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政清人和
政治清明,人心归向,上下团结。《晋书·诸葛恢传》:“ 会稽 内史 诸葛恢 蒞官三年,政清人和,为诸郡首。”
《國語辭典》:团队精神(團隊精神)  拼音:tuán duì jīng shén
个人对团队所保持的一种荣誉心和向心力,以达成该团体的共同目标和使命。如:「篮球比赛除了展现个人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团队精神。」
《漢語大詞典》:五一节
即“国际劳动节”。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二十万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实现八小时工作制。1889年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决定以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国语辞典》:齐心合力(齐心合力)  拼音:qí xīn hé lì
团结心志与力量,共同达成目标。《野叟曝言》第一一三回:「如今幸得文爷梦中指示,正该齐心合力,了他心事。」也作「齐心同力」。
《国语辞典》:三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人同心,其利断金)  拼音:sān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
(谚语)团结力量大。《情变》第三回:「古人说得好:『三人同心,其利断金。』他至亲的夫妻父子,只有三个人,就存了三条心,……,这就是离心离德。」
《国语辞典》:世界反共联盟(世界反共联盟)  拼音:shì jiè fǎn gòng lián méng
国际性的反共组织,以团结世界各国,从事反共大业,维护人类自由为目的。坚持两大基本信念:一、自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二、自由是时代潮流和历史方向。区域性的会员团体有亚洲、中东、北美、拉丁美洲、非洲及欧洲等。缩称为「世盟」。
《国语辞典》:非洲团结组织(非洲团结组织)  拼音:fēi zhōu tuán jié zǔ zhī
团结非洲国家的国际组织,成立于西元一九六三年。
《国语辞典》:一虎难敌众犬(一虎难敌众犬)  拼音:yī hǔ nán dí zhòng quǎn
比喻弱者只要团结,便能制服强敌。如:「我们应当知道一虎难敌众犬,此时此刻团结就是力量。」
《国语辞典》:华勒沙(华勒沙)  拼音:huá lè shā
Walesa Lech
人名。生于西元一九四三年,为波兰团结工联领袖,致力于争取工人权益,并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为波兰自由斗争的精神象徵,对缓和紧张的国际情势有重大贡献。于一九八三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国语辞典》:子囊果  拼音:zǐ náng guǒ
子囊菌类的部分菌丝,团结成一个小果实的样子,可于其内产生子囊与孢子。其形态有三:一、成为开口的杯状或盘状的,称为「子囊盘」。二、成为开一小孔的球状的,称为「子囊壳」。三、成为一个完全封闭的球形的,称为「闭囊壳」。
《國語辭典》:多难兴邦(多難興邦)  拼音:duō nàn xīng bāng
语本《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国家多难,上下戒慎恐惧,奋发有为,戮力同心,使邦国复兴。唐。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多难兴邦者,涉庶事之艰而知敕慎也。」
《國語辭典》:国际劳动节(國際勞動節)  拼音:guó jì láo dòng jié
西元一八八四年,美国工人提出工作、教育、休息各八小时的要求;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工人在芝加哥成立「八小时协会」,以示响应,数十万人举行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至一八八九年,国际劳动者同盟在巴黎集会,议定五月一日为劳动节。也称为「劳动节」、「五一劳动节」。
《漢語大詞典》:国防文学(國防文學)
1936年初, 上海 文艺界为响应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促进文艺界的广泛团结、更好地为抗日救亡运动服务而提出的口号,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附集·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在总口号之下,再提些随时应变的具体的口号,例如‘国防文学’‘救亡文学’‘抗日文艺’……等等,我以为是无碍的。”
《漢語大詞典》:关门主义(關門主義)
指拒绝团结其它社会组织、社会力量或拒不接纳符合条件的人参加本组织的错误倾向。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欧化文艺》:“因为新文艺--欧化文艺运动的最初一时期,完全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运动,所以这种文艺革命运动是不彻底的,妥协的,同时又是小团体的,关门主义的。” 郭沫若 《雄鸡集·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在这个运动中,有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曾经采取狭隘的关门主义的错误观点。”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四章:“互助合作运动大发展,准定有大批贫雇农够上当党员的条件。我们能实行关门主义吗?不能!”
《漢語大詞典》:奥林匹克精神
即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为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