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伟节(偉節)
(1).高尚的节操。 宋 苏轼 《龙尾石砚寄犹子远》诗:“伟节何须怒, 宽饶 要少和。”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冯惟敏》:“ 朱竹垞 谓 汝言 诗华整可观,其 贾氏 之伟节乎?余谓终不若 汝行 之才气纵横也。”
(2).喻指朝廷派出的大吏。节,符节,官吏的凭证。 清 顾炎武 《赴车》诗之一:“稟性特刚方,临难詎可改。伟节不西行,大祸何繇解。”
《漢語大詞典》:幕府
(1).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 广 之幕府对簿。”魏书·崔休传:“幕府多事,辞讼盈几。” 宋 王安石 《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诗:“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老残游记》第三回:“幕府人才济济,凡有所闻的,无不罗致於此了。”参见“ 莫府 ”。
(2).借指将帅。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奉 汉 威灵,折衝宇宙。”周书·文帝纪上:“ 清水公 贺拔岳 ,勋德隆重,兴亡攸寄, 欢 好乱乐祸,深相忌毒,乃与 侯莫 、 陈悦 阴图陷害。幕府以受律专征,便即讨戮。” 宋 张孝祥 《念奴娇·仲钦提刑仲冬行边》词:“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
(3).幕僚;幕宾。 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 崇文 命幕府唯公命从。”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吾闻长史 刘从事 非有通家之旧,復无举荐之力,歘自□众为贤侯幕府,必有足观者。”《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一班老奸巨猾的幕府,阴险狠毒的家丁,看出了他的本心,渐渐把声色货利去引诱他。”
(4). 日本 明治维新前掌握全国政权的军阀。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诸藩士各挟其藩之力,合纵以革幕府而奬王室,及幕府既倒,大势既变,知不可以藩藩角立,乃胥谋而废之。”
《漢語大詞典》:莫府
即幕府。莫,通“ 幕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新唐书·杜如晦传:“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莫府。”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妇女曰娘:“ 隋 柴绍 妻 李氏 ,起兵应 李渊 ,与 绍 各置莫府,号娘子军。”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中》:“凡将军有前后左右,而大将军居中而主莫府,故主领更卒者五人。”参见“ 幕府 ”。
分類:幕府
《漢語大詞典》:大吏
(1).大臣;大官。史记·秦始皇本纪:“羣臣諫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宋 苏洵 《上皇帝书》:“惟其大吏无所属,而莫为之长也,则课之所宜加。何者?其位尊,故课一人而其下皆可以整齐。”
(2).称独当一面的地方官。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骆文忠公遗爱:“ 骆公 督 四川 ,凡 滇 、 黔 、 陕 、 甘 等省大吏之黜陟,及一切大政,朝廷必以諮之。”
(3).指部将。孙子·地形:“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懟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 曹操 注:“大吏,小将也。”
《漢語大詞典》:行台(行臺)
(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 魏 晋 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 北朝 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 唐 贞观 以后渐废。 金 、 元 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宋 黄庭坚 《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三:“揽轡都城风露秋,行臺无妾护衣篝。”《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臺,做了钦差行辕。”
(3).客寓,旅馆。 苏曼殊 《答柳亚子书》:“ 桐 兄前日抵 申 ,同寓行台,今拟明日同作 苏台 之游。”
(4).临时设立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日一早, 王子胜 和亲戚家已送过一班戏来,就在 贾母 正厅前,搭起行臺。”
《漢語大詞典》:元侯
(1).诸侯之长。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 杜预 注:“元侯,牧伯。” 孔颖达 疏:“牧是州长,伯是二伯,虽命数不同,俱是诸侯之长也。”国语·鲁语下:“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 韦昭 注:“元侯,大国之君。”
(2).指重臣大吏。 唐 羊士谔 《送张郎中赴凤翔府幕》诗:“仙郎佐氏谋,廷议宠元侯。” 唐 杜牧 《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诗:“八部元侯非不贵,万人师长岂无权。”
《漢語大詞典》:芙蓉幕
