)
(1).不束发。栉,古代男子束发用的梳篦。礼记·曲礼上:“父母有疾,冠者不櫛,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 陈澔 集说:“不櫛,不为饰也。” 唐 岑参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萝旧斋》诗:“池上卧烦暑,不櫛復不巾。”
(2).“ 不櫛进士 ”的省称。 徐嘉 《论诗绝句》之四:“家有 左芬 夸不櫛,栖鸦流水 阿男 诗。”
(3).谓落发为僧。 宋 苏舜钦 《赠释秘演》诗:“伤哉不櫛被佛缚,不尔烜赫为名卿。”
《漢語大詞典》:押发(押髮)
押送。 宋 于冕 《乞恩疏》:“臣父先以征南为由,选其精鋭者,押发前去 湖广 、 广东 军前听调。”《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不合在逃,罪杖,发遣 建康府 居住。当下差人押送……讨了船,直到 建康府 ,押发人自回。”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将画眉给还 沈昱 ,又给了批迴,放还原籍,将 李吉 押发市曹斩首。”
旧时妇女的绾发用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他走到房门口,我回眼一望,头上紥的是白头绳,押的是银押髮,暗想他原来是穿着孝在这里。”
《國語辭典》:剃刀  拼音:tì dāo
专门用来刮除毛发、胡须的刀,扁平且锋利。如:「旧时男性用剃刀刮胡子,现代则改用电动刮胡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小娥遂将剪子先将髻子剪下,然后用剃刀剃净了。」
《國語辭典》:篦子  拼音:bì zi
用竹子制成的梳头、洁发用具。中间有一梁,两侧有密齿。也称为「篦栉」。
《漢語大詞典》:榛笄
古代妇人服丧时束发用的榛木簪子。仪礼·丧服“恶笄者,櫛笄也” 汉 郑玄 注:“櫛笄者,以櫛之木为笄,或曰榛笄有首者。”按,礼记·檀弓上:“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 孔颖达 疏:“盖用榛木为笄,其长尺,而束髮垂餘之,总垂八寸。”
《国语辞典》:篦栉(篦栉)  拼音:bì jié
用竹子制成的梳头、洁发用具。中间有一梁,两侧有密齿。也称为「篦节」、「篦子」、「编笄」。
《国语辞典》:发带(发带)  拼音:fǎ dài
绑束、装饰头发用的带子。
《国语辞典》:发油(发油)  拼音:fǎ yóu
整发用的油性膏状物。能使发型固定不致散乱。
《国语辞典》:道冠儿(道冠儿)  拼音:dào guān ér
道士束发用的器物。如:「那道士面容清臞,头上扎著道冠儿,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
《漢語大詞典》:篦梳
(1).栉发用具。用以除发垢。古称“洛成”。 宋 无名氏 《奚囊橘柚》“ 丽居 , 孙亮 爱姬也,鬒髮香浄,一生不用洛成”原注:“洛成,即今‘篦梳’。”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篦梳一名‘落尘’,又名‘洛成’。”
(2).引申指细密地搜索。 张麟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他们采取‘拉网’、‘篦梳’的战术,一棵树一棵树往前搜。”
《漢語大詞典》:头箍(頭箍)
一种妇女束发用具。《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这是一包子戴不着的首饰--两副鐲子合两顶珍珠头箍,合这双金排环。”
《国语辞典》:编笄(编笄)  拼音:biān jī
用竹子制成的梳头、洁发用具。中间有一梁,两侧有密齿。也称为「篦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