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簪(遺簪)
亦作“ 遗簮 ”。
(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刘邦彦 《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 清 钱谦益 《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
(2). 孔子 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 孔子 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 唐 李峤 《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 唐 朱放 《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不弃遗簮旧,寧辞落帽还。”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刑厅叩信》:“岂不念遗簪,奈胭脂虎视眈,背生有子今无憾。” 清 王夫之 《雪赋》:“有似去国之臣,裴徊赐玦;下山之妇,悵惘遗簪。”参见“ 遗簪坠屨 ”。
(3).卸去簪缨。谓挂冠辞官。 元 袁桷 《次韵杂诗》之五:“遗簪隐世德,忍垢躬灌园。”
《漢語大詞典》:遗簪坠屦(遺簪墜屨)
亦作“ 遗簪坠履 ”。
(1).《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 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 汉 贾谊 新书·谕诚:“昔 楚昭王 与 吴 人战, 楚 军败, 昭王 走,屨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復旋取屨。及至於 隋 ,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踦屨乎?’ 昭王 曰:‘ 楚国 虽贫,岂爱一踦屨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 楚国 之俗无相弃者。”后人合两事为“遗簪坠屨”,比喻旧物或故情。北史·韦夐传:“ 孝宽 ( 韦孝宽 )为 延州 总管。 夐 至州,与 孝宽 相见。将还, 孝宽 以所乘马及轡勒与 夐 。 夐 以其华饰,心弗欲之,笑谓 孝宽 曰:‘昔人不弃遗簪坠屨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捨旧録新,亦非吾志也。’於是乃乘旧马以归。”周书·韦夐传作“遗簪坠履”。 宋 曾肇 《陈州谢上表》:“篤遗簪坠屨之仁,推藏疾纳污之谊。”
(2).指遗弃的簪珥鞋袜。 明 冯梦龙 《永团圆·江边解闹》:“若是果然投江,必然留下物件为记,不免再到江边去,仔细寻觅一番,倘有遗簪坠履,也就是贤妻的芳魂所凭了。”
《漢語大詞典》:簪头(簪頭)
即簪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 黄胖哥 拿那簪头,递与员外。”参见“ 簪子 ”。
分類:簪子
《漢語大詞典》:簪子
绾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门里闪出一个中年妇人……戴一头黄块块的簪子,穿一件元青扣縐的衣裳。” 洪深 《贫民惨剧》第四幕:“有点痛,人是不要紧的,东西丢了不少,金镯子,嗳!我的金簪子呀!”亦称“ 簪儿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头上庙簪儿珠挑,金翠争光。”
《漢語大詞典》:簪笄
即簪子。 清 吴嘉宾 《得一斋记》:“然而瞽得章绣,聋得钧球,秃得簪笄……虽奇巧丽饰,曾不如工之有缺斤,农之有曲耒也。”参见“ 簪子 ”。
分類:簪子
《漢語大詞典》:簪子
绾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门里闪出一个中年妇人……戴一头黄块块的簪子,穿一件元青扣縐的衣裳。” 洪深 《贫民惨剧》第四幕:“有点痛,人是不要紧的,东西丢了不少,金镯子,嗳!我的金簪子呀!”亦称“ 簪儿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头上庙簪儿珠挑,金翠争光。”
《漢語大詞典》:投簪
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晋 陆机 《应嘉赋》:“苟形骸之可忘,岂投簪其必谷。”云笈七籤卷一○七:“粗得山水,便投簪高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二子之名既就,一生之愿已酬,当投簪海岸,驾橇山林。” 清 金农 《题青林沟所居》诗:“尘坌炎光昼已空,投簪久羡濯缨翁。”
分類:簪子弃官
《漢語大詞典》:玉簪
亦作“ 玉篸 ”。
(1).首饰。玉制的簪子。又名玉搔头。韩非子·内储说上:“ 周 主亡玉簪,令吏求之。”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过 李夫人 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 明 李爱山 《南珍珠马·闺情》套曲:“响噹噹菱花镜碎玉簪折。”
(2).借指美人。 清 陈维嵩 《中兴乐·秋夜》词:“分明有箇玉簪,花底暗舀新凉。”
(3).比喻山峰。语出 唐 韩愈 《送桂州严大夫》:“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宋 范成大 《赠赵廉州》:“少待佳晴看山去,玉篸高插翠云丛。”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遥岑远目,戏愁供恨,玉簪螺髻。”
(4).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丛生,卵形或心脏形。花茎从叶丛中抽出,总状花序。秋季开花,色白如玉,未开时如簪头,有芳香。栽培供观赏。 宋 陆游 《园中观草木有感》诗:“木笔枝已空,玉簪殊未花。”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玉簪:“玉簪处处人家栽为花草……六七月抽茎,茎上有细叶,中出花朵十数枚,长二三寸,本小末大。未开时,正如白玉搔头簪形。”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六:“但现在,只有蜷伏在 太湖 石脚的玉簪,挺着洁白的翎管。”
《漢語大詞典》:宝钗(寶釵)
(1).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南朝 梁 何逊 《咏照镜》:“宝釵若可间,金鈿畏相逼。” 唐 李贺 《少年乐》诗:“ 陆郎 倚醉牵罗袂,夺得宝釵金翡翠。” 宋 刘过 《谒金门·次京口赋》词:“明日短篷眠夜雨,宝釵留半股。”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宝釵罗带,非高蹈之口吻;碧云黄花,岂后乐之襟期?”