莲幕。指大吏之幕府。 唐 王建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诗:“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唐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 宋 王禹偁 《酬安秘丞见赠长歌》:“玉皇殿前受恩渥,一时命入芙蓉幕。”亦称“ 芙蓉府 ”。 唐 刘禹锡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五韵》:“归路芙蓉府,离堂瑇瑁筵。”参见“ 莲幕 ”。
《漢語大詞典》:莲幕(蓮幕)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称幕府为“莲幕”。 唐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宋 陆游 《送范西叔赴召》诗:“衰病强陪莲幕客,凄凉又送 石渠 郎。”
分類:幕府莲幕
《漢語大詞典》:移节(移節)
(1).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节 安徽 ,主 江 南试。”
(2).改换节奏。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宣猷堂应令》诗:“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絃。”
(3).改变气节。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吾誓不移节,而为此所挠,盖吾容貌未衰故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刘基:“所以父子( 刘基 父子)相继殁于奸臣紊政之秋,此果不移节也。”
《漢語大詞典》:引导(引導)
(1).带领,使跟随。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傅承 为 江夏 守,有一双鹅失之三年,忽引导得三十餘头来向 承 家。”南史·王僧辩传:“有羣鱼跃水飞空引导。”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俄有二青童,朱衣絳节,前行引导。”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一面笑,望着警察,一面含含胡胡地指着点着,仿佛在引导人家参观。”
(2).指古代高官大吏出行时,在前传呼开路的人。 清 龙文彬 明会要·舆服上·百官仪从:“凡京官出外:四品以上,引导三对……七品以上,引导二对。”
(3).启发;领导。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沉默了一阵,她鼓起勇气,使着大劲儿决定引导 生宝 ,让他提出要求。”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三章:“她不是怕死鬼! 毛主席 没有白教育她,党没有白引导她。”
(4).导引。古代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 汉 王充 论衡·自纪:“适辅服药引导,庶冀性命可延,斯须不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上大奇之,因问引导之法,养生之要。”
《漢語大詞典》:引马(引馬)
(1).古代高官大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 宋 王禹偁 《寄献仆射相公》诗:“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上:“‘朱衣引马黄金带’,盖咏宰相之贵也。”
(2). 宋 代杂剧动作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合曲舞旋讫,诸班直常入,祇候子弟所呈马骑,先一人空手出马,谓之‘引马’。”
《漢語大詞典》:席幕
犹言幕府座上。指旧时军政大吏的府署。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姚鹄:“多出入当时好士公卿席幕。”
《漢語大詞典》:裁帽
宋 代公卿大吏至六曹郎中等官员所戴之帽。为席帽前檐加全幅黑纱并仅围为其半而成。宋史·舆服志五:“重戴。 唐 士人多尚之,盖古大裁帽之遗制,本野夫巖叟之服。以皂罗为之,方而垂簷,紫里,两紫丝组为缨,垂而结之頷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三:“ 五代 始命御史服裁帽。本朝 淳化 初,又命公卿皆服之……今席帽、裁帽分成为两等,中丞至御史,与六曹郎中,则於席帽前加全幅皁纱,仅围其半为裁帽;非臺官及自郎中而上,与员外而下,则无有为席帽。”
《漢語大詞典》:行衙
大吏出行在外的办公处所。 宋 善琦 《跋尚用之诗》:“越二日诣城,谢公於行衙。”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四:“又几日回,上皇已在发运司行衙矣。”
《漢語大詞典》:行署
(1). 唐 代流外官的通称。旧唐书·职官志二:“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故谓之流外銓,亦谓之小选。”
(2).旧时大吏出行的临时住所。 宋 苏舜钦 《祭舅氏文》:“处以行署,拔于荆柴,异俗改眼,驩然相陪。”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海忠介公:“及 海忠介 至,吏请为行署於 江 之北岸。”
(3).行政公署的简称。 徐迟 《火中的凤凰》:“这条法令,已由 华北 人民政府通令了各行署、省府及 天津 海关。” 萧平 《三月雪》:“那是一个很复杂的村子,国民党 鲁东 行署在那里住过,敌人在那里安过据点。”
《漢語大詞典》:引驺(引騶)
古代高官大吏出行时前导的骑从。梁书·王僧孺传:“ 僧孺 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 僧孺 至市,道遇中丞卤簿,驱迫沟中。及是拜日,引騶清道,悲感不自胜。”
《漢語大詞典》:贰日(貳日)
辅佐天子。 唐 李峤 《上巡察覆囚使历城张明府书》:“迺者,绣衣贰日,锦传询风,下璿枢而稟涣,剂玉关而致职。”按,绣衣,执法大吏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