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芒 → 𦬆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牙角
(1).牙齿和角。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一:“蛟龙在怒水,拔取牙角弄。”
(2).犹锋芒。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则尽枿去牙角,一躡故跡,破崖岸而为之。”
(3).喻党羽。新唐书·逆臣传中·朱泚:“ 泚 之来, 滔 摄后务,稍稍翦落 泚 牙角。”
(4).喻端绪。 章炳麟 《原学》:“其材性发舒,亦往往有长短。短者执旧不能发牙角,长者以向之一得今之十。”
《漢語大詞典》:棱角(稜角)
(1).物体的边角或尖角。 唐 韩愈 《南山诗》:“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他完全变了,变成个瘪太阳,嘬腮梆,而棱角分明的脸。一些杂乱无章的胡子遮住了嘴。”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在上妇女识字班的时候,她总是比别人早早的就到了学校,在学校的院子里,用断桌子腿顺着棱角就瞄起来:跪式、立式、卧式。” 艾青 《向太阳》诗:“一群穿着被煤烟弄脏了的衣服的工人扛抬着一架机器--金属的棱角闪着白光。”
(2).比喻人所显露出来的锋芒。 清 计六奇 明季北略·郑鄤本末:“在廷在野,岁月均也,棱角不无太露。” 杨朔 《十年》:“ 周大爷 忍泣吞声,一辈子受的这类苦楚,数也数不清,就把他磨得没一点棱角,只要能讨好人,尽量讨好。”
(1).物体的边角或尖角。 唐 韩愈 《南山诗》:“晴明出稜角,缕脉碎分绣。”一本作“ 棱 ”。 宋 梅尧臣 《和端式上人十咏·寒溪石》:“水鸟立稜角,渊鱼游穴罅。”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觚者稜也,有稜角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桥西草堂,右由露臺一带,土气积鬱,叠以黄石,嶙峋稜角。”
(2).比喻人的锋芒。 宋 富弼 《韩国华神道碑》:“以监察御史召,弹击有稜角。”
(3).喻指事物的端倪。《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原来贤弟用此一段苦心,成全大事。况我与你同榻数年,不露一毫棱角,真乃节孝兼全,女中丈夫,可敬可羡。”
《漢語大詞典》:锋铦(鋒銛)
(1).犁锄之类农具。
(2).犹锋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有破椀在泥中,锋銛如刃。”参见“ 锋利 ”。
(3).犹锋芒。 姚锡钧 《论诗绝句》:“ 丰城 龙剑折磨多,销尽锋銛犹作气。”参见“ 锋芒 ”。
《漢語大詞典》:锋利(鋒利)
(1).武器、工具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中》:“ 羌 众弓矛之兵耳,器不锋利。”宋史·兵志十一:“ 嘉佑 四年,詔:京师所製军器,多不锋利。”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二:“ 白大夫 取回那把锯子,在一块破木头上试锯了几下,还算锋利。”
(2).言论、文笔等尖锐。 唐 刘禹锡 《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诗:“怪君今日文锋利,新向 延平 看剑来。”红楼梦第一一○回:“从前奶奶在东府里还是署事,要打要駡,怎么这样锋利,谁敢不依。” 鲁迅 《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一到旧社会的崩溃愈加分明,阶级的斗争愈加锋利的时候,他们也就看见了自己的死敌,将创造新的文化。”
《漢語大詞典》:锋芒(鋒芒)
亦作“ 锋鋩 ”。亦作“鏠芒”。
(1).刀剑等锐器的刃口和尖端。太平御览卷七六七引 汉 蔡邕 《观学》:“木以绳直,金以淬刚;必须砥礪,就其锋鋩。”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知愁怨情若何,似有锋鋩扰方寸。”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将军恩重此身轻,笑履锋鋩如一插。” 闻一多 《红烛·剑匣》:“不过果然我要自杀,定不用这宝剑底锋芒。”
(2).借指事物的尖端或突起部分。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七:“以狐狸毛为心,兔毛为副,心柱遒劲,锋鋩调利,故难乏而易使。” 宋 杨万里 《食莲子》诗:“戢戢蜂儿出露房,未生翅股及锋芒。”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持雅堂诗集:“《题友人瘦马图》一篇最佳……铁网珊瑚迸光怪,龙鳞蘁立森锋鋩。”