(2).见“ 宝釵楼 ”。
《漢語大詞典》:宝钗楼(寶釵樓)
唐 宋 时 咸阳 酒楼名。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九:“予尝秋日饯客 咸阳 宝釵楼 上, 汉 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词(指 李白 《忆秦娥》)者,一坐悽然而罢。” 宋 陆游 《大雪歌》:“虬鬚豪客狐白裘,夜来醉眠 宝釵楼 。” 宋 陆游 《对酒》诗:“但恨 宝釵楼 ,胡沙隔 咸阳 。”自注:“ 宝釵楼 , 咸阳 旗亭也。”亦省作“ 宝釵 ”。 五代 张泌 《酒泉子》词:“ 咸阳 沽酒 宝釵 空。”
分類:咸阳酒楼
《漢語大詞典》:冠簪
(1).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寳货不可胜计, 沉 得其冠簪一枚,长数寸,而古作紺碧色,出以示余。” 明 李东阳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髻丱能几时,忽已胜冠簪。”胜冠簪,犹言成年。
(2).比喻仕宦。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弱岁忝科籍,冠簪奉明廷。”
《漢語大詞典》:磨笄
(1).磨利束发的簪子。吕氏春秋·长攻:“ 襄子 謁於 代君 而请觴之,马郡尽,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 代君 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舞者操兵以鬭,尽杀其从者,因以 代君 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
(2).借指北方民族勇敢顽强。 唐 张柬之 《出塞》诗:“转战磨笄俗,横行戴斗乡。”
(3).山名。在今 河北省 张家口市 东南。传说 春秋 末, 赵襄子 姊 代君夫人 因国亡夫死而在此磨笄自杀,故名。
《漢語大詞典》:蓍簪
以蓍草做的簪子。《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 怪之,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向)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后常用来比喻故物或故旧。南史·虞玩之传:“﹝ 齐高帝 ﹞赐以新屐, 玩之 不受。帝问其故,答曰:‘今日之赐,恩华俱重,但蓍簪弊席,復不可遗,所以不敢当。’”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美价方稀古,清名已絶今。既闻留縞带,詎肯掷蓍簪。” 清 孙枝蔚 《虞玩之却屐图》诗:“新屐岂不好,云非臣所求。蓍簪与弊席,曾可弃之不。”
《漢語大詞典》:翠簪
翡翠或碧玉的簪子。 唐 韩偓 《咏浴》:“再整鱼犀拢翠簪,解衣先觉冷森森。”
《漢語大詞典》:玉笄
(1).玉质的簪子。亦指玉饰的簪子。周礼·夏官·弁师:“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紘。”文选·张衡〈东京赋〉:“乃整法服,正冕带,珩紞紘綖,玉笄綦会。” 薛综 注:“笄,簪也。谓以玉饰之。”
(2).借指仙女、美女。 唐 杨衡 《仙女词》:“玉笄初侍紫皇君,金缕鸳鸯满絳裙。” 唐 马戴 《寄襄阳王公子》诗:“君马勒金覊,君家贮玉笄。”
《漢語大詞典》:钗子(釵子)
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漢語大詞典》:冠笄
固定冠的簪子。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翬四凤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1).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郑玄 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2).指成年男女。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戴名世 大逆,法至寸磔,族皆弃市,未及冠笄者,发边。”
(3).梳头戴帽,指僧尼还俗。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卷五:“ 后主 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乃是遂其所欲,姑令礼佛自懺。”
《漢語大詞典》:鬟簪
插戴于鬟髻的簪子。 南朝 梁简文帝 《茱萸女》诗:“杂与鬟簪插,偶逐鬢鈿斜。东西争赠玉,纵横来问家。”
《漢語大詞典》:簪子
绾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门里闪出一个中年妇人……戴一头黄块块的簪子,穿一件元青扣縐的衣裳。” 洪深 《贫民惨剧》第四幕:“有点痛,人是不要紧的,东西丢了不少,金镯子,嗳!我的金簪子呀!”亦称“ 簪儿 ”。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头上庙簪儿珠挑,金翠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