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移节(移節)
(1).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节 安徽 ,主 江 南试。”
(2).改换节奏。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宣猷堂应令》诗:“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絃。”
(3).改变气节。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吾誓不移节,而为此所挠,盖吾容貌未衰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刘基:“所以父子( 刘基 父子)相继殁于奸臣紊政之秋,此果不移节也。”
《國語辭典》:微服  拼音:wéi fú
为隐藏身分,变更常服,避人耳目。《孟子。万章上》:「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唐。皇甫枚《温京兆》:「街鼓既绝,温微服与吏同诣黄冠所居。」
《漢語大詞典》:改席
改换座席。对客人表示尊敬的举动。宋书·羊欣传:“ 欣 尝诣领军将军 谢混 , 混 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 混 族子 灵运 在坐,退告族兄 瞻 曰:‘ 望蔡 见 羊欣 ,遂易衣改席。’ 欣 由此益知名。”
《漢語大詞典》:移封
改换封地。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汝阳 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 酒泉 。”
分類:改换封地
《漢語大詞典》:迁坐(遷坐)
(1).改换平时起居的场所。论语·乡党:“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朱熹 集注:“迁坐,易常处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斋不茹荤必变食:“祭祀之斋居必迁坐,必变服,必变食。”
(2).移动坐位。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既至馆中,气尚未平,独坐屏处。时秋阳方烈,为日所射,久不迁坐。”
《國語辭典》:移动(移動)  拼音:yí dòng
1.改变原来的位置或方向。如:「火车缓缓向前移动。」
2.变更。《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若说是书办的考核,可见这大部的则例是移动不得的了。」
《漢語大詞典》:更王
(1).改换帝王。汉书·天文志:“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王,是为乱纪。”
(2).指新君。 宋 梅尧臣 《陆子履示秦篆宝》诗:“一殁 咸阳宫 ,千秋事更王。”
(3).轮番为主。 三国 魏 曹植 《秋色赋》:“四节更王兮秋气悲,遥思惝怳兮若有遗。”
《漢語大詞典》:改年
改换年号。汉书·王莽传下:“三月辛巳朔, 平林 、 新市 、 下江 兵将 王常 、 朱鮪 等共立 圣公 为帝,改年为 更始 元年,拜置百官。”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二月丁酉,幸 摩陂 观龙,於是改年。”魏书·高宗纪:“ 正平 二年十月戊申,即皇帝位於 永安前殿 ,大赦,改年。”参见“ 改元 ”。
分類:改换年号
《國語辭典》:改元  拼音:gǎi yuán
旧时新皇帝就位时,不用旧君纪年之数,而以即位之次年为元年,称为「改元」。《三国演义》第八○回:「文武各官,皆呼万岁。拜舞礼毕,改元章武元年。」
《漢語大詞典》:改朔
(1).变换朔日。指经过一个月。朔,农历初一。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若令服食终日,则肉飞骨腾;导引改朔,则羽翮参差,则世閒无不信道之民也。”
(2).更改正朔。借指改换朝代。 清 吴伟业 《萧史青门曲》:“扶携夫妇出兵间,改朔移朝至今活。” 邹鲁 《四川光复》:“乃知革命党有所别于异姓改朔者矣。”
《國語辭典》:更动(更動)  拼音:gēng dòng
更改、变动。如:「飞机因故变更航班,只得更动这趟旅行的行程。」「稍加更动沙发的位置,让客厅看来更宽敞。」
《国语辞典》:更姓  拼音:gēng xìng
1.改换姓氏。如:「行不改名,坐不更姓。」
2.改易朝代。《国语。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 」
《漢語大詞典》:私易
私自改换。金史·食货志三:“其私易及违法而能告者罪赏有差。” 明 文徵明 《沈氏复姓记》:“某自知事,便思復之,顾氏名録於学官,不可私易也。”
分類:私自改换
《国语辞典》:易容  拼音:yì róng
1.改变神色态度。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于是吴王戄然易容,捐荐去几,危坐而听。」
2.改换外貌。如:「情报员冒著生命危险,易容改装,深入敌后刺探情报。」
《國語辭典》:全新  拼音:quán xīn
整个都是新的,未曾使用或出现过的。如:「小学生穿著全新的制服,快乐地上学去。」「这项游戏必定能带给玩家全新的体验。」
《國語辭典》:抽换(抽換)  拼音:chōu huàn
替换、更换。《清会典事例。卷一九四。户部。漕运。随漕席木板竹》:「每年随漕办解十分本色松板,带运到通,派储京通各仓,以为铺垫廒座之用,定为十六年抽换一次。」《福惠全书。卷一一。刑名部。词讼》:「抽换之弊可免矣。」
分類:更换改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