(3).指书画的笔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汉 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復锋鋩。” 宋 姜夔 续书谱·用笔:“不欲多露锋芒则不持重,不欲浮藏圭角则体不精神。”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大观太清楼帖:“吾家收 宣 政 间所拓前十卷,字画有锋芒,且无损缺。”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又谓改良汉字惟取点、画、直竖、右戾四者,以为交叉,钩乚,左戾诸形一切废弃,其存者復为钝势,不见鏠芒,此又无所取义,率情高下,与儿童语无异。”
(4).比喻锐利的气势。汉书·王莽传上:“众将未及齐其锋芒,臣 崇 未及尽其愚虑,而事已决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伏愿去萋菲之牙角,顿姦险之锋鋩。”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舒文襄公末节:“及居首揆,锋芒日歛,殊蹈模稜之习。” 胡厥文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之二:“百战锋芒在,何仍折栋梁。”
(5).指气势锐利。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个先生在学校里是背榜的脚色,但在‘三民主义’下却成为一个很锋芒的健将了。” 丁玲 《韦护》第二章:“无论她怎样锋芒,也及不到她朋友的这方面的天才。”
(6).比喻细微。 汉 王充 论衡·超奇:“锋芒毛髮之事,莫不纪载,与 太史公 表,纪相似类也。”
(7).比喻言词的尖利。 瞿秋白 《文艺论辑·〈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但是他的神圣的憎恶和讽刺的锋芒,都集中在军阀官僚和他们的叭儿狗。” 丁玲 《阿毛姑娘》二:“她自己毫不思量的把话乱投过去, 小二 自然正如她所愿的感出那话的锋芒了。”
《漢語大詞典》:角芒
(1).棱角芒刺。形容星的光芒。周礼·春官·保章氏“保章氏掌天星” 唐 贾公彦 疏:“立春岁星王七十二日,其色有白光角芒。” 清 顾炎武 《石射堋山》诗:“太白天弧见角芒, 金山 京口 又沙场。” 清 钱谦益 《祭姚母文夫人》:“秋风矫厉,寒星角芒。”
(2).锋芒。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当 景之 抗疏时,余甫出请室,饮章蜚语,道路汹涌,未尝不奋臂搤腕,助其角芒也。”
《漢語大詞典》:芒锷(芒鍔)
犹锋芒。比喻人的锐气。 宋 叶适 《参议宋公墓志铭》:“自 郑景望 兄弟、 薛士隆 、 陈君举 ,持议精立,号有芒鍔。公居其间,徐折衷之。” 明 徐渭 《〈亦陶集〉序》:“及其一旦有所不嗜,乃弃去如敝屣,尽收其芒鍔,以瀟然於无用之乡。”
分類:锋芒锐气
《漢語大詞典》:觚角
锋芒;棱角。 宋 曾巩 《尚书都员外郎陈君墓志铭》:“为吏去觚角,絀雕琢,以平易敦朴为务。” 明 刘嵩 《东家叹》诗:“上梢云霞起觚角,下斲山石开垣基。”
分類:锋芒棱角
《漢語大詞典》:锋距(鋒距)
犹锋芒。距,鸡爪后突出如趾的尖骨,相斗时以刺对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时 房 方盛气,其锋距亦劲,臺省为之结舌。”
《漢語大詞典》:芒头(芒頭)
锋芒。比喻人的气焰或势头。 元 王晔《桃花女》第一折:“那其间你可便休落了芒头,要记的语句儿滑熟。”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一折:“你则是满口里薰豁‘独角牛’,则今番我直着抹了那厮芒头。”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三折:“喒两箇横鎗跃马且交半筹,敢则一阵里抹了芒头。”
《漢語大詞典》:锋角(鋒角)
犹锋芒。 宋 王安石 《与孙子高书》:“兄粹淳静深,文彩焰然,而摧缩锋角,不自夸奋。”参见“ 锋芒 ”。
分類:锋芒
《漢語大詞典》:锋芒(鋒芒)
亦作“ 锋鋩 ”。亦作“鏠芒”。
(1).刀剑等锐器的刃口和尖端。太平御览卷七六七引 汉 蔡邕 《观学》:“木以绳直,金以淬刚;必须砥礪,就其锋鋩。”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知愁怨情若何,似有锋鋩扰方寸。”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将军恩重此身轻,笑履锋鋩如一插。” 闻一多 《红烛·剑匣》:“不过果然我要自杀,定不用这宝剑底锋芒。”
(2).借指事物的尖端或突起部分。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七:“以狐狸毛为心,兔毛为副,心柱遒劲,锋鋩调利,故难乏而易使。” 宋 杨万里 《食莲子》诗:“戢戢蜂儿出露房,未生翅股及锋芒。”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持雅堂诗集:“《题友人瘦马图》一篇最佳……铁网珊瑚迸光怪,龙鳞蘁立森锋鋩。”
