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易辙改弦(易轍改絃)
变更车道,改换琴弦。比喻改变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清 王韬 《〈火器略说〉后跋》:“若一旦易辙改絃,以其材力聪明置之於有用之地,安见其必逊於西人也哉?”参见“ 改弦易辙 ”。
《國語辭典》:改弦易辙(改弦易轍)  拼音:gǎi xián yì chè
改换乐弦,更改车行道路。比喻改变制度、做法或态度。《封神演义》第八回:「待老臣同进朝歌,直谏天子,改弦易辙,以救祸乱。」
《漢語大詞典》:迎风板(迎風板)
旧时新官上任后显示威风的一种做法。 清 顾公燮 《消夏闲记·迎风板》:“国初,抚按下车时,先访拿数十人责四十,名曰迎风板。或枷、或遣、或杖毙,以矜风力。”
《漢語大詞典》:特殊化
谓在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超越规定的做法。《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他教育自己的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绝不可以搞特殊化和脱离群众。”《厦门日记》1982.5.23:“党员中间是不是还有分别?有分别。分工就是分别,但是分工并不能作为特殊化的根据。”
《漢語大詞典》:做醮
道士设坛念经做法事。《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大 张员外 仍请 天庆观 道士做醮,追荐小夫人。”《水浒传》第七一回:“当日 公孙胜 与那四十八员道众,都在 忠义堂 上做醮,每日三朝。”
《国语辞典》:碌粥  拼音:lù zhōu
一种广东粥的做法。先把煮好的白粥加热,然后把薄切原料(如肉片、腰片、鱼片等)与配料、调味料加入,烫熟后起锅,称为「碌粥」。
分类:做法加热
《国语辞典》:乩童  拼音:jī tóng
专门替人求神占卜的人。据说在做法事时神明会附在乩童身上,以便传达神旨。
《国语辞典》:粿粽  拼音:guǒ zòng
一种台湾式的粽子。做法是以在来米磨成的粉末与少量糯米粉掺水拌成糊状,中间填馅,用粽叶包裹,以水煮熟即可食用。馅通常有肉丁、虾米、红葱头等。
《國語辭典》:改张易调(改張易調)  拼音:gǎi zhāng yì diào
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参见「改弦更张」条。《魏书。卷六六。崔亮传》:「而舅属当铨衡,宜须改张易调。」
《國語辭典》:改弦更张(改弦更張)  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
更,变换。张,给乐器上弦。改弦更张原指若琴瑟声音不谐调,便得换掉旧弦,重装新弦。语本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后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如:「公司决定将旧有制度澈底改弦更张,以求达到好的业绩。」也作「改弦易调」、「改弦易张」、「改张易调」。
《國語辭典》:改弦易辙(改弦易轍)  拼音:gǎi xián yì chè
改换乐弦,更改车行道路。比喻改变制度、做法或态度。《封神演义》第八回:「待老臣同进朝歌,直谏天子,改弦易辙,以救祸乱。」
《國語辭典》:改弦更张(改弦更張)  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
更,变换。张,给乐器上弦。改弦更张原指若琴瑟声音不谐调,便得换掉旧弦,重装新弦。语本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后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如:「公司决定将旧有制度澈底改弦更张,以求达到好的业绩。」也作「改弦易调」、「改弦易张」、「改张易调」。
《漢語大詞典》:功德钱(功德錢)
(1).佛教徒替人诵经或做法事的工钱。《水浒传》第四五回:“这婆娘扯住和尚袖子道:‘师兄,明日来取功德钱时,就对爹爹説血盆愿心一事。’”
(2).泛指捐赠给僧寺尼庵的钱。《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况且初次染尘,必须大大的写笔功德钱……收在公账上应用。”
(3).称贿买衙役的钱。 清 遯庐 《童子军·探狱》:“要开地狱团圞会,须纳衙门功德钱。”
《國語辭典》:国际惯例(國際慣例)  拼音:guó jì guàn lì
国家相互之间,对于某种特定的情形,往往习惯采用某种特定的行为,为国际社会所共同遵行。
《漢語大詞典》:股份合作制
采取股份制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在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企业中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劳动合作是基础,职工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实行民主管理;资本合作采取股份形式,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出资人。它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现阶段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走向共同富裕的一条途径。
《漢語大詞典》:搬用
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采用(现成的规章、办法等)这些做法可以参考,不能机械~。
《國語辭典》:抱薪救火  拼音:bào xīn jiù huǒ
抱著木柴去救火。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错误,以致虽有心消弭祸害,却反使祸害扩大。《淮南子。说山》:「止言以言,止事以事,譬犹扬堁而弭尘,抱薪而救火。」《史记。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也作「抱薪救焚」、「负薪救火」。
《國語辭典》:打醮  拼音:dǎ jiào
僧道设坛诵经,超渡鬼魂。《金瓶梅》第一四回:「月娘道:『他今日往门外玉皇庙打醮去了。』」《红楼梦》第二九回:「因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遂约著宝钗、宝玉、黛玉等看戏去。」