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晓(風曉)
有风的早晨。 唐 王勃 《采莲赋》:“咏緑竹於风晓,赋朱华於月夕。”
(1).示意;委婉含蓄地告知。史记·张丞相列传:“﹝ 黄霸 ﹞治 潁川 ,以礼义条教喻告化之。犯法者,风晓令自杀。”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转运司﹞虽无明文指挥,而以喜怒风晓官吏,孰敢违者?”
(2).劝勉。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名教》:“於是詔书遂下,称人子之义,以风晓切责,而使执法举不能养者,定著於令焉。”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詔誥典册之文,当使简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
《國語辭典》:露骨  拼音:lù gǔ
1.暴露骸骨。《晋书。卷五九。成都王颖传》:「卢志言于颖曰:『黄桥战亡者有八千馀人,既经夏暑,露骨中野,可为伤恻。』」
2.说话不含蓄,没有保留。如:「说话不可太露骨。」
《國語辭典》:婉约(婉約)  拼音:wǎn yuē
婉转含蓄。《国语。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因鲁史以修春秋,……然睿旨存亡幽隐,经文婉约。」
《國語辭典》:活句  拼音:huó jù
立意新颖,灵活生动的诗句。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须参活句,勿参死句。」
《漢語大詞典》:僾然
(1).仿佛,隐约貌。礼记·祭义:“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 陆德明 释文:“僾,微见貌。” 汉 刘向 说苑·修文:“祭之日,将入户,僾然若有见乎其容。” 宋 苏轼 《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胜悽愴之意;僾然出户,如闻叹息之声。” 郭沫若 《未央》:“如象中世纪的一座古城僾然浮在雾里。”
(2).含蓄貌。 张尔田 《词莂序》:“晚交 蕙风 ,读其词,逌然僾然,又若有异於餘子者。”
《國語辭典》:示意  拼音:shì yì
以表情、动作或话语等传达意思。如:「他频频以目示意。」《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而微吟示意。」
《漢語大詞典》:缭曲(繚曲)
(1).迂回曲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繚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 清 刘大櫆 《游晋祠记》:“山之半有寺,凿土为室,繚曲宏丽。”
(2).婉转含蓄。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六·以妇人为一世:“惟 武帝 有大功,当比 周文 、 武 世室,而身又见存,遂以 臧后 充数,南齐书·礼志所説即此事,但 萧子显 措词繚曲,未易了耳。”
《漢語大詞典》:风刺
讽刺。用含蓄的语言劝告或揭露。语出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郑玄 笺:“风化、风刺,皆谓譬喻不斥言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间以滑稽嘲謔,形於风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辊吝谝三卦:“三卦切中时病,真得风刺之正。”
《國語辭典》:隐秀(隱秀)  拼音:yǐn xiù
秘密,不显露张扬。《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时老汉便做个媒人,等令正嫁了出去,寂寂里将财礼送与足下,方为隐秀,不伤体面。」
《漢語大詞典》:风劝(風勸)
用委婉含蓄的方式进行开导、劝勉。 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公祠故在 长庆寺 ,去县七十九里。君患其不足繫民瞻也,即学后新立堂祀公。邑先大夫皆像於两傍,作《四慕诗》以风劝之。” 明 宋濂 《题金德厚和王子充诗后》:“波澜浩渺,不可涯涘,而其念乡学之美,思官政之治,实有得古人风劝之义。”
《漢語大詞典》:浮露
显露;不含蓄。 严复 《救亡决论》:“ 萨哈喇 广漠,乃古大海浮露之新地。” 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他﹞脸上浮露一种恶毒的微笑。”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三章第三节:“ 墨子 之文失之板滞; 孟子 之文失之浮露; 庄子 之文却没有这些弊病。”
分類:显露含蓄
《漢語大詞典》:温辞(温辭)
情意恳切的言词。
含蓄的言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得一端而博达之,观其是非,可以得其正法;视其温辞,可以知其塞怨。” 俞樾 诸子平议·春秋繁露一:“‘温’当读为‘蕰’,古字通也。‘蕰辞’谓蕰蓄之辞,即上所谓微其词者。”
《漢語大詞典》:敛芒(斂芒)
收敛锋芒,含蓄。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大篇决流,短章敛芒, 李 杜 得之。大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演露骨。”
《漢語大詞典》:深婉
含蓄委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吏部下》《蔡宽夫诗话》:“ 退之 诗豪健雄放,自成一家,世特恨其深婉不足。”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骚以含蓄深婉为尚,赋以夸张宏鉅为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沈归愚 ﹞《落第咏昭君》云:‘无金赠 延寿 ,妾自误平生。’深婉有味,皆集中最出色诗。” 清 方宗诚 《〈古文简要〉序》:“叙悲欢离合之迹,传幽忧宛结之思,或含蓄而深婉,或沈鬱而顿挫。”
分類:含蓄委婉
《漢語大詞典》:径露(徑露)
直露,不含蓄。 清 王士禛 《师友诗传续录》:“ 唐 诗主情,故多藴藉; 宋 诗主气,故多径露。此其所以不及,非关厚薄。”
分類: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