(3).指书画的笔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汉 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復锋鋩。” 宋 姜夔 续书谱·用笔:“不欲多露锋芒则不持重,不欲浮藏圭角则体不精神。”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大观太清楼帖:“吾家收 宣 政 间所拓前十卷,字画有锋芒,且无损缺。”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又谓改良汉字惟取点、画、直竖、右戾四者,以为交叉,钩乚,左戾诸形一切废弃,其存者復为钝势,不见鏠芒,此又无所取义,率情高下,与儿童语无异。”
(4).比喻锐利的气势。汉书·王莽传上:“众将未及齐其锋芒,臣 崇 未及尽其愚虑,而事已决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伏愿去萋菲之牙角,顿姦险之锋鋩。”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舒文襄公末节:“及居首揆,锋芒日歛,殊蹈模稜之习。” 胡厥文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之二:“百战锋芒在,何仍折栋梁。”
(5).指气势锐利。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个先生在学校里是背榜的脚色,但在‘三民主义’下却成为一个很锋芒的健将了。” 丁玲 《韦护》第二章:“无论她怎样锋芒,也及不到她朋友的这方面的天才。”
(6).比喻细微。 汉 王充 论衡·超奇:“锋芒毛髮之事,莫不纪载,与 太史公 表,纪相似类也。”
(7).比喻言词的尖利。 瞿秋白 《文艺论辑·〈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但是他的神圣的憎恶和讽刺的锋芒,都集中在军阀官僚和他们的叭儿狗。” 丁玲 《阿毛姑娘》二:“她自己毫不思量的把话乱投过去, 小二 自然正如她所愿的感出那话的锋芒了。”
《漢語大詞典》:廉芒
犹锋芒。比喻刚直不挠之禀性。 清 潘耒 《稼堂赋》:“廉芒内含,温文外著,贞臣之烈也。”
《漢語大詞典》:芒角
(1).指植物的尖叶。《风俗通·声音》引 汉 刘歆 《钟律书》:“角者,触也。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
(2).指星辰的光芒。 唐 刘禹锡 《捣衣曲》:“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此谓放射光芒。 宋 苏轼 《夜泛西湖》诗之三:“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昇长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 铁蟾 惟听得一句曰:‘寒星炯炯生芒角。’”
(3).笔锋。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书》:“夫运笔邪则无芒角,执笔宽则书缓弱。”
(4).棱角。指人的锋芒或锐气。 宋 范仲淹 《与朱校理书》:“ 石先生 芒角太高,常宜宽之。” 明 宋濂 《送张君之官山西宪府序》:“胸中森然芒角,必尽吐出乃已。” 清 黄宗羲 《陈齐莫传》:“吟风弄月,好为鹏鶱海怒之句,以发胸中之芒角。”
(5).犹端倪。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这老头儿虽説粗豪,却是个久经世故的,须是不露一点芒角,才得引出他的真话来。”
《漢語大詞典》:笔锋(筆鋒)
(1).毛笔的尖端。 唐 方干 《卢卓山人画水》诗:“海色未将蓝汁染,笔锋犹傍墨花行。”
(2).诗文书画所表露的气势、锋芒。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唐 李白 《草书歌行》:“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 中山 兔。”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讽刺的笔锋和刻毒的描写,对于敌人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宽恕的。”
(3).笔画的锋芒。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九》:“《阴符经序》则 蔡君謨 以为 柳 书之最精者,云善藏笔锋。”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米襄阳论题榜字》:“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
《漢語大詞典》:谈锋(談鋒)
(1).言谈的锋芒。 宋 欧阳修 《韩公阅古堂》诗:“酒令列诸将,谈锋摧辩客。”儿女英雄传第七回:“这位穿红的姑娘的谈锋,本领,性格儿,众位也都领教过了。” 叶圣陶 《城中·双影》:“爽利的谈锋变得钝了,说了几句之后,往往突然顿住,似乎还得思索的样子。”
(2).谈话的锋芒所向。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十三:“所以他接着又问了许多,而且把谈锋一转到政治上,他的意见越多了。”
