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尾联(尾聯)
律诗中最后两句。 王力 《汉语诗律学》第二章第三三节:“这一首诗首联和尾联不用对仗,其余各联都用对仗,宛然一首七言排律。”
《漢語大詞典》:后联(後聯)
也称颈联。律诗中第五、六两句联句。参见“ 颈联 ”。
《國語辭典》:颈联(頸聯)  拼音:jǐng lián
律诗中第五、六两句,互相对偶,称为「颈联」。也称为「腹联」。
《漢語大詞典》:结联(結聯)
(1).见“ 结连 ”。
(2).律诗的最后一联称“结联”。又称尾联。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庚寅十月十九日,恭和御製雪诗,结联云:‘帝勤民事嘉天貺,优渥从知泽普临。’”
《國語辭典》:结连(結連)  拼音:jié lián
缔结、连合。《大宋宣和遗事。贞集》:「时宗泽募义士守京城,造决胜车二千馀乘,据形势定二十四累壁于城外,驻兵数万,结连两河山水寨及陕西义士。」《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你结连曹操,欲害吾主,今事已露,何不就缚?」
分類:联结结合
《漢語大詞典》:发句(發句)
指律诗第一、二两句。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 陶明浚 《诗说杂记》卷十一:“﹝ 少陵 ﹞发句好者如‘羣山万壑赴 荆门 ,生长 明妃 尚有村’之类是也。”
分類:律诗
《漢語大詞典》:换韵(换韻)
谓同一韵文用韵的转换。除律诗绝句必须一韵到底外,古体诗和赋以及其它诗歌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每隔若干句换韵;词曲必须按谱,或一韵到底,或换韵。亦称“ 转韵 ”。
《漢語大詞典》:前联(前聯)
七律、五律诗的第三、第四两句称前联。第五、第六两句为后联。
分類:七律律诗
《漢語大詞典》:律讽(律諷)
指律诗中的讽喻诗。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声势沿顺、属对稳切者,为律诗,以七言、五言为两体;稍存寄兴、与讽为流者,为律讽。”
分類:律诗讽喻
《國語辭典》:失黏  拼音:shī nián
近体诗之平仄律,二句与三句、四句与五句、六句与七句大抵相同,称为「黏」。不遵守这种格律者,称为「失黏」。
《漢語大詞典》:六韵诗(六韻詩)
律诗的一种。多为五言。六韵十二句。科举时代特指试帖诗。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司农少卿 杨敬之 小女,年十三,以六韵诗题此寺。”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谁知把个诗倒了平仄,六韵诗我又只作了十句,给他落了一韵,连个復试也没巴结上。”
《漢語大詞典》:拗字
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亦指诗文中生硬的字眼。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话》卷二:“五言律诗固然要妥贴,然妥贴太过,必流於衰。苟时於第三字中下一拗字,则妥贴中隐然有峻直之风。”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用顿笔,则断不流利,故有拗字、蹇字、涩字之诀。”
《漢語大詞典》:拗律
拗体的律诗。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二二:“拗律不可轻作,此是已成功夫。初学时须律协声稳,不惟五律为然也。” 朱东润 《杜甫叙论》:“其次我们讨论拗律,这也是 杜甫 的一种创造。”参见“ 拗体诗 ”。
分類:律诗
《國語辭典》:拗体诗(拗體詩)  拼音:ào tǐ shī
凡平仄不依格律的近体诗,称为「拗体诗」。
《漢語大詞典》:格律诗(格律詩)
诗体的一种。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称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 南朝 齐 ,至 唐 代发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为我国诗坛的主要诗体。因其区别于古诗,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漢語大詞典》:辘轳体(轆轤體)
杂体诗名。律诗为八句五韵,作此体者须作五言或七言律诗五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四首押韵的四个位置中,在第二首为第二句,在第三首为第四句,第四首为第六句,第五首为末句。即第一首首句与第五首末句相同。绝句为四句,作此体者须作四首,将第一首起韵的第一句全句,分别置于其他三首的第二句、第三句和末句的位置上。则第一首首句与第四首末句相同。这几首诗的韵节如辘轳旋转而下,故名。 宋 杨万里 有《城上野步用轆轤体》诗。 周瘦鹃 《苏州游踪·双洞江南第一奇》:“这七个字(一片飞云掩洞门)倒是现成的诗句,我们四个老头儿何不借它来合作一首辘轳体诗,倒是怪好玩的。”一说,指联句的一格。 宋 无名氏 《诗谈》:“凡联句两句四句,亦有对一句出一句者,谓之轆轤体焉。”
《漢語大詞典》:律格诗(律格詩)
律诗和格诗的合称。 中唐 人分乐府歌行以外的诗为律诗和格诗两类,如 白居易 自己把《长庆集》以后写的绝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体诗称为律诗,五、七言古体诗称为格诗。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项斯:“始 张 水部 籍 为律格诗,惟 朱庆餘 亲授其旨。”
《漢語大詞典》:筌句
谓作律诗先得一联,更思一联配之。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作诗先以一联为主,更思一联配之,俾其相称,纵不佳,姑存以为‘筌句’。”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观其前联平澹意长,餘皆筌句,予皆削疵强半,稍变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