(3).谈话的劲头。 清 赵翼 《子才过访草堂》诗:“醉后起谈锋,巖电目炯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喜得他谈锋极好,和他谈谈,倒大可以解闷。”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他虽然年轻,谈锋却健。”
《漢語大詞典》:锋芒(鋒芒)
亦作“ 锋鋩 ”。亦作“鏠芒”。
(1).刀剑等锐器的刃口和尖端。太平御览卷七六七引 汉 蔡邕 《观学》:“木以绳直,金以淬刚;必须砥礪,就其锋鋩。”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知愁怨情若何,似有锋鋩扰方寸。” 宋 苏轼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将军恩重此身轻,笑履锋鋩如一插。” 闻一多 《红烛·剑匣》:“不过果然我要自杀,定不用这宝剑底锋芒。”
(2).借指事物的尖端或突起部分。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七:“以狐狸毛为心,兔毛为副,心柱遒劲,锋鋩调利,故难乏而易使。” 宋 杨万里 《食莲子》诗:“戢戢蜂儿出露房,未生翅股及锋芒。”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持雅堂诗集:“《题友人瘦马图》一篇最佳……铁网珊瑚迸光怪,龙鳞蘁立森锋鋩。”
(3).指书画的笔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汉 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復锋鋩。” 宋 姜夔 续书谱·用笔:“不欲多露锋芒则不持重,不欲浮藏圭角则体不精神。”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大观太清楼帖:“吾家收 宣 政 间所拓前十卷,字画有锋芒,且无损缺。”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又谓改良汉字惟取点、画、直竖、右戾四者,以为交叉,钩乚,左戾诸形一切废弃,其存者復为钝势,不见鏠芒,此又无所取义,率情高下,与儿童语无异。”
(4).比喻锐利的气势。汉书·王莽传上:“众将未及齐其锋芒,臣 崇 未及尽其愚虑,而事已决矣。”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伏愿去萋菲之牙角,顿姦险之锋鋩。”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舒文襄公末节:“及居首揆,锋芒日歛,殊蹈模稜之习。” 胡厥文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之二:“百战锋芒在,何仍折栋梁。”
(5).指气势锐利。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个先生在学校里是背榜的脚色,但在‘三民主义’下却成为一个很锋芒的健将了。” 丁玲 《韦护》第二章:“无论她怎样锋芒,也及不到她朋友的这方面的天才。”
(6).比喻细微。 汉 王充 论衡·超奇:“锋芒毛髮之事,莫不纪载,与 太史公 表,纪相似类也。”
(7).比喻言词的尖利。 瞿秋白 《文艺论辑·〈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但是他的神圣的憎恶和讽刺的锋芒,都集中在军阀官僚和他们的叭儿狗。” 丁玲 《阿毛姑娘》二:“她自己毫不思量的把话乱投过去, 小二 自然正如她所愿的感出那话的锋芒了。”
《漢語大詞典》:圭角
(1).圭的棱角。泛指棱角。比喻锋芒。礼记·儒行“毁方而瓦合” 汉 郑玄 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孔颖达 疏:“圭角谓圭之锋鋩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 宋 欧阳修 《张子野墓志铭》:“﹝ 子野 ﹞遇人浑浑不见圭角,而守志端直,临事敢决。” 宋 范成大 《枕上六言》诗之二:“独眠被出圭角,晏起帐承隙光。”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王守仁》:“ 阳明 平日不露圭角,未尝显与 濠 忤。”
(2).引申为突出的特点。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小说:“一百八人原难铺排,然以必各见圭角,始为著书体裁,如 太史公 汉 兴诸王侯是也。”
(3).痕迹,迹象。《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我如今赏他一两银子,教他以讨银为名,不时去打探,少不得露出些圭角来。”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今上待和珅:“上知其意,吟咏中毫不露圭角。” 蒋维乔 《中国教育之回忆》:“ 蔡孑民 虽不以社员为然,而态度温和,不露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